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5
次編輯
變更
企業減碳
,無編輯摘要
===產業因應之道===
台灣產業以出口貿易型態為主,全球淨零碳的賽局下,台灣已不能置身事外,國內主管機關因應「碳」議題,除了正規劃相關碳費制度外,在現行的編制CSR報告書作業辦法,以及股東會年報相關規定當中,已分別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及機會治理相關情形,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資訊。
金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也考量到國際日益重視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亦進一步規範上市櫃公司,須於編製申報2022年永續報告書時,參考國際準則TCFD規範,強化永續報告書揭露,以利投資人瞭解氣候變遷對公司的影響,讓企業正視並有效評估風險。
不論是歐盟CBAM規範,或是我國相關政策的調整,皆已顯示全球法規轉型的速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快,而減碳已從企業「競爭力」的問題,轉變為基本「生存力」。
==衍生商機==
使用再生能源與減少燃煤用量後的發電、傳輸、配電等面向的供電效能提升,則是另一個減碳重點。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必須借重儲能設備,讓發電高峰時產生的能源可以經過削峰填谷、負載移轉等,達成再生能源供應的平滑化,甚至透過智慧微電網,進一步增加供電彈性。
以往許多人都以為經濟成長與節能減碳是相互衝突,但實踐中證明,企業是可以減少用電密集度,又能讓營運獲得提升,甚至在氣候變遷的過程中,如何因應空汙、水資源利用與回收等議題,也會衍生出許多的商機。
使用再生能源與減少燃煤用量後的發電、傳輸、配電等面向的供電效能提升,則是另一個減碳重點。太陽能、風力等再生能源必須借重儲能設備,讓發電高峰時產生的能源可以經過削峰填谷、負載移轉等,達成再生能源供應的平滑化,甚至透過智慧微電網,進一步增加供電彈性。<ref>[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5/post/202010210063/%E4%BC%81%E6%A5%AD%E6%B8%9B%E7%A2%B3%E3%80%80%E6%8F%90%E5%8D%87%E7%B6%A0%E8%89%B2%E7%AB%B6%E7%88%AD%E5%8A%9B 企業減碳 提升綠色競爭力]今周刊</ref>
# 積極參與低碳及永續有關之認證、倡議與產業推展計畫,擴大認同低碳轉型的群體;
# 讓低碳轉型行動與績效獎勵制度結合,讓組織淨零轉型更有力。
==參考資料==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