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360
次編輯
變更
施其乐
,'''施其乐'''(英语:Rev. Carl Thurman Smith,1918年3月10日-2008年4月7日),[[美国]]来港传[[教士]],香港及澳门史学家。
作为全球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213798036_769582 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中国三大宗教],搜狐,2017-12-30</ref>,基督教(主要分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流派)在全球上百个国家获得国教或准国教地位<ref>[https://www.sohu.com/a/473561627_120031269 基督教为何能成为罗马国教],搜狐,2021-06-23</ref>,信徒多达21亿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广。
==简介==
施其乐牧师于191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戴顿(Dayton)市出生,毕业于美国印地安那州德葩大学后进入纽约协和神学院攻读神道学硕士,1943年毕业后,获Evangelical and Reformed Church(现时的United Church of Christ)按立牧职,并先后在纽约及费城牧会。1960年在耶鲁大学学习广东话数个月后,施牧师决定投身海外宣教工作,加入United Board for World Ministries,1961年奉派至[[香港]]。1961至62年间,施[[牧师]]在中华基督教会位于屯门何福堂会所的香港神学院任教神学。1962年香港神学院并入崇基神学院,1968年,崇基神学院加入崇基学院,成为哲宗系下的神学组。施牧师成为神学组唯一的全职讲师,至1970年休假回国。1972至76年起任神学组兼职讲师,76年起为荣誉讲师(Honorary Lecturer)。1995至1999年间,任神学组的副研究员。期间在1996至1997学年任教香港基督教史。
他在神学院开始任教基督教在华历史时,发现当时的资料只限于传教士及他们的事工,并没有任何对华人教徒的情况与处境。他从各种资料入手从中整理一些早期教会与华人关系,自此开始香港基督教本地史的研究工作。其后用了约25年时间,研究及整理了大量香港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档案和文献、报章及论著,翻阅的官方报告、宪报通告、田土厅纪录、地图、立法局会议记录、港督与[[伦敦]]的通信等,加上其他如中、英文报章、教会[[档案]]、私人通信,甚至遗嘱及讣闻等,以及实地考察,把[[香港]]不同的发展面貌包括地区历史重构、毫不起眼的人物、华人组织、过往甚少学者注意的群体“涉外婚妇”(protected women)、华人基督徒以及他们与教会的关系、少数族裔、遗嘱等,共抄下139,922张以人物为中心的双面资料咭,名为施其乐牧师资料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帮助本地史研究者寻找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与香港、澳门和中国沿岸城市有关的人物、机关组织、建筑物、道路、田土事宜及重要事件的基本资料和资料来源,把过往官方记录式的本地史研究方法带进新的领域。
在此之前,香港本地史研究在学术界并未受到重视;西方学者对香港本地史的研究对象重点集中于新界五大氏族;在大学讲师教授香港本地史的文献来源则从一些香港殖民地时期官员的角度撰写,在这类著作普遍只研究何东家族、何启和孙中山等人。
2008年4月7日,施其乐于澳门镜湖医院病世。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作为全球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213798036_769582 世界三大宗教对比中国三大宗教],搜狐,2017-12-30</ref>,基督教(主要分为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三大流派)在全球上百个国家获得国教或准国教地位<ref>[https://www.sohu.com/a/473561627_120031269 基督教为何能成为罗马国教],搜狐,2021-06-23</ref>,信徒多达21亿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之广。
==简介==
施其乐牧师于191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戴顿(Dayton)市出生,毕业于美国印地安那州德葩大学后进入纽约协和神学院攻读神道学硕士,1943年毕业后,获Evangelical and Reformed Church(现时的United Church of Christ)按立牧职,并先后在纽约及费城牧会。1960年在耶鲁大学学习广东话数个月后,施牧师决定投身海外宣教工作,加入United Board for World Ministries,1961年奉派至[[香港]]。1961至62年间,施[[牧师]]在中华基督教会位于屯门何福堂会所的香港神学院任教神学。1962年香港神学院并入崇基神学院,1968年,崇基神学院加入崇基学院,成为哲宗系下的神学组。施牧师成为神学组唯一的全职讲师,至1970年休假回国。1972至76年起任神学组兼职讲师,76年起为荣誉讲师(Honorary Lecturer)。1995至1999年间,任神学组的副研究员。期间在1996至1997学年任教香港基督教史。
他在神学院开始任教基督教在华历史时,发现当时的资料只限于传教士及他们的事工,并没有任何对华人教徒的情况与处境。他从各种资料入手从中整理一些早期教会与华人关系,自此开始香港基督教本地史的研究工作。其后用了约25年时间,研究及整理了大量香港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档案和文献、报章及论著,翻阅的官方报告、宪报通告、田土厅纪录、地图、立法局会议记录、港督与[[伦敦]]的通信等,加上其他如中、英文报章、教会[[档案]]、私人通信,甚至遗嘱及讣闻等,以及实地考察,把[[香港]]不同的发展面貌包括地区历史重构、毫不起眼的人物、华人组织、过往甚少学者注意的群体“涉外婚妇”(protected women)、华人基督徒以及他们与教会的关系、少数族裔、遗嘱等,共抄下139,922张以人物为中心的双面资料咭,名为施其乐牧师资料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帮助本地史研究者寻找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与香港、澳门和中国沿岸城市有关的人物、机关组织、建筑物、道路、田土事宜及重要事件的基本资料和资料来源,把过往官方记录式的本地史研究方法带进新的领域。
在此之前,香港本地史研究在学术界并未受到重视;西方学者对香港本地史的研究对象重点集中于新界五大氏族;在大学讲师教授香港本地史的文献来源则从一些香港殖民地时期官员的角度撰写,在这类著作普遍只研究何东家族、何启和孙中山等人。
2008年4月7日,施其乐于澳门镜湖医院病世。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