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海婴

增加 8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1936年11月,周海婴住在霞飞坊,霞飞坊是当年上海文化界人士扎堆的地方,没有了鲁迅,可鲁迅的朋友们还是依然让鲁迅的家常年宾客盈门。
<p style="text-indent:2em;">没多久,[[ 周海婴]] 隔壁搬来一家新邻居,马家。当时,周海婴由于小时候身体不好,长期病痛折磨,与同龄的孩子中比较起来,他显得消瘦而苍白无力,因为又有哮喘,在那个年代,邻居们眼里的周海婴总是被冠以“少年痨”的称号。周围的孩子都遵循父母的教诲,不跟他玩,怕传染上疾病。只有马家的人不在乎,特别是马家二女儿马新云,更是为人随和、性格温柔,从来不在乎邻居的忠告,主动和周海婴一起玩,甚至和他去霞飞路逛,去“国泰”电影院看电影。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周海婴家时时都披着一层“危险”的政治色彩,而马新云家境贫寒,两个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惺惺相惜,随着年龄的增长,相互间不知不觉地萌生出另一种感情。
== 人物生平 ==
<p style="text-indent:2em;">'''父与子'''
<p style="text-indent:2em;">“我是意外降临于人世的。原因是母亲和父亲避孕失败。”周海婴在回忆录《鲁迅与我70年》的开篇中写道。1929年9月,在他将出世时,许广平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鲁迅果断选择了留大人,幸好大人孩子都平安无恙。
[[File:123qwhjl1098fghli.jpg|缩略图
|centerrightr|[http://img5.imgtn.bdimg.com/it/u=3100487780,100420917&fm=26&gp=0.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1%A8%E6%B5%B7%E5%A9%B4&step_word=&hs=0&pn=12&spn=0&di=6985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100487780%2C100420917&os=1159835385%2C4117924091&simid=4182702934%2C658793680&adpicid=0&lpn=0&ln=1416&fr=&fmq=1550927977828_R&fm=index&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pic.gansudaily.com.cn%2F0%2F10%2F80%2F04%2F10800405_55240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4r_z%26e3Btpusy_z%26e3BgjpAzdH3Fw6ptvsjAzdH3Fr-%25Ec%25l8%25Ab%25Em%25Bc%25B0%25Ec%25Al%25B9%25Ec%25AD%25Al%25Ec%25AD%25la_z%26e3B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
<p style="text-indent:2em;">当时朋友来家里看望,鲁迅总是会将孩子抱起来,像展示自己的作品一样。有时海婴睡着了,鲁迅也照旧抱出来给人看,孩子便醒了,大声哭闹一番。当外人传说他溺爱孩子的时候,鲁迅的回应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p style="text-indent:2em;">1996年10月,上海举行鲁迅逝世60周年的纪念活动,周海婴被邀请参加,他强调要重实效来纪念鲁迅。
 <p style="text-indent:2em;">'''本真海婴'''
<p style="text-indent:2em;">据了解,因为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曾说,他理解和享受父亲身上的坚韧、刚毅和慈祥的“我小时候,一直到中学,都尽量不用周海婴这个名字。因为觉得大家总是把我想成他们所希望的一个周海婴形象。在众人眼中,周海婴应该文笔很好,或者认为周海婴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个塑造对我来说是非常难受的。”
<p style="text-indent:2em;">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无线电专家,是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p style="text-indent:2em;">'''赠送《[[许广平]]》纪念册'''
<p style="text-indent:2em;">为了照顾母亲许广平,1950年周海婴夫妇调到北京工作。马新云回忆与婆婆相处18年的日子,颇觉许广平待人和蔼,没有架子,婆媳相处感情融洽。后来出版了《许广平》纪念册,其中收集了许广平生前未有结集出版的文稿和亲朋好友的怀念文章。
3,28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