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说

增加 1,28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今上实录》二十卷(与唐颍合撰)<br> 《洪崖先生传》一卷 <br>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张说</big>''''(yuè),生于667年,卒于730年,河南洛阳(河南洛阳人,字道济,一字说之。 [[ 唐朝 ]] 政治家、文学家。
== 人物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 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武后策贤良方正,张说年才弱冠,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累官至凤阁舍人。因忤旨流配钦州,中宗朝召还。睿宗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玄宗开元初,因不附太平公主,罢知政事。复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出为相州、岳州等地刺史,又召还为 [[ 兵部尚书 ]] 、同 [[ 中书门下 ]] 三品,迁中书令,俄授右 [[ 丞相 ]] ,至 [[ 尚书 ]] 左仆射,中与张嘉贞有过权力争斗,最后扳倒张嘉贞,自任首席 [[ 宰相 ]] 。卒谥号文贞。与 [[ 苏颋 ]] (封许国公)齐名,俱有文名,掌朝廷制诰著作,人称“燕许大手笔”公元730年,不幸病逝,寿63岁。 <p style="text-indent:2em;"> 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以上资料见链接)<ref>[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e47835478657.aspx]古诗文网</ref>
== 代表作品 ==
<p style="text-indent:2em;"> 张说著有文集三十卷、《今上实录》二十卷(与唐颍合撰)、《洪崖先生传》一卷,并参与编修《三教珠英》。
<p style="text-indent:2em;"> 《全唐文》收录有其文211篇,分为13卷(卷221-卷233);《全唐诗》收录有其诗293首,分为5卷(卷85-卷89)。
<p style="text-indent:2em;">[[幽州]]夜饮
<p style="text-indent:2em;">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p style="text-indent:2em;">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p style="text-indent:2em;">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p style="text-indent:2em;">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张说的诗文凉风吹夜雨幽州夜饮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p style="text-indent:2em;">蜀道后期
蜀道后 <p style="text-indent:2em;">客心争日月,来往预 程。<p style="text-indent:2em;">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p style="text-indent:2em;"> 秋风 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秋风  <p style="text-indent:2em;">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唐代·张说《邺都引》
<p style="text-indent:2em;"> 邺都引
<p style="text-indent:2em;">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毗相驰逐。 <p style="text-indent:2em;">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p style="text-indent:2em;">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p style="text-indent:2em;">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 <p style="text-indent:2em;"> 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p style="text-indent:2em;"> 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
== 幽州夜饮赏析 ==
<p style="text-indent:2em;">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p style="text-indent:2em;">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p style="text-indent:2em;">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p style="text-indent:2em;">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p style="text-indent:2em;"> 译文及注释
<p style="text-indent:2em;"> 译文 <p style="text-indent:2em;"> 幽州地处北方,晚上凉风吹起细雨绵绵,寒冷之气袭来,使树林萧瑟。 <p style="text-indent:2em;"> 军中的高堂之上,正在举行宴会,怎能使我暂时忘掉了自己的迟暮之心? <p style="text-indent:2em;"> 军中的娱乐是仗剑而舞,边塞的音乐是胡笳的演奏声。 <p style="text-indent:2em;"> 如果我不做这边城的将领,怎么知道皇上对我恩遇之深呢。
<p style="text-indent:2em;"> 注释 <p style="text-indent:2em;"> 幽州:古州名。辖今北京、河北一带,治所在蓟县。 <p style="text-indent:2em;"> 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 <p style="text-indent:2em;"> 迟暮心:因衰老引起凄凉暗淡的心情。 <p style="text-indent:2em;"> 剑舞:舞剑。 <p style="text-indent:2em;"> 笳:即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吹奏的一种乐器。 <p style="text-indent:2em;"> 城将:作者自指。时张说任幽州都督。
<p style="text-indent:2em;"> 鉴赏
   <p style="text-indent:2em;"> 全诗以“夜饮”二字为中心紧扣题目。开始二句描写“夜饮”环境,渲染气氛。“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值秋深风凉之时,在幽州边城的夜晚,风雨交加,吹动树林,只听见一片凄凉动人的萧瑟之声。这一切,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地之夜的荒寒景象。第二句还暗用了宋玉《九辩》中的诗意:“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益发渲染了诗句中悲伤的色彩。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悲愁的心绪,已经见于言外。而这“夜饮”,就是为了要驱走这恶劣环境带来的悲苦,宴会还没有开始,从着力渲染、暗示中,已经给“夜饮”罩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
   <p style="text-indent:2em;"> 第二联紧接一、二句,进入“夜饮”,抒发诗人的感叹:“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正”字接转巧妙,紧承首联对环境的描写,同时也自然地转入到宴会。“能忘”句以问句出之,将诗人内心的郁勃之气曲折地表露了出来。这种迟暮衰老之感,在边地竟是那样强烈,挥之不去,即使是面对这样的“夜饮”,也排遣不开。诗中化用了屈原《离骚》句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将诗人心意表达得更加婉曲、深沉。第三联,随着宴会开始,并逐渐进入高潮的时候,诗人的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诗情也有了亮色:“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在都督府的宴会之间,军士们舞起剑来,那矫健刚劲的舞姿,慷慨雄伟的气魄,令诗人为之感奋。 [[ 《史记·项羽本纪》 ]] 中项庄说:“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舞剑是为了助兴,增加席间的欢乐气氛。一个“宜”字,传出诗人对剑舞的欣赏。但接着吹奏起胡笳时,那呜呜的声音,使席间短暂的欢乐顿然消失,而充溢着一片悲凉的情调,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诗人的远戍之苦、迟暮之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诗情在稍稍有了亮色之后,又忽然黯淡起来。这一联在豪壮中寓悲凉,在跌宕起伏中展现出诗人难以平息的滚滚思潮,直至引出最后一联。
   <p style="text-indent:2em;">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这十个字铿锵有声,似乎将愁苦一扫而光,转而感激皇上派遣的深恩,以在边城作将为乐、为荣。实际上这最后一联完全是由上面逼出来的愤激之语,他将对朝廷的满腹牢骚,隐藏在这看似感激而实含怨望的十字之中,像河水决堤似地喷涌而出,表现了思想上的强烈愤慨和深沉的痛苦。这一联的确托意遥深、措语婉曲,可谓“得骚人之绪”,寄寓着诗人悲愤的感慨,它与首联的悲苦的边塞荒寒之景,恰成对照,相得益彰。全诗以景起,以情结,首尾照应,耐人回味。
   <p style="text-indent:2em;"> 诗歌在语言上遒健质朴,写景之语,并无华丽之辞,与边塞情调极为相称。遣词用字也十分精当,例如“吹”、“动”、“宜”、“重”这些字,看似一任自然,实际经过认真锤炼,用得恰到好处,对写景、抒情起了很好的作用。
<p style="text-indent:2em;"> 开元( [[ 唐玄宗 ]] 年号,公元713—741年)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 [[ 河北 ]] 道按察使,坐累徙岳州。后以右羽林将军检校 [[ 幽州 ]] 都督。都督府设在幽州范阳郡,即今 [[ 河北 ]][[ 蓟县 ]] 。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
(以上赏析见链接)<ref>[ https://so.gushiwen.org/authorv_e47835478657.aspx]古诗文网</ref>
== 参考资料 ==
99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