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印江县

增加 4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贵州省铜仁市辖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北]]、[[铜仁市西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 ,辖3个街道、13个镇、1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294490人。
印江地处梵净山西麓,始于唐武德年间(618年—626年)“思王县”,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印江 [[ 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境内303、304省道、杭瑞高速公路穿城而过 ;印江世居着土家、苗、汉等民族;以题写“颐和园”匾额而名的严寅亮先生就是其书法文化代表之一;孕育了国务委员戴秉国、美籍太空博士吴学超等一批名人;位于县城东部的梵净山,1986年被国务院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19.76亿元,比上年增长4.4%,增速排全市第5位。
=='''建制沿革'''==
印江之名源于唐开元(713—741年),唐代初期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 [[ 思王县 ]] ”、“ [[ 思邛县 ]] ”,明弘治七年(1494年)改设“印江县”。相传从“邛江”改为“印江”,是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当年地方官员向皇帝呈报印江政况,皇帝一时没注意,把“邛”字认做“印”字,脱口而出。天子发话,金口玉言,于是便有了“印江”。
唐武德三年(620年),建立思王县,治今县境东部,开元四年(716年)置思邛县,治今印江镇甲山村。天宝元年(742年),思王、思邛县隶宁夷郡。五代时属黔州。宋废思王、思邛2县,设朗洞和思堡,为思州地。建炎元年(1127年),改隶夔州路。建隆元年(960年) [[ 废思邛县 ]] [[ 邛水县 ]]
元代,印江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地,境内建思邛江、朗溪、厥册三长官司。建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隶顺元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隶湖广行省。
=='''风景名胜'''==
[[ 梵净山 ]] 位于云贵高原 [[ 武陵山脉 ]] 中段,贵州省东北部的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自然保护区1978年建立,1986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960公顷。 三大主峰—— [[ 凤凰山 ]] 海拔2572米,老金顶( [[ 梵净山 ]] )2494米,新金顶2336米,是云贵高原上相对高度最高的山峰,其相对高度达2000米。
[[ 严氏宗祠 ]] ,位于印江县城振兴路西段南侧 [[ 严家寨 ]] 。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三进,坐南向北,中轴对称。原有门墙、六角亭、前天井、厢房、三星台、正殿、后天井、后殿、厢房、钟鼓楼、操场等。现存正殿、后殿、两厢、配殿等,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21.5米,通进深10.6米。正殿及两厢皆用雕花石栏板围护,刻“八仙过海”、“狮子滚绣球”等图。
[[ 依仁书院 ]] ,位于印江县城,修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依仁书院,最初名为“龙津书院”,嘉庆十三年(1809年)易名为“依仁书院”。
护国禅寺位于梵净山西麓的印江自治县永义乡大园址村。始建于宋建炎三年(1126年),是明代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
4,2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