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樓夢抄本列表

增加 25,27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八十回.jpg|230px|有框|左|紅樓夢圖片來自[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7%B4%85%E6%A8%93%E5%A4%A2%E6%8A%84%E6%9C%AC%E5%88%97%E8%A1%A8+%E7%99%BE%E5%BA%A6&source=lnms&tbm=isch&sa=X&ved=0ahUKEwiwmc6b99PgAhWNHKYKHQ0EBLMQ_AUIDygC#imgrc=LIwGBAPfrLWE4M: google搜尋]]] 紅樓夢抄本列表 ''' 紅樓夢 抄本列表''' 羅列了距今發現可信的《紅樓夢》抄本的列表,其中不包含只存在於人們記憶中而無實物的抄本(比如存在於日本哲學教授兒玉達童口中的「三六橋本」,也不包含真實性具爭議的版本(比如只存有毛國瑤抄錄的批語「靖藏本」,網名「何莉莉」的一名網民偽造的「癸酉本」)。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名著之一,它的主要特色是廣設伏筆,版本頗多,且全書未完 。早期刻印流傳的百二十回的所謂 《紅樓夢》 「通行本」,是以程高本為底本的,其中又以「程甲本」為多。 自從「新紅學」誕生以來,人們知曉了程高 列表給 對原著的改動,以及八十回後並非 自作者之筆。 目前發現的 《紅樓夢》約 分為兩個系統:抄本和刻本,而抄本中又包括脂硯齋的批語本,脂硯齋評本有四:「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現今提起脂本,往往是這四種的統稱。 其實曹雪芹在世 時候, 《紅樓夢》 的手抄本就開始流傳了,它們基本上題為《石頭記》。而刻印本始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偉元木活字本的出版,即「程甲本」。    抄本 中最早發現 為戚本,剛開始並未引起重視。自從胡適購得甲戌本發 《考證紅樓夢的新材料》後,學界開始重視抄本的重要性。甲戌本雖是殘缺的 其中 大量的異文和脂批暗示了後文情節發展,直接證明了程高本後四十回為偽作。 之後又發現了己卯本、庚辰本,比甲戌本完整,亦有 同的批語,此三本為後文的情節和《紅樓夢》早期面貌提供了充分的資料。而後發現的夢覺本、楊本等則顯示了從脂評本向程高本過渡的現象。至20世紀末,共確定了11種與程高本相異的抄本。2006年,收藏家卞亦文入手一部殘抄本,使《紅樓夢》抄本家族又添一員。 ==列表== '''一.甲戌本'''即《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本》,胡適題為《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又稱「甲戌抄閱再評本」;殘存四冊, 包括 第一回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二十八回。使用乾隆竹紙,呈黃褐色。本書前主人寫信給胡適,表示願意轉讓給他,後者從美國歸來後出重金買下。胡適對於甲戌本的研究促成了《紅樓夢考證》一書,使「新紅學」誕生。 根據甲戌本上的印章,其先主為劉銓福。後被美國康乃爾大學圖書館收藏,2005年由上海博物館購回。 甲戌本很可能是作者的第一個定稿。其中的許多脂批揭露了許多人們不知曉的秘密,比如第十三回末畸笏叟批:「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始筆也……」說明秦可卿的死亡有大量改動;二十六回同一人的批語:「獄神廟回有茜雪、紅玉一大回文字……」揭示了後文寶玉流落到獄神廟這個地方等等。另外,此本保留了《石頭記》初稿的一些特徵,比如多回擁有回前詩。 甲戌本共有脂批1587條,其情況如下 回次                       批語 第一回                   凡例、批註 第二回至五回                 批註 第六回                     批註、回末總批 第七回至八回               批註 第十三回                   批註、回末總批 第十四回至十六回             批註 第二十五回至二十六回               批註、總批 第二十七回至二十八回             總批、批註  '''二.庚辰本'''或稱《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庚辰秋定本」,上有「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庚辰秋月定本」字樣。存第一至六十三回、六十五至六十六回、六十八至八十回。此本每十回有一個總目,題「石頭記」「第一回至十回」,「脂硯齋凡四閱評過」。第四十一回至五十回的總目頁上,加題「庚辰秋月定本」一行,第五十一回至六十四總目頁上,加題「庚辰秋定本」一行。以下兩個十回總目同以上兩例。 庚辰本原為徐星署所藏,徐星署名禎祥,為徐郙之子。後來收藏於燕京大學,目前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 此本前十回無脂評,從第十一回起,有硃筆批語、回前批、眉批,有正文下雙行小字批,有行間批,也有回後批,此書有部分妙手筆跡與己卯本同,有少數缺草草空行,亦與己卯本同,特別是庚辰本上的有些題字與己卯本完全相同。  庚辰本共有脂批2319條,其情況如下 回次                         批語 第十二回至十四回 眉批、夾批、雙行批註、回末總批 第十五回至十六回 眉批、夾批、雙行批註 第十七、十八合回                 起首總批、眉批、夾批、雙行批註 第十九回至二十回 眉批、夾批、雙行批註、回末總批 第二十一回                 起首總批、眉批、夾批、雙行批註 第二十二回                 眉批、夾批、雙行批註 第二十三回                 眉批、夾批、雙行批註、回末總批 第二十四回                 起首總批、眉批、夾批、雙行批註、回末總批 第二十五回               眉批、夾批、雙行批註、回末總批 第二十六回               眉批、夾批、雙行批註 第二十七回至二十八回               起首總批、眉批、夾批 第二十九回                   起首總批、眉批  第三十回                     起首總批 第三十一回                   總批、回末有批  第三十二回                   開始有總批  第三十三回                 雙行批註、眉批各  第三十四回                   雙行批註  第三十五回                 雙行批註兩條 第三十六回                   起首總批、眉批、雙行批註 第三十七回至三十八回 起首總批、雙行批註 第三十九回至四十回 眉批、雙行批註 第四十一回至四十二回   總批、雙行批註 第四十三回至四十五回 雙行批註 第四十六回               總批、雙行批註 第四十七回               雙行批註 第四十八回               總批、雙行批註、眉批 第四十九回               總批、雙行批註 第五十回至五十三回 雙行批註、眉批 第五十四回                   總批、雙行批註  第五十五回至五十七回           雙行批註 第五十八回                   雙行批註、眉批 第六十回                 雙行批註 第六十一回                   雙行批註  第六十二回                   眉批、雙行批註  第六十三回                     雙行批註 第六十五回                     雙行批註 第七十回至七十三回 雙行批註 第七十四回                   眉批、雙行批註 第七十五回                       開始附記,雙行批註、眉批 第七十六回                     雙行批註 第七十七回                   雙行批註、眉批 第七十八回至八十回             雙行批註   '''三.己卯本'''或稱《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本》,上有「脂硯齋凡四閱評過」、「己卯冬月定本」字樣。為乾隆竹紙。殘 第一至二十回、第三十一至四十回、第五十五回下半回至五十九回上半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內六十四、六十七兩回系武裕庵從他本補抄,時間約 嘉慶年間)。己卯本原版開頭缺失,從「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開始,現今的開頭為前主陶誅從他本補抄。此本每十回有一總目,每回首行寫「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第二行寫回數,第三行寫回目。 此本第五十五回下半回、第五十六、第五十七、第五十八三整回,第五十九上半回原已散失,20世紀50年代初由歷史博物館購得收藏,但未明是何抄本,直至20世紀70年代始確認是己卯本的散失部分。己卯本基本可以確認為弘曉家人所抄寫,是《紅樓夢》抄本中唯一可以確認抄手的一個。己卯本此本原由董康、陶誅所藏,現收藏於國家圖書館,第五十五回下半到五十九回上半仍收藏 歷史博物館。 己卯本共有脂批754條,其情況如下 回次                           批語 第二回                   回末有雙行批註  第六回             有夾批兩條 第八回                   有批註兩條 第十回                   有夾批九條 第十二回至十六回 雙行批註 第十七、十八合回 起首總批、雙行批註、眉批 第十九回             雙行批註 第二十回           雙行批註、回末總批 第三十一回           總批、回末有批一條 第三十二回           開始總批  第三十三回至三十四回 雙行夾注  第三十五回             雙行夾注兩條 第三十六回             雙行夾注 第三十七回至三十八回 開始總批、雙行夾注 第三十九回至四十回 雙行夾注 第六十一回至六十二回 雙行夾注  第六十三回           雙行夾注 第六十五回至六十六回 雙行夾注 第七十回             雙行夾注  '''四.列藏本'''戚正本和戚張本、戚寧本和王府本合稱「戚蓼生序本」,簡稱「戚序本」或「戚本」,因為在卷首有一篇署名「戚蓼生曉堂氏」的序言而得名。 戚本與甲戌、庚辰、己卯本有許多不同,例如:戚本中完全未提及脂硯齋,所有相關的署名亦被刪去,且其中夾雜了許多後人的批語,比如出現署名為「立松軒」的批語;戚本將原合為一回的十七、十八回分斷,可見戚本出現比庚辰、己卯相晚;戚本有一些不同的回目標題,比如第十七回為「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怡紅院迷路探曲折」第十八回為:「慶元宵賈元春歸省,助情 林黛玉傳詩 」;戚本有回前詩二十三首,亦有回後詩;脂本中的一些「污言穢語」在戚本中得到了修改等。 戚本基本可以確定出自同一底本,而這一底本似為庚辰本傳抄過程中的一個整理本。 戚序本批語,其情況如下(基於戚正本) 回次                           批語 第一回至五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六回                 總批 第七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八回                 總批 第九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十回至十一回             總批 第十二回至二十六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二十七回至三十二回     總批 第三十三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三十四回             總批 第三十五回至四十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四十一回至六十三回 總批 第六十四回                   雙行批註(二條)、總批 第六十五回至六十六回 總批 第六十八回至八十回             總批   '''五.戚寧本'''即「澤存書庫舊藏戚寥生序本」,此本今藏南京圖書館,又稱「南圖本」。南圖收藏此本的籤條中,有「澤存書庫藏書」 的記 錄,但最初屬崑山于氏。澤存書庫是陳羣的,可知此本一度歸陳羣收藏。八十回,線裝二十冊。結構、版式、行款及脂批狀況等等,都與其他幾種戚序本大體相同,文字更接近於戚張本,應是以戚張本為底本抄錄。  '''六.戚張本'''即「張開模舊藏戚蓼生序本」。書中印有張開模藏書章六處,可見此書經張開模收藏過。張本為有正書局據以影印的底本。過去曾以為毀於兵火。1975年冬,上海古籍書店清理庫藏時發現了上半部,即:卷前的戚蓼生序、目錄、第一至四十回。每十回為一卷,每四回裝一分冊。紙張略舊,烏絲攔印就,版式行款(除目錄和無行間側批外)等都如王府本。原書當為八十回。總的來看,戚張本與王府本大同小異。戚張本如何至有正書局老闆狄葆賢手 ,說法不一:一說為俞明震舊藏,售於狄氏;一說為夏曾佑舊藏,後售於狄氏。  '''七.戚正本'''全稱「有正書局石印戚蓼生序本」,封面題為《國初鈔本原本紅樓夢》,或稱「有正本」。有時提到戚序本即為戚正本。它是有正書局以戚張本為底本石印 無實物 成。石印時間有清末民初、民國元年、民初三種說法。 戚正本與戚張本幾乎完全相同,但有正書局在石印當時做了少許更改。  '''八.夢覺本'''即「夢覺主人序本」;序作於乾隆甲辰(1784年),所以又稱「甲辰本」;因於山西發現,又稱「脂晉本」。夢覺本書名題為《紅樓夢》,八十回。脂批不普遍,也較簡略。版面比較整齊,每版十八行,每行二十一字。使用朱絲闌,工楷寫成。分裝八函,每函五冊,每冊二回。在卷首有夢覺主人序言,署曰:「甲辰歲菊月中涴夢覺主人識」。此本為首個題為《紅樓夢》的版本,也是從脂評本向程甲本之間過渡的版本,同時具有二者的特點。 夢覺本的文字特點,整體狀況是比較簡約的。主要表現於:一、刪節。對某些情節,刪得一字不留,但取捨之間又看不出明顯的刪節傾向。二、簡化。對於鋪敘描寫往往作簡化處理,縮為幾個字的簡短說明。這種狀況在此本中最為常見,可以說是遍及全書。三、某些相當於作者插入語式 文字 成雙行小字,與正文中的雙行小字批形式相同。夢覺 的這種文字特點,全都為程甲本所繼承。刪節、縮寫,全反映於程甲本中,以雙行小字抄寫的作者插入語,在程甲本中被作為批語一併刪去。這種現象透露出:程甲本的底本應是夢覺本。此本現收藏在國家圖書館。  夢覺本共有批語232條,批語大略情況如下: 回次                           批語 第一回至六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八回至九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十二回至十六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十八回                   雙行批註、總批 第十九回                 起首總批、雙行批註 第二十回至二十四回 雙行批註 第三十回                 雙行批註 第三十二回               雙行批註 第三十七回               雙行批註 第六十四回               雙行批註   '''九. 王府本'''即「清王府舊藏本」,或稱「蒙古王府本」或「蒙府本」,以其第七十一回回末總批後,有「柒爺王爺」字樣,由此推斷原為清代某王府舊藏。現藏於國家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據說北京圖書館收藏時購自原某蒙古王府。據考證,「柒爺王爺」即為塔王——愛新覺羅·載濤。 王府本今存一百二十回,卷前有程偉元序。從紙張、字體諸情形看,前八十回(除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外)用粉紙、朱絲攔,四周文武雙邊,一版十八行,每行約二十字。書口為「石頭記,卷某,(頁)某」。邊框、界欄及書口「石頭記」三字均為刻板印就。抄手約十人,系同一時期抄錄完成。後四十回用素紙,字體亦不同。程氏序雖也用的是印就的紙張,但系原書在空頁拆移而來。可見後四十回及程氏序系後來的藏書家據程甲本配補。原書當是八十回。其中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回這六回書,紙張、字體同後四十回,文字也同程甲本。 王府本的文字特點是:與現存的己卯本或庚辰本相校有頗多特殊的相同之處,亦有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為傳抄中的整理改動造成。王府本的脂批,也同時經過整理。體例比較統一,文字上作了一些刪節, 雜入一些脂硯齋等人之外的批語。  '''十.楊本'''即「楊繼振舊藏本」,亦稱「紅樓夢稿本」,簡稱「夢稿本」,書名題作《紅樓夢》。一百二回,每十回為一冊,全書十二冊。使用素紙,版心為15.5×24.5厘米。今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此抄本最初形成時為一百二回,後有殘佚, 包括 第四十一回至第五十四及若干殘頁,楊氏收藏期間,據程甲本抄補;卷首總目錄三頁,由文學所收藏時據目前分目抄配齊全。抄本中亦有大量的改動,論者多以為是高鶚用以增補後四十回時的草稿,故長期稱之為「紅樓夢稿本」。但其 改動後的文字大體上同程乙本而異程甲本。可見這個本子的送行修改是程乙本問世後的事。 楊本的主要特點是:一、這是一個手抄本,抄手約四人,其中兩人文化水準低且抄得草率。版面、行款都比較隨意,錯訛衍奪頗多。這當然不排斥傳抄中的訛訛相因,但也不無出於這個本子本身的問題。 二、作為過錄本,底本的來源相當複雜,可說是由四個以上的底本拼綴而成的本子。因此它的文字傾向很複雜。前七回近於己卯本;第八回至第八十四回也明顯留有兩個以上底本的拼湊現象。 三、這個本子中,還有少量幾回版本傾向很特殊。從各本的關係看,處於己卯庚辰本和王府本之間的狀態,可能是從己卯、庚辰本到王府本演變中的過渡本。 四、楊本的後四十回,系與前八十回同一個時間過錄完成。其中一部分,大體上同程乙本,另一部分,與程甲本、程乙本都有較大的差異,總的傾向是比較簡略,可能是個流傳於程甲本付印前的後四十回早期手抄本。 部分學者認為楊本改文全部抄自程乙本,但是和程乙本存在許多不同,最明顯的為:一些改文相對於程本來說在很多地方不完善,而一些改文比程甲、程乙本中文字更合理且更符合上下文語意的表達和連貫  '''十一.鄭本'''即「鄭振鐸藏本」。此本僅殘 爭議 第二十三回、第二十四回共兩回書。這個本子的書名有一種奇怪現象。兩回書的回前,都是題「石頭記第××回」,而各頁的書口,那例作「紅樓夢」。在各本中,此為僅見。鄭本頗有特殊之處。第二十三回聽曲文一段,比各本少二百七十多字,此為傳抄中的奪漏。第二十四回小紅出場的一段敘述性介紹,獨異於各本,與後文略有牴牾。此外,賈薔,此本讀作賈義,賈芹之母周氏,此本讀作袁氏。此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  '''十二.舒本'''即「舒元煒序本」,以其卷首有杭州舒元煒序,故又稱「舒序本」。舒氏序作於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年,原序上寫到「屠維作噩」,亦稱「己酉本」。吳曉鈴在1938年購得此本。有所殘缺,亦稱「吳藏殘本」。吳氏辭世後,將此本捐藏於北京圖書館。舒本書名題《紅樓夢》,存第一至四十回,回目中第四十回標題殘缺,被人用第八十回的標題取代,可見原書是八十回本。舒本中存在許多對脂本的妄改。 舒本的過錄,完成於乾隆五十四年。在現存的諸《紅樓夢》抄本中,這是唯一可以確定過錄年代的本子。因為卷首舒氏序的署名後面,印有「元煒」「董園」兩方印章。此外還有舒元炳的「元」「炳」印章,可見這就是當時形成的原本。舒本是一個拼合本。舒氏序說明,它的原底本僅存五十三回,其餘二十七回,則據鄰家某個本子配就。實際上這個本子的文字狀況要複雜得多。大體說來,其中若干回較近於庚辰本,另若干回較近於楊本。但各自又分別與這兩個本子有很大的差異。而且還有包含某些初期稿本成分的現象。此外,這個本子的舒氏序,還提到一百二回本。這就說明在乾隆五十六年,即程甲本問世前兩年多,後四十回續書已經在訪間流傳。  '''十三.卞藏本'''即「卞亦文藏本」殘存前十回正文,正文前存第三十三至八十回的回目,2006年6月,由上海敬華拍賣公司拍賣出,歸深圳卞亦文收藏,故名。卷首有原藏主題記一則,稱此書於「於民國廿五年(1936年)得自滬市地攤」,後經重裝訂成四冊,落款「民國卅七年(1948年)初夏眉盦識於滬寓」,再加蓋「文介私印」章,題記右下角蓋「上元劉氏圖書之印」白文章。眉盦是見於《上元劉氏家譜》的劉文介,文介約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卒年不詳。 從該抄本的殘存狀貌、紙質墨色、抄寫款式、特殊用字、回前詩的格式和避諱字的寫法等方面考查,應是一部早期抄本的殘本,可能早於甲戌本,將此殘抄本與現存的11種早期抄本及程甲本對勘,其文字絕大多數同於抄本而異於程本;又從脂評本和程高刻本 的版本異同比較,殘抄本文字為脂評本系統,許多方面與其他脂評本有可互相參證處;由此本避清康熙「玄」字諱,即或缺末筆、或改為元字,而不避道光皇帝諱,可大致確定抄成年代在清嘉慶朝或之前。  '''十四.戩穀抄本'''為吳曉鈴藏戩穀抄本,三十冊,一百二十回。正文每頁八行,每行二十字。封面有光緒九年(1883年)宗韶題記:「此予戚戩宜之將軍手鈔《紅樓夢》說部若干卷也。宜之落拓半生,工詩博學,於國朝掌故頗習聞之,此則其暇時手錄,蓋以貴胄而淪落不偶,故於紅樓之夢有慨焉。宜之既歿,其家人裝池成帙,適借觀之,贅數言於首。緬想平生,愴惻曷已。至其字畫之工拙,固不記也。癸未末孟夏子美宗韶謹題。」  '''十五.吳藏抄本'''為吳曉鈴藏抄本,二十四冊,一百二十回。正文每頁十二行,行二十字。此本為容庚舊藏,與程乙本相同。  '''十六.吳藏殘抄本'''為吳曉鈴藏殘抄本,存第五十一至七十、八十一至一百共四十回,四冊。有「銘九珍藏」、「烈士肝腸名士酒,美人顏色雅人詩」印記。正文每頁十行,每行二十二字。第五十八回回目作「杏子陰假鳳泣虛凰,茜紗窗真情癸痴理」;第六十五回作「賈二舍偷娶尤二姨,尤三姐思嫁柳三郎」,余同程甲本。 愛新覺羅·戩穀,字穀臣,號宜之,一號潤生,舒爾哈朗裔,瑞玉子,襲奉恩將軍,生於道光十年(1830年),卒於光緒四年(1878年)。哲爾德·宗韶,字子美,號石君,別號夢石道人,又號漱霞盦主,滿洲鑲藍旗人,官至兵部員外郎。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卒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  '''十七.紅樓夢全傳'''與程甲本相同的抄本,一百二十回,二十四冊。又圖贊一冊,二十四頁。正文每面十二行,每行二十六字至三十二字。  '''十八.文訪蘭抄本'''封面題《文訪蘭手寫紅樓夢》,二十二冊,一百二十回。正文每面六行,行二十五字。 ==視頻=={{#iDisplay:x0841tvw2b4|640|400|qq}} ==參考文獻==[http://www.guoxue.com/discord/bsdfx.htm 关于北师大新发现的旧抄本《红楼梦》 - 郑庆山-周 力] [https://blog.xuite.net/x_3kkk/stone/24861002-%E8%84%82%E6%89%B9%E6%9C%AC%E4%B8%AD%E7%9A%84%E8%84%82%E7%A1%AF%E9%BD%8B%E5%92%8C%E7%95%B8%E7%AC%8F%E5%8F%9F%E7%9A%84%E6%89%B9%E8%AA%9E%E7%B3%BB%E5%B9%B4%E8%A1%A8 脂批本中的脂硯齋和畸笏叟的批語系年表] [https://m.sohu.com/a/163294218_99943936/?pvid=000115_3w_a 《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真本?续作?]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10-01/5342359.shtml 《红楼梦》总回数仍存争论 周汝昌刘心武认同108回]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66790988272013612.html 现存早期《红楼梦》抄本12种是哪十二种?][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19/3554966.html 甲戌本《红楼梦》] [http://www.gmw.cn/guoxue/2012-11/01/content_5544572.htm 卞藏本确为《红楼梦》古抄本] [http://cul.qq.com/a/20170810/016986.htm 白先勇:《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写的]
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