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海勒

增加 4,39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约瑟夫·海勒 ]] (Joseph Heller,1923~1999 ) [[ 美国小说家 ]] 。1923年5月1日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1942年在美国空军服役,曾任空军中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在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学习。1950年后任杂志编辑、大学教师。1961年发表成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1974年出版第二部长篇小说《出了毛病》后,收入丰厚,辞去工作,成为专业作家 {{Infobox person| 姓名 =约瑟夫·海勒| 圖像 =[[File:约瑟夫·海勒.jpg|缩略图]][[File:约瑟夫·海勒2018.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c880b5019f4deb83.jpg?size=268x183 原图链接]]]| 圖像說明 = 小说家| 出生日期 = 1923年5月1日| 國籍 = 美国| 别名 = | 職業 = 小说家| 知名原因 =小说家| 知名作品 = 《第二十二条军规》</br>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 小说家== 人物简介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1923年5月1 日-1999年12月12日)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犹太移民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曾任《时代》和《展望》等杂志编辑。1958年开始在那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小说和戏剧创作。1961年,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一举成名,当年即放弃职务,专门从事写作。除《第二十二条军规》外,海勒还发表过长篇小说两部:《出了毛病》(1974年)和《象戈尔德一样好》(1979年)。前者通过对美国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了60年代弥漫于美国社会的精神崩溃和信仰危机;后者把家庭中的勾心斗角和政府中的权力争夺交织起来描写,表明现代社会的政治权力怎样愚弄一个自视甚高的犹太知识分子,使他产生了飞黄腾达的美梦,荒谬得滑稽可笑。海勒还著有剧本《我们轰炸了纽黑文》(1967年)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年),但影响不大。海勒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黑色幽默文学中影响最大,成为这一流派的支柱。他的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注意挖掘社会重大主题,揭示现代社会中使人受到推残和折磨的异己力量,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他的创作方法往往是从超现实而不是从写实的角度出发,经常以夸张的手法把生活漫画化,表现了一种和写实性质的真实完全不同的真实。 == 个人经历 ==约瑟夫·海勒于1923年5月1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科尼岛区,父母是俄国犹太移民。5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哥哥、母亲只好自谋生路艰难度日。批评家认为,海勒独具特点的玩世不恭、街头式的机智幽默就是童年在布鲁克林的科尼岛的火热生活中形成的。1941年海勒于亚伯拉罕·林肯高中毕业,1942年10月参加美国空军第12军团,驻防科西嘉,并作为侧翼投弹手执行轰炸任务共60次。1945年海勒作为空军上尉退役;同年9月3日与雪莉·海尔德结婚,并按美国兵役法就读于南卡罗莱纳大学,不久转入纽约大学,1948年获英语学士学位。1949年又于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并作为1949-1950年度的富布莱特学者赴牛津大学访学。此后,他曾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耶鲁大学和纽约市大学任教,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在他的交往圈子中,过从甚密者是马里奥·普佐和库特·冯尼格。 约瑟夫·海勒于1999年12月12日在纽约东汉普敦的家里由于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享年76岁。他的逝世给美国乃至世界文坛留下了不易填补的一个空缺。 == 主要作品 == 海勒一生作品不算丰厚。1961年,他发表超现实主义反战实验小说《第22条军规》一举成名。以后陆续发表《轰炸纽黑文》(1968)、《克莱文杰的审判》(1973)、《出了毛病》(1974)、《像戈尔德一样好》(1979)、《上帝知道》(1984)、《不是玩笑》(1986)、《描写这个吧》(1988)、《最后时光》(1994)和1998年出版的回忆录《此时与彼时:从科尼岛到这里》。此外,他还创作和改编剧本、电影和电视剧以及短篇故事。有评论家认为,他晚近发表的短篇故事堪称该文类的上乘之作。尽管作品数量相对羞涩,但海勒无疑被公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作家之一。《第22条军规》被誉为60年代以来享誉最盛的小说,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发行量高达1000万册。他在读者中的声望远在贝娄、罗思、马拉穆德、厄普代克和诺曼·梅勒之上。
3,89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