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凝聚

增加 11,71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凝聚3.png|缩略图|凝聚[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c16fdfaaf51f3de8890c6f79feef01f3a297906?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
[[File:凝聚3.png|缩略图|凝聚[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c16fdfaaf51f3de8890c6f79feef01f3a297906?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9c16fdfaaf51f3de8890c6f79feef01f3a297906?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图片来源优酷网]]]
凝聚 (汉语词汇)
凝聚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níng jù,指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出自《[[信州重修学记]]》。近义词为凝集、凝合、凝华。

'''中文名''':[[凝聚]]

'''外文名''':Condensation

'''拼 音''':níng jù

'''近义词''':凝集、凝合、凝华

'''反义词''':分散

'''注 音''':ㄋㄧㄥˊ ㄐㄨˋ

==汉语词汇==

===释义===
[[File:凝聚4.png|缩略图|凝聚[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2e2eb9389b504fc2e32fc196eedde71190ef6d34?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2e2eb9389b504fc2e32fc196eedde71190ef6d34?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图片来源优酷网]]]
积聚;聚合。

===出处===

宋 叶适 《[[信州重修学记]]》

===例句===

宋 叶适 《[[信州重修学记]]》:“道之凝聚显发,此最其盛者。”

《[[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勒医工某,验得某人项右额下先因[[血气凝聚结]]成[[瘿肿]],其大如杵。”

明 叶子奇 《[[草木子·管窥]]》:“水土震荡,渐加凝聚,水落土出,遂成山川。”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有物浮於海面,其状如糠,几数百里,风涛激逐,凝聚不散。”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五七回:烟还可凝聚,人还看的见,须得一阵大乱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五章:“所有人的眼光,都凝聚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

==基本解释==

1、气体变浓或凝结。造句:荷叶上凝聚着晶莹的露珠。
[[File:凝聚5.png|缩略图|凝聚[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000baa1cd11728b3618f3b1c3fcc3cec3fd2c6f?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000baa1cd11728b3618f3b1c3fcc3cec3fd2c6f?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4M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图片来源优酷网]]]
2、聚集;积聚。造句:这部作品凝聚着他一生的心血。

3、凝聚 2010年北京的中考作文。

4、古文解释,结冰,稳固。

5、物理学上指固体和液体。

==行业意义==

===文学===

创造性艺术想象建立新形象的手段之一。指把分散在不同对象身上的各种成分融合为一个统一的、独特的整体。它并不是已知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创造性的综合。进入新的整体中的各种成分已处于新的相互关系之中,组成了一个具有自已独特结构的新形象。如[[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罗斯托娃]]的形象,就是集中了他的妻子[[索菲亚]]和他的妹妹[[达吉亚娜]]的形象塑造成的。<ref>[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ref>

===冶金===

矿物[[悬浮液]]中添加[[无机电解质]]后产生的矿粒聚结现象。相同矿物颗粒之间的凝聚称为同相凝聚;不同矿物颗粒之间的凝聚称为异相凝聚。无机电解质的作用是使矿粒表面双电层压缩,电动电位下降,粒子间静电斥力减小,从而导致分散体系的凝聚。一般情况下矿物悬浮液在酸性介质中易产生凝聚,在碱性介质特别是强碱性介质中易产生分散。这是因为在碱性介质中矿物表面经常带高的[[负电位]],[[介质]]pH值越高负电位值越大,矿浆分散性越稳定。实践中矿物悬浮液的凝聚是无选择性的,利用选择性凝聚不易实现矿物之间的分离,因为凝聚过程易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分离的条件难于准确控制。在浮选中要尽量避免微细粒矿物间的异相凝聚,减少细粒间的相互混杂和矿泥覆盖,以利于实现有效分离。但在选矿产品脱水处理时,凝聚可加速细粒沉降,强化固液分离。<ref>[中国冶金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冶金百科全书 选矿: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ref>

===煤炭===

使固液悬浮液中固体颗粒表面的双电层压缩、电动电位降低以减弱荷电颗粒间的[[同性相斥力]],促使颗粒在[[布朗运动]]或其它[[外力作用]]下的碰撞过程中发生的聚集现象。

在固液悬浮液中,任何胶体质点或固体颗粒的表面在[[电离]]、[[吸附]]、晶体取代、[[摩擦]]以及外加电势所产生的固体表面极化等作用中会产生带电现象,在其周围,总会吸引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离子在界面上形成双电层,其结构如图1。双电层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固体表面粒子即定位离子构成内层;其外部所吸引的反离子即配位离子构成外层。但由于离子的热运动及电性作用,使外层中的配衡离子有一部分紧密地吸附在定位离子的附近形成吸附层,有一部分逐步扩散到其周围,形成扩散层。当颗粒运动时,吸附层将随颗粒运动,扩散层不运动,于是在吸附层与扩散层的界面上产生一[[电位差]],即[[电动电位]]。当悬浮液中电动电位趋于零或14mV时,即可产生较好的凝聚作用。凝聚模式如图2所示。凝聚是处理废水或任何悬浮液的澄清及净化方面的一种物理化学方法,使用广泛,效果显著。

凝聚剂指可使液体中分散的细粒固体形成凝聚体的无机类药剂。它包括无机电解质及无机酸,也有具有凝聚作用性质的无机离子类药剂。从凝聚剂分类表(下表)可以看出,凝聚剂多采用无机盐及酸、碱类,因为它们使用方便。无机高分子类凝聚剂(如[[聚合铝]]及[[淀粉]]等)也广泛使用,这类药剂既有凝聚作用,又有絮凝作用。

==分形凝聚==

分形凝聚是客观世界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如自然界中雪花的形成、晶体薄膜的生长、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等,这些都体现了大的团聚体结构是由小的结构汇聚而形成。分形凝聚过程是一个随机的非线性过程,但在随机过程的背后往往存在一定的自组织形象,如自相似性。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着许多引人入胜的凝聚现象,例如交通与通讯系统中的堵塞,[[公共汽车]][[乘客]]的群聚,城市规模的扩展网络社团的形成等都反映这种凝聚的特征。分形凝聚形成的团聚体是由大小不同、具有大尺度自相似形态的各级微团聚体经多级聚合而形成,故其结构疏松且多孔(如雪花的形成);而普通凝聚形成的团聚体是由基本颗粒以最紧密的方式直接聚合得到,结构内部没有多级微团聚体,故其结构必然是致密的(如冰雹的形成)。

与凝聚现象相反,由微团聚体聚合而形成的团聚体结构往往也会受到内部或外部各种因素的冲击而瓦解分散成小的结构,如病理学中[[癌细胞]]的扩散、自然界中土壤团聚体受到水的侵蚀而分解,人类社会中的社交群体往往因为爱好、性格的多样而划分成许多小的群体结构等等,这都体现了大的团聚体结构具有分散成小结构的趋势。 <ref>[张克波.分形凝聚与分散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西南大学,2017]</ref>

==细颗粒物凝聚技术==

由于细颗粒物的凝聚技术对颗粒物脱除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己经得到全世界科学家的广泛重视。时至今日,细颗粒物凝聚技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声波凝聚技术、磁凝聚技术、电凝聚技术、化学凝聚技术、蒸汽相变凝聚技术、应用热凝聚技术,湍流凝聚技术、光凝聚技术等。后三种技术也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细颗粒物凝聚,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工业应用价值相对较小。

===声波凝聚技术===

声波凝聚技术是利用高强度声场使细颗粒物彼此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并提高他们碰撞的概率,进而增加细颗粒物间的凝聚速率,使得小粒径颗粒物在短时间内“长大”,声波凝聚原理见图1-1。有关声波凝聚技术的研究己有较长的历史,Willaim Ostwld早在1886便提出颗粒物在声场中会发生凝聚现象。20世纪60年代,Mednikov对声波凝聚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了较完整的归纳总结。

===磁凝聚技术===

磁凝聚技术是指被磁化的细颗粒物在[[磁场梯度力]]、[[磁偶极子力]]等作用下,产生相对运动而碰撞凝聚在一起的凝聚技术,磁凝聚技术原理见图1-2。细颗粒物的磁特性是影响磁凝聚效率的关键,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做过很多的研究。Zhang, Chen等人研究发现,燃煤颗粒物中[[氧化物]]的含量为4.1%~23.5%,这些氧化物大部分来自于燃煤颗粒中的铁磁性物质。

===电凝聚技术===

电凝聚技术是指,让荷电后的颗粒物进入到外加电场中,在外加电场力的作用下,由于细颗粒物的粒径、荷电性质、荷电量多少的不同,导致细颗粒物具有不同的运动速度与方向,使颗粒物彼此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而发生碰撞并凝聚在一起。与声波凝聚技术一样,电凝聚技术也己经具有较长的研究历史。早在20世纪60年代,气溶胶科学的奠基人Fuchs就提出了荷电颗粒物彼此之间碰撞概率的计算方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Eliasson等人针对异极性荷电细颗粒物的库伦凝聚展开研究,并利用实验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库伦凝聚速率,结果表明:在对称异极性荷电情况下(颗粒物所带的正电荷与所带的负电荷相等),细颗粒物的电凝聚速率比热凝聚速率高102~104倍。

===化学凝聚技术===

化学凝聚技术是指,通过添加化学凝聚剂使得细颗粒物达到凝聚作用的技术手段。化学凝聚技术同样也是针对燃煤细颗粒物而采取的控制方法。根据化学凝聚剂添加的时间点不同,可将其分为燃烧中化学凝聚和燃烧后化学凝聚两种。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春梅等人进行了燃烧中化学凝聚的相关试验,将[[氧化钦]]蒸汽作为化学[[凝聚剂]]加入到实验所需要的燃烧炉中,使得燃烧炉中细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大幅度减少,结果表明:燃烧中添加化学凝聚剂可以改变了颗粒物的成核方式,进而抑制细颗粒物的形成。

===蒸汽相变凝聚技术===

当周围的环境处于过饱和蒸汽状态时,凝结在细颗粒物表面上的水蒸汽将发生相变现象。与此同时,相变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使得细颗粒物开始进行无规则运动,增加了细颗粒物彼此之间的碰撞概率,使得其发生凝聚现象。科学工作者利用这种原理,研究得出蒸汽相变凝聚技术。很显然,蒸汽相变凝聚技术在含湿量较高甚至是达到过饱和蒸汽状态的烟气环境下应用价值非常高。在安装湿式或半干式烟气脱硫装置中,蒸汽相变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优势。 <ref>[李敬波.高频交变电场中荷电细颗粒物凝聚的实验及模拟研究 :北京建筑大学,2017]</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13,2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