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江阴保卫战

增加 2,85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江阴保卫战''' 江阴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一场集空军部队、地面部队、要塞炮兵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共同进行的,持续多…”
'''江阴保卫战'''

江阴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一场集空军部队、地面部队、要塞炮兵部队和海军舰艇部队共同进行的,持续多日的激烈战斗,是抗战期间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
日军以3个半师团的主力部队进攻江阴防线,中国参战部队囊括了我东北军第57军、黔军第25军、粤军系统的66军以及83军等多个部队。同时也重创了日军部队,是抗日战争前期罕见的以少抗多且战损比基本持平的战役,达到了牵制日军西进并消耗兵力的预期目的。保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向四川大后方的安全转移,为国民政府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战役背景'''

江阴早在明清时期就建有炮台,江南各台,除小角山顶炮台之外,因西山阻隔,所以不能旋击上游。
鼎革后江阴成为北洋海军在华中的主要锚泊地。1915年黄山炮台安设无线电。随后欧战爆发,要塞各炮台两度整备零件子弹充实战备。1925年齐卢战争时奉军拆卸部分火炮运走。1926年江阴各炮台归附北伐军,军委会成立要塞司令部,以杨允华将军为司令。
江阴要塞区自1932年开始形成国军首都卫戍布防的重点。1932年司令改为原武汉卫戍总部参谋处处长、炮兵宿将谢慕寒将军。参谋本部并拟定"江阴要塞步炮兵战斗实施法",参谋本部城塞组成立了江阴要塞工程处,整修江阴要塞工事,并修筑江阴到巫山4条军用支线。全长50公里,大小桥梁10余座,涵洞百余。 自"一二八"之后签定淞沪停战协定以来,江阴要塞已成为长江的大门,扼苏州、常熟、福山之线要冲,地位非常重要。
1935年冬江阴要塞列为锡澄国防线防务重点,第87师在江阴构工兴筑福山至苏嘉户浦的国防工事线北段。司令则改为原吴淞要塞司令许康将军。
1936年秋,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参谋总长的蒋介石,深感江阴黄山炮台的重要性,故随带军政要员多人,查勘防务。
1937年参谋本部将江阴要塞划为国防第二线。于是江阴要塞成为京沪国防工事地带的陆海军布防支点。第87师在江阴构筑国防工事。1937年参谋本部划分江阴至无锡一线为国防第二线。
江阴要塞原编制有黄山炮台(228毫米榴弹炮2门、203毫米榴弹炮1门、150毫米榴弹炮2门)、东山炮台(英造317毫米榴弹炮1门、205毫米榴炮2门)、西山炮台(377毫米榴弹炮1门、305毫米榴弹炮2门)、鹅山炮台(228毫米榴弹炮1门、303毫米榴弹炮1门)、萧山炮台(德造120毫米榴弹炮2门)等五个炮台以及工兵连、通信连、守备营,共拥有150毫米以上重型榴弹炮19门。
1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