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米高·吳爾夫

增加 1,716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吳爾夫以拍攝香港五彩繽紛的摩天大樓,以及描繪這裡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著稱。
2019年4月24日在香港離島長洲的家中去世,終年65歲。<ref>{{Cite Web|url=https://cn.nytimes.com/obits/20190429/michael-wolf-hong-kong-architecture-density/zh-hant|title=德國攝影師沃爾夫逝世,以拍攝香港摩天樓聞名|date=2019-04-29|we bsitewebsite=紐約時報中文網|accessdate=2021-12-11}}</ref> 他用不同手法探索視覺,從香港的高樓建築群到東京地鐵的無限壓縮,從城市環境中的私秘性與偷窺性到不斷增長的全球化現代藝術大批量生產現象,揭露了城市生活中嶄新的一面,每一面都包含了複雜與微妙的視角,每個視角都向這個社會不斷拋出問題,而問題的答案卻已蘊含在作品之中。
==生平==
==香港的摩天樓與後巷==
在2005年的《密度建築》(Architecture of Density)系列中,沃爾夫 不同手法探索視覺 「超市條形碼」來比喻那些照片 從香港 是他最廣為人知 系列作,當中包含著他對這個全球人口密度最 的城市的 建築 群到東京地鐵的無限壓縮 風景之觀察 既有未來 城市 環境中 聯想,同時也散發著一股強烈 私秘性 壓抑 偷窺性 荒涼;另一個後巷視象習作「informal seating arrangement」(非常道 巷裡巷外),將不顯眼、甚至政府不想被遊客看 不斷增長 全球化現代藝術大批量生產現象 隱密空間顯露人前 揭露了 別人視之為 城市 生活 的「醜」,他卻看出當 嶄新 人性 一面, 面都包含了複雜與微妙的視角,每 視角都向這個社會不斷拋出問題,而問題 清潔人員、廚房佬和打工仔聚腳 答案卻已蘊含在作品之中 公共空間
在2005年的《密度建築》(Architecture of Density)系列中,沃爾夫用「超市條形碼」來比喻那些照片,它們捕捉到了香港的高樓大廈——排排令人目眩的粉色、綠色和橙色的延伸。通過消隱天際與地平線,對高樓大廈進行緊密的勾勒,沃爾夫創造出的攝影作品給觀者以無限、重複之感。
吳爾夫表示「與光鮮亮麗、令人眼花繚亂的建築群相比,香港後巷比較默默無聞。然而,後巷是香港草根文化的正宗切片。在我看來,他們應該被提名世界文化遺產。
 
我以一個人類學家的身份自視。受到中國本土的影響,香港給人的這種異域的、獨立的感覺會漸漸減弱,所以記錄香港的與眾不同,成了我拍攝的最主要的目標。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記錄,因為在今後的十年裏,後巷將由政府來整治,淡出人們的視線。」<ref>{{Cite Web|url=https://read01.com/N83000.html|title=米高 · 沃爾夫:香港的後巷與對香港的主觀印象|date=2016-09-15|website=壹讀|accessdate=2021-12-11}}</ref>
 
密集恐懼者患者,可能會懼怕這樣觀看香港的角度。此系列以平面化的橫倒構圖捕捉香港獨有的密集樓景,攝影師刻意裁切走天空和大地,獨留密集、重複的建築格子戶,並對準水平線,以呈現出無限延伸的視覺畫面,借密密麻麻的樓宇,展示出這個城市極度壓迫的空間感,單是畫面已經教人有窒息的感覺。
 
這系列在網上迅速走紅,排列整齊有序,堪稱「滴水不漏」的建築風格,教全球外國人嘖嘖稱奇。有網民欣賞這些作品展現出來的規律美,亦有人因而展開了關於城市發展規劃的討論。是美、是醜,Michael Wolf沒有下定論, 在一次記者訪談中他表示:「我拍攝的不只是建築物,也是大城市的隱喻。」<ref>{{Cite Web|url=https://www.thestandnews.com/art/他是半個香港人德國攝影師michael-wolf五大遺世之作|title=他是半個香港人──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五大遺世之作|date=2019-04-29|website=立場新聞|accessdate=2021-12-11}}</ref>
 
近年,Michael Wolf將鏡頭轉向大自然,每天清晨,都會準時在長洲家中拍攝日出。有別於過往從石屎森林中挖掘題材,夕燒、晚霞、雲朵──海天一色。從有形轉向無形,由入世過渡至出世,透現出與別不同的精神性。
==作品系列==
「中國人的凳子」、「中國玩具工廠」、「真實的假藝術」等等, .還有多次獲獎的「建築密度」、「東京壓縮」。
'''中國人的凳子'''<br/>
他的第一本攝影集《坐在中國》是2002年出版的,記錄了形形色色的體現著中國民間智慧的「凳子」。
'''中國玩具工廠'''<br/>
世界上約75%的玩具都是「中國製造」!無數的玩具需要無數個工人來製造,但只有當親眼目睹時,你才能完全理解這個概念。
''' 真實的假藝術'''<br/>
世界聞名的「大芬畫家村」也在 Wolf 的鏡頭。大芬畫家村每年生產幾百萬幅「名畫」,其中80%左右的作品靠出口,進入美洲及歐洲的大賣場。當wolf問到其中一名畫匠如何完成梵高的名作向日葵時,他回答:「這張很簡單,只要畫四百筆左右就完成了!」
'''建築密度'''<br/>
Michael Wolf 在香港生活10年,開始拍攝香港樓房的照片,取名為「建築密度」。作品主要是想表現人在狹窄空間裏的一種生存狀況。
建築密度Michael Wolf 在香港生活10年,開始拍攝香港樓房的照片,取名為「建築密度」。作品主要是想表現人在狹窄空間裏的一種生存狀況。  ''' 東京壓縮'''<br/>
2010年,Wolf便是憑藉這組《東京壓縮》獲得了荷賽日常生活類一等獎!wolf 通過對每天上班高峰時間東京地鐵里乘客表情的記錄,來反映城市中人們的生活狀態。日本東京地鐵的擁擠是世界出了名的,所以許多人戲稱擠地鐵是東京人的噩夢,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時段。工作人員在乘客數量達到地鐵承載量120%的時候就會去幫助乘客擠上地鐵,當乘客的人數達到地鐵承載量200%的時候車門是很難關上的。<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photography/o3938mm.html|title=著名攝影師 米高·沃夫 在香港去世,他拍攝的中國影像讓無數人感嘆|date=2019-04-26|website=每日頭條|accessdate=2021-12-11}}</ref>
13,3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