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普罗科菲耶夫

增加 1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第1、5交响曲 第3钢琴协奏曲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无人岛》
}}
同义词 [[ 普罗科菲耶夫 ]] 一般指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年4月23日-1953年3月5日),原苏联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自幼学习音乐,后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20岁举办首次个人音乐会,1918—1936年寄居 [[ 美国、法国 ]] ,从事创作和演出,1936年回国;1947年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1943—1951年,6次获苏联国家奖金,1957年获列宁奖金(追授)。
中文名 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 外文名 Sergei·Sergeyevich·Prokofiev 别 名普罗科菲耶夫 国 籍苏联 民 族 俄罗斯族 出生地乌克兰顿涅茨克州 出生日期 1891年4月23日 逝世日期 1953年3月5日 职 业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毕业院校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信 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20世纪世界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品 第1、5交响曲 第3钢琴协奏曲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性 别 男
目录
据普[[罗科菲耶夫]]
写的 [[ 《自传》 ]] ,他是在1891年出生的。其诞生地松卓夫卡村在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离开21世纪的领涅茨克大约四十公里,是位于两条河流汇合处的一个大村庄。
父亲是一位农艺师,受大学时代同学迪米特利·松卓夫的聘请,来此经营这块土地。母亲玛丽亚·格里戈利耶夫娜到了松卓夫卡村后,办了一个学校,免费教授贫苦农民的孩子。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离开小火车站二十五公里,离医院二十三公里,到邮局八公里,一个星期部差只来两趟。普罗科菲耶夫一家住在一幢白壁绿顶的双层楼房里,庭院有一棵高大的七叶树和几棵洋槐树。炎热的夏天,少年时代的普罗科菲耶夫就在七叶树下“避暑”。这里每年都能看到一片金黄色的麦浪,乌克兰农民的歌声终日传向四方。乌克兰民歌对青少年时代的普罗科菲耶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普罗科菲耶夫最早的作品,是五岁时即兴弹出来的曲 子,是母亲替他记下来的。原先并没有标题,是一首不用降 B音的F大调的小曲。关于此曲为什么不用降B音(即缺少a大调的fa音),作曲家后来在青《自传》中说:“倒也不是 表示我偏爱里第亚调式。”而是表示我不喜欢跟钢琴上的黑键打交道”。此曲记谱后就马上给加上了一个标题《印度风格的加洛普》。这是由于当时报纸上刊登了印度发生大饥荒的消息,于是就编个与印度有关的曲名罢了。
8,6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