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里 克- . 费米 ''' (1901~1954):美籍意大利科学家,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赴美,1942年主持建立世界上第一座 [[原子能反应堆]]。{{Infobox person| 姓名 = 恩里克.费米| 图像 = [[File:恩里.费米.jpg|缩略图|居中|]]| 图像说明 = [http://p3.pstatp.com/large/17ee00049a9c9a4a4709 原图链接][http://image.so.com/v?q=%E6%81%A9%E9%87%8C%E5%85%8B-%E8%B4%B9%E7%B1%B3&src=tab_www&correct=%E6%81%A9%E9%87%8C%E5%85%8B-%E8%B4%B9%E7%B1%B3&cmsid=255b2497ff6b4dfe215fe5e590adc88e&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21&id=760f9e24165bff1c63b05be8acf20f4a&currsn=0&jdx=21&fsn=60&adsimgsn=0 来自360图片]| 出生日期 =1901年9月29日 | 逝世日期 = 1954年11月28日 | 出生地点 = 意大利首都罗马| 国籍 =美国 | 别名 = Enrico Fermi| 职业 = 科学家| 知名原因 =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目录''' ==1、'''人物经历'''<br><br>2、'''相关图书'''<br><br>4、'''人物影响'''<br><br>5、'''后世纪念'''<br><br> '''人物经历'''<br><br> 费米出生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父亲阿尔贝托·费米是通讯部的职员。他在中学时代就展现了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才能。<br> 1918年获得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的奖学金。四年之后他在比萨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导师是普契安提教授。<br> 1923年到1924年期间,他通过意大利政府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访问了德国哥廷根大学的马克思·玻恩教授和荷兰莱顿大学的艾伦法斯特教授。<br> 1924年,他回到意大利,在佛罗伦萨大学任职数学物理和力学科讲师。<br> 1926年,费米发现了一种新的统计定律-费米-狄拉克统计。他发现这种统计适用于所有遵循泡利不兼容原理的粒子,这些粒子被称为费米子。费米-狄拉克统计和玻色子所遵循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是量子世界的基本统计规律。<br> 1927年,费米当选为罗马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他在这个教席上一直任职到1938年。由于他的夫人劳拉是犹太裔,为逃避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的迫害,他们在1938年接受诺贝尔奖之后移居到了美国。<br> 1938年到1942年期间,费米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br> 1942年直至去世,他是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教授。<br> 在罗马大学的早期时间费米主要的研究课题是电动力学和光谱学,但是随后他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原子核本身而不是核外电子上。<br> 1934年他在 原 先的辐射理论和泡利的中微子理论基础上提出了β衰变的费米理论。在人工放射性被发现后不久,他实验演示了几乎所有元素在中子轰炸下都会发生核变化。这个工作促使了慢中 子 和核裂变的发现。<br> 1939年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现核裂变后,费米马上意识到次级中子和链式反应的可 能 性。<br> 1942年12月2日他在芝加哥大学体育场的壁球馆试验成功了首座受控核 反应堆。在二战期间第一枚原子弹的建造过程中(曼哈顿计划),他是主要领导者之一。<br> 1945年7月16日晚上,原子弹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引爆成功时,费米在原子弹试爆现场附近,突然跃起向空中撒了一把碎纸片,爆炸后气浪将纸片急速地卷走,他紧追纸片跑了几步,并根据纸片飞出的距离估算了核爆炸的"当量数",大声喊著:"成功了!它的爆炸威力相当于二万吨TNT炸药。"后来证明是惊人的准确。<br>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费米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高能物理,他在介子核相互作用和宇宙射线的来源等方面都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费米于1954年在芝加哥去世。<br> 纪念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老师。他的学生中有六位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br> '''相关图书''<br><br>' 图书《原子在我家中:我与恩里科·费米的生活》。<br> 内容简介:恩里科·费米是当代著名的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是物理学罗马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本书为其夫人劳拉·费米所著。本书以个人回忆的方式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费米的生平和他的科学活动,包括政治背景、社会生活以及一些与他有关的人和事。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费米的生平事迹,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人类对核能从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的发展过程。<br><br> '''获奖记录'''<br><br>由于在人工放射性和慢中子方面的工作,费米被授予了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r><br> '''人物影响'''<br><br>1927年费米和F·拉塞蒂在科比诺的大力协助下,致力于创立物理学研究集体,把选招适合于高训练、将来能够成为独立工作科学家的学生们当作首要任务。先后被选到的有E·塞格雷、E·阿马第、马约拉纳、B·蓬泰科尔沃、达戈斯泰诺等。在费米的带动下,形成了人们所称道的罗马学派。<br> 在当时,虽然费米主要做理论工作,但他对验工作也有兴趣。他的创造性研究犹如一台压机,总是以单一速度缓慢而永恒地工作着,而其结果却总是以简单而自然的方式清楚地表达出来。费米的这种踏实的科研作风和简明通达的教学本领给他的学生们以深远的影响。<br> 费米不给学生们指定或提示博士论文题目,他期待他们自己去选定,以锻炼他们独立工作猷领。罗马学派的学术活动吸引了意大利各地的青年物理学家,很多学者陆续来访问,其中有B·罗西、G·喇卡、G·维克、E·富比尼、U·范奥等。德国学者在去美国避难之前也来此访问,其中有贝特、拉切克、布洛赫、佩尔斯、瑙德海姆、伦敦等人。<br> 1929年罗马学派已觉察到虽然他们的理论工作有好的开端,但实验工作亟待加强。为了把新的实验技能引进罗马,拉塞蒂先去美国R·A·密立根实验室进修拉曼光谱学,后到德国L·迈特纳实验室进修核技术,塞格雷先去荷兰P·塞曼实验室进修禁戒光谱线,后到0·施特恩实验室工作,阿马尔;德国P·J·W·德拜实验室进修X射线液体衍射。拉塞蒂回来后,罗马学派的主要实验工作从光谱学转向了原子核物理学。<br> 量子力学的出现使费米和科叱诺感到原子物理学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了,未来发展将是探索原子核和更复杂结构,最终解决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1931年,在费米和科比诺的鼓动下,意大利科学院在罗马召开了核物理学会议,这使罗马学派熟悉了当时流行的核问题。1932年召开的巴黎会议邀请费米作了原子核物理学形势的总结报告。从此罗马学派的主要研究迈入核物理学。<br> 二次世界大战前夕,1938年,费米学派的精华拉塞蒂、塞格雷及阿马尔第已先于费米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大战后,费米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用在罗马的方式教导他的大批研究生,其中有些后来成了名,如H·M·阿格纽、加温、M·盖耳曼、0·张伯伦、C·丘、M·戈德伯格、L·罗森菲耳德、伍兹等以及晚些时的杨振宁、李政道。因此,芝加哥变成物理学各个领域的繁忙活动中心。可以说,罗马学派精神在芝加哥复苏了。<br><br> '''后世纪念'''<br><br>为纪念这位物理学家,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芝加哥大学的费米研究所都以他的名字命名。2008年6月11日发射的大面积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于同年8月26日改名为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做为他身为高能物理先驱的纪念。<br>== '''相关新闻''' ==恩里克·费米(物理学)<br><br>第一台核反应堆的设计师恩利克·费米于1901年出生在意大利罗马。读书时他是一个非常出类拔萃的学生,不满二十一岁就在比萨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二十六岁时他就在罗马大学当上了正教授。当时他已经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主要论文,论述了物理学中的一个深奥的分支,人称量子统计学。在这篇论文中,费米发展了量子统计学,用它来描述某类粒子大量聚集的行为,这类粒子人称费米子。由于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普通物质的三种“建筑材料”都是费米子,所以费米学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费米方程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原子核、退化物质(诸如出现在某些种类星体内部的退化物质)的行为,以及金属的特性和行为── 一个有明显实际用途的课题。<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dca210100031z.html 恩里克·费米(物理学)作家:kate],新浪微博网,2006-04-15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