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许金荣

增加 3,42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许金荣'''(1916-1984),乳名壬寅,又名吴寅、徐克、清源(清元),泉州北郊双阳高厝村人,1934年,在厦门参加共青团。1936年,到缅甸当店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敏水濑镇缅甸华侨救灾会,积极募捐支持祖国抗战。1938年回国,到关中陕北公学分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入中央组织部党训班、海外委员会华侨干训班学习。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后调到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1946年,奉派到仰光,参加缅甸华店联、工联领导,发动侨胞支援祖国解放战争。
1954年回国,先后任中联部研究员, [[ 四川 ]] 学院党总支书记,四川、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1979年,任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此外,他还曾任全国侨联第二、第三届委员。
==简介==
许金荣(1916-1984),乳名壬寅,又名吴寅、徐克、清源(清元),泉州北郊双阳高厝村人,1934年,在 [[ 厦门 ]] 参加共青团。许金荣历任全国归侨联合会第二、三届委员,全国华侨史学会理事,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副理事长 ==人物生平==民国5年(1916年)农历三月在漳州出生。因父亲经营饼店亏损,他只念完小学。民国19年,父母染鼠疫同日去世。饼店负债1000多元,债主上门把财物一扫而空,当时许金荣年仅14岁。 民国20年,许金荣到厦门集隆参行当学徒。民国21年,结识厦门水果捐稽查员李青石(中共地下党员),受李青石引导,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九一八"事变后,许金荣参加厦门反帝大同盟运动和收复"九一八"失地同盟的抗日秘密组织。民国2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常与李青石到店员和码头工人中开展宣传活动。是年底,厦门中共党团组织遭破坏,许金荣失去组织联系。 民国25年夏,许金荣往缅甸,先后在勃固县枳都镇和敏濑镇的华侨商店当店员。 民国26年"七七"芦沟桥事变,许金荣参加当地缅甸华侨救灾分会,抵制日货,募捐筹赈。同年底,许金荣决心奔赴抗日圣地--延安,他和好友郑有礼、苏学新由仰光缅华文艺界救国后援会介绍回国。 民国27年4月,许金荣一行三人辗转至西安。历经一个半月艰险跋涉,终于进入陕甘宁边区旬邑县陕北公学分校,许金荣被编入三十队学习。同年8月10日许金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许金荣毕业后,又进延安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党训班学习。翌年春,调中央党校学习。民国29年,转马列学校。民国30年7月,许金荣奉派到关中边区负责经营光华商店,任副经理兼财经部门党支部书记,为冲破国民党的封锁,他和同事们深入边境集市,采购大量边区急需货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组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民国31年初,中共中央决定以朱德为书记,建立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简称"海委"),抽调许金荣等30多名华侨干部在王家坪学习、训练。民国33年秋,训练班结束,许金荣被调到八路军总司令部办公厅工作,先后担任秘书股长和庶务股长。 民国34年,抗战胜利结束,内战又一触即发。毛泽东主席于8月28日率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进行国共和谈。许金荣同10多位华侨干部一道,奉派到重庆负责谈判的后勤工作。 民国35年4月,为了发动侨胞支援解放事业,许金荣重返仰光胜发土产公司当会计。次年,缅华店员联合会成立,许金荣任副主席。此外,还参与工联、书记公会以及店联民盟小组的领导工作。 1954年初,许金荣奉调回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员。1955年,中联部派许金荣和许立(晋江人、归侨干部)到重庆创办四川学院,许立任院长,许金荣任党总支书记兼校务委员。1960年,许金荣调任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委干部三处处长。1965年,调任中共云南省委联络组组长,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初期,许金荣受迫害。1971年恢复工作,任昆明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1979年7月,许金荣调回泉州,任华侨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 1984年4月26日,许金荣在[[厦门]]欢迎来华侨大学的港澳中学校长参观团时,被自行车撞倒,头部受重伤,于28日凌晨逝世,享年69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