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86
次編輯
變更
仁风镇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仁风镇 </big> '''
|-
| [[File:7665.jpg|缩略图|居中|[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90303/453b4798aaf04b1bbc43bb1a2466e194.jpeg 原图链接][ https://m.sohu.com/a/298758567_355166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中文名 : 仁风镇
所属地区: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
|}
'''仁风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位于济阳区东北角,东接惠民,北连商河,南与[[邹平市]]隔河相望,是四县交界之地。辖区面积124平方公里,耕地11.7万亩。济东高速(在建)、国道二二О线穿境而过,境内仁鑫路、仁和路贯通南北,东西两条主干线曲王路、丰盛街与[[济阳区]]曲堤镇相连。仁风镇辖82个行政村,2005年人口60729人,其中农业人口54613人,非农业人口6116人。<ref>[https://www.meipian.cn/3e56vkc9 仁风镇举行新发展党员入党宣誓仪式(附图)], </ref>
=历史沿革=
唐代名将薛仁贵征西时路过此地,当地百姓十分欢迎,薛仁贵见此地百姓善良、淳朴、热情,仁义之风盛行。[[薛仁贵]]就将此地命名为仁风。宋代曾将仁风置为镇,1944-1950年,仁风曾先后为三边县、[[杨忠县]]、惠济县县城,一直是周围百里内的商贸重镇。农历每月的四、九逢集,集市兴隆时可达二十多万人,被称为"[[黄河以北第一大集]]"。
仁风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古称有"马防城""迎风城"等。据考,古时有东街、西街、南街、北街等四街和东小庄、西小庄、南小庄、北小庄等四官乡,至今仍存。城内设有城隍庙、法场(今南小庄与王沙村间)、护城河。建筑多而规范,有"72眼井,82座庙"之说,庙宇林立,碑碣甚多。 相唐朝大将薛仁贵征东,驻军"迎风城"。薛家军军纪严明,受百姓热情相待。薛将军称赞"真乃仁义之风之地也","迎风"遂改称"仁风",沿用至今。 仁风在北宋时置镇。明万历《[[济阳县志]]》载:"仁风镇城,在县东北六十里。洪武元年设巡检司,八年裁革。"仁风镇一直归属济阳县。1944年10月为八区。1945年11月为仁风区。1957年2月改为仁风乡。1958年9月改称仁风公社。1984年4月改为仁风镇。2001年3月,仁风镇与王圈乡合并,仍称仁风镇 。
=自然状况=
===地形===
===自然灾害===
境内自然灾害历来危害较大的有[[冰雹]]、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雹灾平均5年3遇。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大里村大棚遭受大风袭击的时候,全体机关干部冒着寒风连夜帮助修筑大棚,并为群众解决西瓜生产、销售上的困难,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新中国成立后,境内旱灾出现16次,涝灾主要2009年5月9日18:30至10日16:00,我镇境内出现强降水过程,据统计,降雨量为222毫米,辖区内农作物受灾严重,全镇农业作物受灾总面积45508亩。其中,小麦倒伏面积20410亩,棉花被淹没面积12713亩,花生被淹没面积4319亩,[[西瓜]]被淹没面积8066亩(其中300个高温大棚,合计600亩,大田西瓜7466亩)。危房倒塌51间,但是没有人员伤亡。
==视频==
{{#ev:youku| XMjk4MDkwNTcyMA |640|center|<big> 济阳县仁风镇官庄村广场舞 </big>|frame}}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