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

增加 608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 </p>
|-
|<center><img src="http://img.yzcdn.cn/upload_files/2018/03/26/6ab2f172d6b52740162e2e65c714826a.JPG!730x0.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https://wantubizhi.com/image353512091209.html 圖片來自萬圖壁紙網] <br>
'''地址'''    [[上海市]][[普陀區]]延長西路619號<br>
 
'''電話'''    +86 152 1438 0020<br>
 
'''成立日期'''  2012年12月31日<br></small>
|}
</div>
'''上海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上海市]][[普陀区 (上海市)|普陀区]]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上海首个水闸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延长西路志丹路路口,在水闸遗址上建造,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该博物馆所包含的元代水闸遗址位于志丹路、延长西路交界处地表以下7—12米深处,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已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闸。<ref name="上海年鉴2013文博"></ref><ref name="上海年鉴2003大事记"></ref>
元代水閘遺址發現於2001年5月,歷經多次發掘整理,於2006年完整揭露遺址全貌。進到館內,給人十分震撼的視覺效果,不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還能瞭解到許多古代水利運用的知識。自然光透過頂部的玻璃到達地下展廳,觀眾走在蜿蜒的[[玻璃棧道]][ 上可以看到下面出土的各種文物。牆上的動畫還展示著人們測量、開挖的場景。
== 历史 ==
該處遺址發現於2001年5月<ref name="上海年鉴2003大事记">{{Cite web |ur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19828/node70632/node70636/node70736/userobject1ai72440.html |title=《上海年鉴2003》->大事记->(一) 2002年大事记 |accessdate=2015-02-10 |archive-date=2015-01-1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118232729/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19828/node70632/node70636/node70736/userobject1ai72440.html |dead-url=no }}</ref>。
*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检票)。观众可凭有效证件领票免费参观,团体参观需提前预约。<ref name=xptb />
==建筑构思==
权威专家组成了“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评审组”,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经过三次大幅度修改和设计,才最终确定。由于场地狭窄,遗址博物馆的总体设计将结合四周已建成的住宅建筑,平面呈格尾形是取材于开挖出的连接石块的铁隼的形态,中部空间呈半敞开形式,设计注重 [[ 生态 ]] 和节能举措,不仅设有人工空调,且设立自然通风系统,使地下博物馆的空间具有自然通风的活力。现有的博物馆都是将文物搬离发掘地,移至馆内陈列。
而遗址博物馆必须在文物发掘原址,按发掘原状,“原汁原味”地展示,也就是说,在7米深的大坑上,建造一个中央没有柱子的建筑“顶盖”,把水工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文物呈现给观众,既揭示 [[ 元代 ]] 水闸的全貌,又使人看到发掘的现场及过程。屋顶采用玻璃,拟将天光引入地下,玻璃为折线形,隐喻水闸下的涓涓流水。设计除体现现代化的技术外,还非常注意具有元代文脉的特色,在中间仅有的两根漂亮立柱上,塑以元代成吉思汗弓弩的抽象形式,以体现水闸遗址博物馆的元代文脉形象。
==作用價值==
該處遺址發現於2001年5月,歷經多次發掘整理,於2006年完整揭露遺址全貌。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認為,這一考古發現,為了解古代水利建造的工程技術流程提供了直接依據,對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特別是宋元時期[[江南]]地區的水利工程、[[吳淞江流域]]的歷史變遷、長三角地區的經濟成長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
9,0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