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夏东民

增加 8,98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夏东民| 图像 = [1[File:T01c3f7c60f59b8253a.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c3f7c60f59b8253a.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868435-918186.html 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夏东民 |center| 出生日期 = 1956年10月 | 出生地点 = 中国江苏苏州 | 国籍 = 中国| 职业     =   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品 =   《大学生学习指导》等}}  夏东民,男,汉族,1956年10月出生,江苏苏州人,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曾任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标题文字 !! 标题文字 !! 标题文字 !! 标题文字
|-
| 中文名称 || 夏东民 || 出生地 || 江苏苏州
|-
| 国籍 || 中国 || 出生日期 || 1956年10月
|-
| 民族 || 汉 || 代表作品 || 《大学生学习指导》等
|}
 
== 人物履历 ==
1978年2月至1982年12月于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习;
 
1983年于苏州医学院工作,当年任校团委副书记;
 
1985年任学生工作处处长、党总支书记;
 
1993年任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长,同年任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0年至2007年在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2007年7月至2014年5月任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
 
== 任免信息 ==
2017年2月,江苏省政府经研究决定:免去夏东民同志的苏州大学正校级调研员职务。<ref>[http://district.ce.cn/newarea/sddy/201702/15/t20170215_20244295.shtml  江苏任免颜晓红、方忠、王奎宏、沈建新、袁寿其、戴斌荣等职务 ]中国经济网,2017-02-15</ref>
 
== 成就与荣誉 ==
[[File:T0122dd76c4bc8fc07e.jpg|缩略图|thumb|float|right|frame|[http://p2.so.qhimgs1.com/bdr/360__/t0122dd76c4bc8fc07e.jpg 原圖鏈接] [http://image.so.com/v?q=%E5%A4%8F%E4%B8%9C%E6%B0%91&src=tab_www&correct=%E5%A4%8F%E4%B8%9C%E6%B0%91&cmsid=b8d7edbaf50f525c0fbeeeb4b6107553&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3&id=3469ffba23836acf2d4cd615f7dcc0bb&currsn=0&jdx=3&fsn=60&adsimgsn=0 圖片來自360网]]]
 
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20余部,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多项省、厅级科研项目,曾获得江苏省优秀图书精品奖、甘肃省优秀图书一等奖、陕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并多次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 主要著作 ==
主要研究方向:邓小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主要成果:专著:《邓小平发展观研究》、《邓小平战略思想论析》、《邓小平忧患意识论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大学新生导引》、《大学生学习指导》、《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新编》。主要项目:"邓小平忧患意识研究"、"邓小平战略思想研究"。主编及编著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等。
 
== 科研简介 ==
[[File:E03f1f6f-7da3-44fe-b756-10edd64a3471.jpg|缩略图|thumb|float|right|frame|[http://img10.360buyimg.com/n1/13521/e03f1f6f-7da3-44fe-b756-10edd64a3471.jpg 原圖鏈接] [http://image.so.com/v?q=%E5%A4%8F%E4%B8%9C%E6%B0%91&src=tab_www&correct=%E5%A4%8F%E4%B8%9C%E6%B0%91&cmsid=b8d7edbaf50f525c0fbeeeb4b6107553&cmran=0&cmras=0&cn=0&gn=0&kn=0#multiple=0&gsrc=1&dataindex=8&id=1b67300deceada16decaf19dc1c470d6&currsn=0&jdx=8&fsn=60&adsimgsn=0 圖片來自360网]]]
 
'''课题'''
 
1.主持江苏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江泽民创新思想体系研究"(项目编号:JTR-011起止年月: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费:0.5万元),已于2004年12月结题。
 
2.主持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理论创新成果研究"(项目编号:06SJB720001;起止年月:2006.9~2008.9,经费1.2万元;研究状况:基本完成,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与路径研究》著作2007年7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3.参与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各国文明多样化》(项目批准号:02AKS005)。
 
4.主持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体系研究--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观点看"(项目编号:07BKS010;起止年月2007年6月-2009年8月,经费18万元;研究状况:在研)。
 
'''著作'''
 
1.《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约30万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著作者。
 
2.《江泽民战略思想研究》(约55万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著作者。
 
3.《引领新世纪征途的光辉旗帜--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文集》(约32万字),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主编。
 
4.《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9.5万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参编者。
 
5. 《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约40万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著作者。
 
6.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邓小平创新思想本源研究》;(约25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2月,独著。
 
7.《思索与操练--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论文集》;(约25万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主编。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与路径研究》;(约43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获奖情况'''
 
1.《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于2002年获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2003年获甘肃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五届甘肃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2.《论江泽民战略思想的特征》(《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年第11期)于2003年获华东党史期刊评审会颁发的2002年度华东党史优秀文章三等奖。
 
3.《江泽民战略思想研究》于2003年1 月获江苏省宣传部、新闻出版局颁发的"江苏省迎接党的十六大优秀出版物"一等奖;2003年12月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4月获江苏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江苏省优秀图书奖精品奖;2004年苏州市政府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4.《工作绩效模型的建构与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第1期)于2004年10月获苏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2002~2003年度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5.《江泽民创新观及创新思想特征研究》于2004年10月获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2004年全省高校领导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优秀论文二等奖。
 
6.《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于2005年8月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7.论文"社会转型原点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于2007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论文'''
 
1.交流、理解、沟通: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明对话,《哲学研究》2003年第12期,(独立)并被《光明日报》2004年2月3日理论周刊部分转载。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各国文明多样化》(项目批准号:02AKS005)中的子课题成果。
 
2.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论邓小平的执政为民思想,《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9期(独立),并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3期全文转摘。
 
3.江泽民创新思想论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独立)并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5期全文转摘。
 
4.原点结构:社会转型的路径依赖与模式选择--从发展哲学的视角探析,《社会科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2005年第3期,(独立),并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2期论点摘编。
 
5.唯物辩证法视域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哲学研究》2005年第7期(独立,5000字),并被《哲学原理》(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10期全文转摘。
 
6.社会转型原点结构理论模型的构建,《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独立,10000字),并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6期全文转摘(独立,10000字)。
 
7.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与基本特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独立,约9500字),并被《新华文摘》2007年第12月论点摘编。
 
8.中加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比较研究,《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独立,9000字)。
 
9.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伟大军队,《军事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约10000字)。
 
10.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价值,《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约10000字)。
 
== 参考资料 ==
8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