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美地峡

增加 384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中美地 峡22.jpg|缩略图|居中|[ https://img.doc.docsou.com/pic/863ac45b70bcbcd281fe2476/1-810-jpg_6-1080-0-0-1080.jpg 原图链接]]]
|-
|}
'''中美地峡''',即中美洲,位于 [[ 墨西哥 ]] 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狭长地带,东临 [[ 大西洋 ]] [[ 加勒比海 ]] ,西濒 [[ 太平洋 ]] ,是连接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天然桥梁。总面积约54万平方千米。<ref>[ https://wenku.so.com/d/9cfe9c54e62db7c38db5b0cdbe0bb6ac?src=www_rec   拉丁美洲(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南美).doc], , --360文库</ref>
中美地峡,地处南美洲和北美洲大陆的连接地带,除巴拿马的 [[ 巴拿马运河 ]] 以东部分外,都在北美洲。它东南临加勒比海,西南濒太平洋。长81.3公里的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地峡历来就是南北美洲之间各国联系的桥梁,因而在世界海陆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该地区有7个国家,即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总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
包括7个国家: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和伯利兹。面积52.3万平方公里,人口2879多万。大部 分为印欧混血人,其次为印第安人和黑种人、白种人。居民多信天主教。伯利兹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其它六国均为西班牙语。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为科迪勒拉山系中段沿太平洋沿岸的延伸,多火山、地震;平原狭窄,分布在东北部及沿海。除山地外,气候炎热,年均气温23—28℃。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加勒比海侧山麓年降水2000—3000毫米,太平洋沿岸和内陆盆地年降水500—1000毫米。河流多 而短。是联系北美大陆与南美大陆的陆桥,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是两大洋及沿岸国家联系交往的捷径,地理位置重要。种植 [[ 热带 ]] 经济作物为主要经济部门,盛产 [[ 香蕉 ]] [[ 咖啡 ]] [[ 甘蔗 ]] [[ 棉花 ]] [[ 剑麻 ]] [[ 可可 ]] [[ 烟草 ]] 、谷物。 [[ 森林 ]] 广布,畜牧业也较重要。工业以轻工食品业为主,多小型企业。为 [[ 玛雅文化 ]] 的发祥地,曾为 [[ 西班牙 ]] [[ 殖民地 ]]
科迪勒拉山系自北美大陆向东南延伸,在中美地峡统称中美山地。中美地峡西北部是海拔1000~2500米的中山,东南部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低山。沿海平原比较狭窄,宽度一般在20~100公里之间。各国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盆地与谷地。尼加拉瓜湖是中美最大的 湖泊。中美地形西侧属太平洋沿岸火山地带。危地马拉境内有火山30多座。萨尔瓦多90%的土地处于火山地带,向有“火山国”之称。中 美地峡有多处地层陷落带,较大的是尼加拉瓜陷落带和巴拿马陷落带。这种地形便于修建道路与开凿运河。肥沃的 [[ 火山 ]][[ 土壤 ]] 利于耕作。
中美地峡两侧的气候迥然不同。加勒比海沿岸迎 [[ 东北信风 ]] ,属 [[ 热带雨林气候 ]] ;太平洋沿岸位于背风侧,属热带 [[ 草原 ]] 气候。低地终年炎热,适于种植香蕉、甘蔗等作物。山间盆地气候温和,花木繁生,适于种植咖啡、棉花等作物。
第二次商品性农业变革是种植香蕉,发生在19世纪末叶。在加勒比海沿岸的热带雨林开辟了香蕉种植园。1899年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成立后,很快垄断了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等国的香蕉生产,产品大部输往美国。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该公司还从英属牙买加等地运来不少黑人。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洪都拉斯的香蕉出口量超过哥斯达黎加而居世界第一位。洪都拉斯曾被称为“香蕉之国”。巴拿马的农业也以生产香蕉为主,产量有时超过洪都拉斯。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后,美资跨国公司又在南美洲西北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大量占有土地,开辟香蕉园,产量超过中美地峡。
第三次 [[ 商品 ]] [[ 农业 ]] 改革是棉花生产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美地峡西部热带草原已开始大量植棉,太平洋沿岸的大庄园逐渐实现了植棉机械化。棉花生产以危地马拉最多,尼加拉瓜、萨尔瓦多次之。
中美地峡各国工业不发达。除少量冶金、炼油、 [[ 水泥 ]] 工业外,主要是一些轻工业。工业比重较大的是巴拿马,利用运河的便利条件进口石油,建有炼油厂;还设有小型钢铁厂。食糖等工业也有发展。各国首都如圣何塞(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城(危地马拉)、马那瓜(尼加拉瓜)等均有轻工业,以食品、纺织为主。危地马拉城是中美地峡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00万。
中美地峡有一定的 [[ 旅游 ]] 资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风光,包括山地、湖泊和海滨,尤以火山景观闻名于世。例如,萨尔瓦多 名的 [[ 圣阿纳火山 ]] ,海拔2381米,位于圣安纳城以南,太平洋海岸附近。近200多年来,这座火山时有喷发,最新一次喷发发生在1966年。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火红的熔岩能将夜空照亮,如同 白昼一般,成了附近太平洋中航船的天然灯塔,故有“中美灯塔”之美誉。这里还有景色秀丽的火山湖,空气清新,湖水洁净呈碧蓝色,又有良好的旅游设施,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哥斯达黎加,有着名的博阿斯和伊拉苏火山。博阿斯火山在首都圣何塞东南,海拔2900米,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喷泉火山口喷发出来的蒸气,在火山上空形成一团飘渺的轻雾,给人以一种神秘感。首都东面的伊拉苏火山,海拔3432米,近几十年来时常喷发,1978年9月喷发后,形成了直径1400米、深324米的火山口。从这里眺望加勒比海或太平洋,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此外,尼加拉瓜的尼加拉瓜湖,湖光山色,十分秀丽。危地马拉城西南部的阿蒂特兰湖被认为是世界最美丽的火山湖。伯利兹近海的世界第二大堡礁和该国八大野生动物保护区(特别是世界唯一的美洲虎和红足鲣鸟保护区)都是 名的旅游胜地。
二是历史文化古迹、景观和现代人工建筑物。该地区有大量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和殖民时期的遗迹和遗址。蒂卡尔是 名的危地马拉印第安古玛雅城市遗迹,位于佩腾省东北部的佩腾湖畔的原始森林中。该城建于公元前3世纪到9世纪,不知何故后来突然被废弃。17世纪它又被发现。这是玛雅文化最大城市之一。内有各种建筑物3000多座,形成9组建筑群。在位处中心位置的大广场四周,有若干高耸的金字塔, 东侧是建于公元810年、高60米以上的一号 [[ 金字塔 ]] ,由于它的形状象是一头美洲豹,故称为“美洲豹金字塔”。
该地区最 名的人工建筑物是 [[ 巴拿马运河 ]] 。该运河地处巴拿马地峡最狭窄处,为世界公认的“第八奇迹”。运河全长80多公里,水深13~26米,可通航5~10万吨级轮船。它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道,使原来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1.6万公里。乘船经过运河,可饱览地峡风光。运河上建有大桥,长1653米。运河区附近山顶有热带植物园,里面种植着1500多种花草树木。运河的太平洋一侧入口处,有 名的孔塔多拉岛。在该岛上曾经举行过重要的国际会议。1975年,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三国总统与巴拿马总统在这里共同签署了“孔塔多拉”纪要。1982年,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四国外长在此举行过会晤,并发表重要声明。
'''1、科潘玛雅遗址'''
''' 评价'''
'''2、雷奥普拉塔诺生物圈保留地'''
''' 评价'''
位于香蕉河的分水岭处,保留地是中美洲少数几个湿热带雨林保护区之一,它有数量丰富、种类繁多的 [[ 植物 ]] [[ 野生动物 ]] 。在其倾向加勒比海岸的山地内,有2000多居民仍然沿袭着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22,75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