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奇力島

增加 54 位元組, 2 年前
增加內部連結
'''奇力島''', 又名吉列島、加列島, 另外它有個更為人熟悉的名字─「燈籠洲」。英文名: Kellett Island,是以1841年考察香港地理之英國皇家海軍上尉及探險家Henry KELLETT命名。
奇力島是一個已消失的小島, 地質是中粒 [[ 花崗岩 ]] 結構,面積只有0.01平方公里, 相等於 100Mx100M正方形的面積。<ref>{{Cite Web|url=https://www.wetoasthk.com/【維多利亞港】維港中間有個消失了的奇力島?|title=【維多利亞港】維港中間有個消失了的奇力島?|website=港識多史|accessdate=2022-01-15}}</ref>
奇力島的 原來 位置處於 [[ 銅鑼灣 ]] 東角對出,大概是現在銅鑼灣世貿中心海旁對出, [[ 紅磡海底隧道 ]] 入口後面,現時為香港遊艇會會所, 主要供遊艇停泊。
===紅香爐===話說三百多年前,相傳有漁民撈獲一座紅香爐,認為 [[ 天后 ]] 顯靈,於是在銅鑼灣對出島上建廟供奉,往來船家例必去參拜,香火鼎盛,久而久之人們將該廟稱作「紅香爐天后廟」,所在地稱為「紅香爐」,後來更成為華人統稱現時「香港島」這地方。 另外有傳天后廟是設在那個島的對岸,兩者隔海遙遙相對,就像一廟一爐,島嶼因此得名燈籠洲(奇力島)。
1730年 (雍正八年) 廣東副都督所編的《海國聞見錄》已經記載「紅香爐」此地名 , 1819年《新安縣志》亦記錄了紅香爐此地有汛站駐了士兵,但至今未能確實汛站是就是指在奇力島上。 1842年的香港地圖上,它的英文名正式命為奇力島,直到1930年的中文地圖上仍稱它為「燈籠洲」。
==奇力島在歷史上的角色==
1841 英國皇家海軍於1841 登陸香港, 軍隊在島上建了堡壘,1842年中英《 [[ 南京條約 ]] 》簽訂,中國把香港割讓給英國, 英軍駐守奇力島以保衛維港東部, 並用來對抗對岸的九龍半島清軍要塞。 1854 年,島上加設三門大英國炮, 以保衛維多利亞港上的航道,這個情況直 至 1860 至1860 [[ 九龍半島 ]] 割讓給英國為止, 奇力島的防禦戰略地位隨之而消失 , 英軍 於是 堡壘 便 改成 英軍的 軍火庫一直維持到1938年。 <ref>{{Cite Web|url=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3886#&gid=1&pid=1|title=原本在維多利亞港中心,已經消失了的奇力島|date=2021-07-05|website=The News Lens|accessdate=2022-01-15|</ref>}}
1938年皇家香港遊艇會搬到島上,利用火藥庫的地基興建了遊艇會的大樓。日佔期間,英軍服務團收集的情報指日軍在奇力島儲存了燃料、大炮及彈藥。
1951在銅鑼灣 開展 進行 填海工程, 一條堤道將奇力島與香港島連接起來。1969年因為修建海底隧道,奇力島附近又填海,令它最終在 1972 年與香港島 合併 」。 , 從此 奇力島這個名字 從此 在地圖上消失,亦自始漸漸被人遺忘。
==發現寶藏==
==發現寶藏==在1991年會所的修建工程中,奇力島地下曾發現藏有大量銅錢的陶罐,罐內共發現銅錢約 2400 枚。這些古錢幣可以追溯到700至1400年前的 [[ ]] [[ ]] [[ ]] 三代,估計屬於藏寶性質的古物, 顯示早在1000多年前已有商船漁戶停居該島。
==視頻==
13,4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