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候朝焕

增加 96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母校 =北京大学物理系
}}
'''侯朝焕''', [[ 中国科学院 ]] 院士、 [[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中国声学学会 ]] 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战略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系统芯片 [[ 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 ]] 组长。在 [[ 水声工程 ]] 研究中主持研制"水声信号起伏统计特性测量系统",推动了水声信号场和噪声、混响场的研究。提出了"相移多波束基阵信号处理系统"。完成了智能型水声信号处理系统,使系统能与水声信道匹配,达到最优工作状态和最佳处理效果。根据超高速计算的需求,开展了并行阵列处理的研究,主持完成了DSP-l 阵列信号处理机。在国内率先开展了VLSI信号处理研究,进而将阵列处理系统集成到单个芯片上去,先后完成了多个超高速DSP专用芯片的研制。单个芯片内包含有15个运算结点,单芯片乘加速度达1O亿次/秒。
== 人物简介 ==
侯朝焕 男,于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历任中科院信息技术学部副主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技术科学部主任。侯朝焕院士在声学和信息处理领域成果卓越,发表论文300多篇,先后完成12项国家重大项目,其中三项获国家发明奖,四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含中科院特等奖一项)。侯朝焕院士在水声工程研究中主持研制"水声信号起伏统计特性测量系统",推动了水声信号场和混响-噪声场统计特性的研究,1965年获国家科委聂荣臻主任签发的发明证书。70年代提出了"相移多波束基阵信号处理系统"和总体设计。80年代主持完成了"智能型水声信号处理系统"研制,使系统能与水声信道匹配,达到最优工作状态和最佳处理效果。根据超高速计算的需求,开展了并行阵列处理的研究,主持完成了13.2亿次DSP-l 阵列信号处理机研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VLSI信号处理研究,进而将阵列处理系统集成到单个芯片上去,1993年完成了多个超高速DSP专用芯片的研制。单个芯片内包含有15个运算结点,单芯片乘加速度达1O亿次/秒,达到当时的国际领先水平。侯朝焕院士曾经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央直属机关优秀党员。
在水声工程研究中主持研制"水声信号起伏统计特性测量系统",推动了水声信号场和噪声、混响场的研究。提出了"相移多波束基阵信号处理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全面分析、理论计算、参数选择和优化设计。完成了智能型水声信号处理系统,使系统能与水声信道匹配,达到最优工作状态和最佳处理效果。根据超高速计算的需求,开展了并行阵列处理的研究,主持完成了DSP-l 阵列信号处理机。由60个运算节点并行处理, [[ 运算速度 ]] 达13亿次/秒。在国内率先开展了VLSI信号处理研究,进而将阵列处理系统集成到单个芯片上去,先后完成了多个超高速DSP专用芯片的研制。单个芯片内包含有15个运算结点,单芯片乘加速度达10亿次/秒。从事兼 有CPU和PSP 有[[CPU]]和[[PSP]] 功能的芯片研究,并已在国家973计划立项。1995年当选为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58年,侯朝焕走出 [[ 北京大学 ]] 的校门,从一颗品学兼优的"青苗",到主管国家高技术发展的"863"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专家组副组长,到国家"97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水声学、水声信号处理、水声工程、并行阵列处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及信号处理应用等领域成果卓著,为祖国声学和信号处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3年,侯朝焕教授签约 [[ 四川大学 ]] 软件学院。侯朝焕院士表示,加入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后,将与全院师生团结协作,共谋学院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尤其在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倾力而为。
== 主要成就 ==
== 研究内容 ==
 
=== 信号处理 ===
关于SuperV《面向功能可重组结构DSP&CPU芯片及其软件的基础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三个单位的7个课题组承担。该项目各课题组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和课题任务书规定的内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工作,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基于多发射VLIW和SIMD技术的具有可重组结构的高性能微处理器芯片SuperV。
关于SuperV《面向功能可重组结构DSP&CPU芯片及其软件的基础研究》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三个单位的7个课题组承担。该项目各课题组按照项目计划任务书和课题任务书规定的内容、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开展研究工作,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基于多发射VLIW和SIMD技术的具有可重组结构的高性能[[微处理器]]芯片SuperV。 DSP&CPU芯片兼具DSP和CPU功能,指令处理能力可达1024MIPS,32位、16位、8位 [[ 峰值 ]] 数据处理能力分别为1.4GOPS、2.2GOPS和3.8GOPS,是国内数据处理能力最强的微处理器。作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SP&CPU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 [[ 信息家电、网络通信 ]] 、声音图像以及 [[ 雷达声纳 ]] 等信号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早在 [[ 上世 纪80 纪]]80 年代末您就负责过一个863项目,也是关于芯片研制方面的。这两个项目有没有相关性,之前的863项目,主要是设计出三个能够进行高速信号处理的专用芯片,目标很单一,就是要提高信号处理的速度。现在这个项目是"面向功能可重组结构DSP&CPU芯片及其软件的基础研究",说 [[ 简单 ]] 一些就是,DSP和CPU是两类芯片,现在我们要将它们通过一定的技术融合在一起。所以,虽然这两个项目都跟芯片有关,却是截然不同的。要说到相关性,那就是在之前专用芯片的设计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SP全称是" [[ 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专门处理数字信号的,适用于功能要求相对单一,然而运算速度要求相对较高的领域。例如,手机和DVD播放机中,都会有DSP芯片,用于声音、图像等数字信号的处理,当然,在一些专门的信号处理领域,DSP芯片应用得就更多了。
CPU和DSP是两种性能大不相同的芯片,DSP和CPU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像DSP主要负责数字信号处理,而CPU更多地主要是负责整个系统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就拿手机来说吧,手机里面是装有两个处理器芯片的,一个CPU和一个DSP。CPU主要用于控制手机上的菜单操作、编辑发送短信等,而与对方通话则需要运算功能强大的DSP来支持了,它会将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如果我们有一个可以将两者合二为一的芯片,它既有CPU控制功能,又兼顾了DSP的高速信号处理功能,今后手机中只安装一个这样的芯片就行了。
=== 华威芯片 ===
 为解决超高速计算瓶颈,侯朝焕院士对信号处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80年代开展了 [[ 并行阵列 ]] 信号处理研究,主持完成了DSP-l阵列信号处理机,实现了59个运算节点组成的分层式异构多微机并行处理系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VLSI信号处理研究,并进而将信号处理算法集成到超高速芯片上,首次在单个芯片上实现了可以运行15个运算结点阵列结构的信号处理 [[ 超级芯片 ]] 。1993年完成了快速富里叶变换FFT、波束形成DBF和数字滤波、QRD-RLS递推滤波等芯片的研制。1994年以来,致力于具有数字信号处理DSP功能的CPU芯片研究,1999年在国家973计划中以"面向功能可重组结构的DSP&CPU芯片及其软件的基础研究"立项,并担任该项目首席科学家,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威"处理器芯片,是当时国内数据处理器能力最强的高端处理器。
=== SOC芯片 ===
 集成SOC芯片系统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是微电子按摩尔定律发展的 [[ 必然 ]] 结果。在侯朝焕院士的积极倡导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不失时机地启动了SOC重大科学计划,侯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他紧紧抓住解决SOC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组织全国优势力量攻关,使我国有望在集成SOC芯片系统技术上取得快速进展,与国际上的SOC芯片同步发展,为今后我国进入 [[ 千家万户 ]] 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和集成芯片的发展奠定基础。
== 人物评价 ==
侯院士工作很忙,负责着两个重大课题,马上要去云南出差。"你们采访尽量安排得紧凑一点,侯老师的时间是挤出来的。"项目组的赵老师略带歉意地对我们说:"快70的人了,还经常熬夜加班工作,不容易啊!"然而走进办公室,笑着从办公桌后起身迎过来的侯朝焕院士,头发虽有些花白,但衣着整齐,神采奕奕,完全不似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在他脸上也看不出一丝的疲倦。侯朝焕始终面带微笑,用他那一口带着浓郁家乡特色的普通话将整个项目的情况娓娓道来。
侯朝焕院士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终身教授,他以项目带学科、以项目育人才的思路,已指导3名博士后、培养出30余名博士和40余名硕士。侯朝焕院士曾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称号。
== IEEE会士 ==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