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錦連

增加 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錦連曾以蜘蛛吐絲形容自己的創作精神,而且還是一隻吝嗇的蜘蛛,旨在強調自己的作品量不多,或許現實並未提供給他良好的詩創作環境,是原因之一,但把寫詩看作蜘蛛吐絲織網般綿密多思,特別「珍惜語言」的詩人性格,才是主要原因。
錦連雖然曾經從書籍、理論的閱讀上,接受過現代主義的洗禮,但並未沉迷其中,反而跳脫出來,只在技法上接受現代主義,本質上還是朝批判,寫實的目標走,寫的是有人體味、有汗臭、有人情喜怒哀樂的詩。然而,詩人似乎不只一次地提到,他的詩受到大環境的制約,並不是那麼肆無忌憚去表現自己,抒發自己的情感。
錦連經歷 [[ 二二八 ]] ,「銀鈴會」也結束於政治力量的箝制、干預,戰後台灣人的處境,他一定點滴在心頭,他的詩並沒有忘了反映這樣的台灣人心境。 出版有詩集《鄉愁》、《挖掘》及《錦連作品集》等。
錦連在戰前及戰後寫了四百餘首日文詩,因沒有園地發表,又無法用中文寫作,因此有一段時間幾乎完全荒廢,1990年代退出《笠》詩刊以後,詩作大量增加,部分發表於《文學台灣》外,2002年並著手整理1952-1957所寫日文詩作,將之自譯為中文,以中日文同時出版《守夜的壁虎》及《夜を守りてやもりが……》二冊。早期作品發表於《軍民導報》、《現代詩》、《創世紀》、《今日新詩》、《筆匯》、《現代文學》等刊物。作品曾入選《六十年代詩選》、《本省籍作家作品集10:新詩集》、《華麗島詩集》、《台灣現代詩集》(日文)、《中國新詩選》、《美麗島詩集》以及《1984台灣詩選》等。2003年出版中文詩集《海的起源》,日文詩集《支點》,據此與早年出版之《鄉愁》、《挖掘》、《錦連作品集》綜合觀察,才能較完整一窺錦連詩學世界的全貌。
曾獲「 [[ 榮后詩獎 ]] 」。
2004年11月7日獲真理大學「[[台灣文學家牛津獎]]」,並舉辦「錦連創作學術研討會」。2008年5月2日明道大學舉辦「錦連的時代——錦連詩作學術研討會」。在台灣本土詩壇的地位,愈顯重要。
<ref> http://www.twword.com/wiki/%E9%8C%A6%E9%80%A3 台灣WORD_錦連</ref>
1,7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