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48
次編輯
變更
于式枚
,無編輯摘要
| 图像 =
[[File:于式枚.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image.ssl.qhmsgso.com/t014b7b80d76ef385a8.jpg view?q=%E4%BA%8E%E5%BC%8F%E6%9E%9A&src=tab_www&correct=%E4%BA%8E%E5%BC%8F%E6%9E%9A&ancestor=list&cmsid=71051b850e253b055c7f01215fa312ca&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5#id=ea937f476135a32c7261e5d3fc3f9577&currsn=0&ps=60&pc=60 原图链接] [https://baikeimage.so.com/doc/9953746-10301278.html i?q=%E4%BA%8E%E5%BC%8F%E6%9E%9A&src=tab_www 来自360图片]]]| 出生日期 = 清末重臣
| 出生日期 = 1853年
| 出生地 = 广西省贺县
| 逝世日期 = 1916年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清末重臣官员
}}
'''于式枚''',男,(1853-1916)清末官员,民初遗老。字晦若,祖籍[[广西 ]] 贺县]] , 民初迁来营山。 [[ 光绪 ]] 六年(1880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充[[ 李鸿章]] 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官至正二品、从一品,担任过清史馆副总裁、清史稿总阅等职。 1896年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1906年任广东[[ 提学使,]] 广西京官联名上奏荐其兼任广西铁路公司总理,规划建筑广西境内铁路。1907年充出使考察宪政大臣,上奏反对立宪和召开国会,维护专制皇权,[[ 立宪派]] 请罢。因得皇族和[[ 顽固派]] 支持,擢升[[ 邮传部]] 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 [[ 辛亥革命 ]] 后悲愤憔悴,稳居 [[ 青岛 ]] ,谢绝[[袁世凯]]聘为参议。1916年移居 [[ 上海 ]] 病死
== 人物简介 ==
于式枚,男,字晦若,祖籍广西贺县,明初迁来营山。
光绪六年(1880)于式枚中进士,以庶吉士人庶常馆,三年期满,御试,用为兵部主事。北洋大臣[[ 李鸿章]] 慕于式枚之才,条陈调为北洋差遣。于式枚在北洋任职十余年,有关奉章文牍多出其手。
光绪二十二年(1896)于式枚随李鸿章参加俄皇加冕典礼并出访德、法、英、美等国,国后授礼部主事,由员外郎授御史,升给事中。
光绪二十七年(1901)助奕、李鸿章签订辛丑和约,清帝赏于式枚五品京堂,充任政务处帮提调,大学堂总办,译学馆监督。
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 鸿胪寺]] 少卿督广东学政,后改提学使,于式枚力辞,乃受命总理广西铁路。
光绪三十三(1907)抉升为邮传部侍郎 <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40aa9cd4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4.html 于式枚:戏谑“皇帝”的晚清怪才 ],百度文库</ref> 。
== 政界经历 ==
他主张要象日本、德国君主立宪那样,取彼之上补我之短,以免大权旁落,国民干预朝政。他认为国政归于一人则臣民无非分之想,散于众则臣民有竟进之心,不然将会步法国革命的后尘而失败。
他向[[ 光绪帝]] 建议实行宪政,当兴教育,备人才,择识大体有声望的大臣出任疆吏。
他一再指出[[ 日本明治维新]] 搞二十年才得成功,中国立宪不可急躁冒进,至少应以十年为预备立宪之期,则大局可定。于式枚陈言受朝廷嘉纳,先后被调任礼部侍郎、吏部侍郎。
上海政闻社法部主事陈景仁,主张立宪非常激进,闻于式枚的条陈后,急电告朝廷,请定三年内召开国会,罢于式枚职以谢国人,受到清帝严旨饬责,被[[ 撤销职务]] 。
于式枚又进言,国家改革处于未定之时,央政权应坚定统一。国民识政体知法意者极少,骤然拥有宠大政权的地方议会,横亘于政府与国民之间,纵使被选者不尽是营私武断之人,而国家政权落于少数人手中,劫持中外大臣,后患不可胜言。
宣统元年(1909),于式枚从德国考察回国,因病告假。张之洞奏荐于式枚堪大用,复任为吏部侍郎,不久转学部侍郎,总理礼学馆事,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
于式枚生性耿介,宽和待人。[[ 营山县城禹王宫]] 是湖广籍人的会馆,与于氏宗祠权一墙之隔,为争一墙之地,互不相让会馆[[ 诸姓]] 人众钱多势胜,于氏族人欲仗于式枚之力以兴大讼。
于式枚回书并引"千封书信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句相劝。于氏族人见于式枚无助讼之意而息讼,会馆诸姓为官高位显的于式枚豁然大度所感亦罢争斗之念,双方言和,至今传为美谈。
清亡,于式枚不仕,侨居山东青岛。民2年(1913),清史馆成立,于式枚担任纂修[[ 清史稿]] 总阅。未几病终,年63岁。 词条标签: 人物 清末官员
==参考来源==
[[Category:中國古代軍政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