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路易斯·阿尔瓦雷斯

增加 31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路易斯·阿尔瓦雷斯| 图像 = [[File:2212.jpg|缩略图|]][https://p1.ssl.qhmsg.com/t011f9896ddc9711f97.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986399-2102302.html 来自360百科]| 出生日期 = 1911年| 逝世日期 = 1988年 | 外文名 = Luis W. Alvarez| 国籍 = 美国| 职业 = 物理学家| 突出贡献 =  196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路易斯·阿尔瓦雷斯 ''' (Luis W. Alvarez, 1911-1988),美国物理学家,因对基本粒子物理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因他发展了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发现了一大批共振态,获得了196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 路易斯·阿尔瓦雷斯 外文名 Luis W. Alvarez, 出生日期 1911 逝世日期 1988目录1 == 人物生平2 主要成就3 科研成果==人物生平编辑
1932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学士。
 
1934年获得硕士学位。
 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 加州大学教授。 同年担任辐射实验室研究员于。 
1940至1943年,麻省理工学院。
 
1943至1944年,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
 
1944年至1945年,曼哈顿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1988年9月1日,逝世。
== 主要成就 编辑 == 
1944年至1945年,参加曼哈顿计划,研制第一颗原子弹。
 
1945-1947年,领导建造了第一台质子直线加速器。
 
196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科研成果 编辑 == 
共振态是早先对寿命极端的一类强子的通称。在研究原子核的三叔和反应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共振"现象:当入射粒子能量取某一确定值时,散射或反映的截面突然变大,截面随能量的变化曲线和力学中的共振曲线完全相似。用量子力学可以证明,这种共振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在该能量附近,入射粒子于原子核结合成为一个亚稳复合核。经过一定时间后者亚稳复合核衰变为末态粒子。阿尔瓦雷斯把这类粒子称为共振态。共振态和稳定强子一样具有类似的量子数,诸如自旋、宇称、同位旋、奇异数和粲数等等,只是它可以通过强相互作用衰变。由于其寿命一般短到10-20s--10-24s,因此根据不确定原理,不稳定的粒子没有确定的质量,所以其质量的不确定度相当大,一般为几十到几百MeV。
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