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子昂读书台

增加 40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陈子昂读书台.jpg|缩略图|居中|[ 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 [[ 四川省 ]] 遂宁市射洪市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期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其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 [[ 读书 ]] 堂前。中唐以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乱,学堂因之此衰废。宋嘉裕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ref>[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eb8ffc0102wz5d.html 谒陈子昂读书台 ], 新浪网 , 2017-07-24</ref>
==历史沿革==
陈子昂出生在一个富有而门第不显赫、习儒而倜傥豪爽、酷好仙道术数的 [[ 家庭 ]] 。青少年时代豪放不羁,喜欢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十八岁时陈子昂迎来了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他立志发愤读书,在金华山读书台潜心苦读,变成了深通王霸大略,关心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学子、诗人,胸怀“以公济天下”的大志, [[ 锐意进取 ]] 。二十四岁中进士,为武则天所赏识,任麟台正字,后升为右拾遗。开初唐诗风被李白、杜甫誉为“麟凤”“雄才”,被王适奉为“海内文宗”。
明代初年,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逍于旧基建屋 [[ 塑像 ]] ,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清初,上述建筑全坍坏。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 [[ 光绪 ]] 六年(1880),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古读书台内匾对甚多,多数为古今名家手迹。其木刻《[[感遇三十首]]》及《[[陈伯玉先生别传]]》等为重要文物,留云仙馆内陈列的陈氏有关文献 [[ 资料 ]] 亦不可多得。
==建设历史==
①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 [[ 陈子昂 ]] 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
②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学堂因之衰废。
⑥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
[[ 道光 ]] 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
[[ 光绪 ]] 六年(1880),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⑨2006年05月25日,陈子昂读书台作为 [[ 清代 ]] 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 [[ 文物 ]] 保护单位名单。
== 参考来源 ==
<center>{{reflist#iDisplay:h03879go8co|480|270|qq}}<center>张清华谈在陈子昂读书台的感受</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50 中國史料]]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