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伏尔泰

移除 38 位元組, 2 年前
調整內容
'''伏尔泰'''(法文:'''Voltaire''',生于公历纪元1694年11月21日—逝于公历纪元1778年5月30日,享年83岁),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著名学者、作家。<ref>[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5/bma570m8s22n7ai.html   伏尔泰简历 ].名人简历</ref>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 “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ref>[https://xw.qq.com/cul/20160826035154/CUL2016082603515400   伏尔泰 ] .腾讯</ref>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ref>王威.伏尔泰的法社会学先驱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5(2)</ref>
[[ 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ref>王威.伏尔泰的法社会学先驱思想[J].广东社会科学.2005(2)</ref>  [[伏尔泰]] 中学毕业后,父亲曾送他进了法科学校,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法官。但是,伏尔泰希望做个诗人,为捍卫真理而“面临一切,对抗一切”。因此,他很少上学听课,却经常写一些讽刺即景诗。他擅长于以机智的讽刺来抨击社会丑恶。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ref>[https://m.sohu.com/a/247124904_534759   最坑的伏尔泰 ] .搜狐网</ref>
===成长经历===
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王,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悲剧[[《俄狄浦斯王》]](Œdipe)。在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名字来自他法国南部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
1718年秋,[[ 《俄狄浦斯王》]] 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伏尔泰是启蒙的斗士,一生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靠自己的笔过独立的生活。
===创作风格===
[[ 伏尔泰]] 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了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德》]](1728年),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写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做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
[[ 伏尔泰]] 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他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主要思想==
===反社会学===
[[ 伏尔泰]] 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
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理性主义史学===
[[ 伏尔泰]] 开创了理性主义史学,把对封建专制和维护其存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批判,作为其理性主义史学的题中之意。 <ref>杨 芳.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6</ref>
[[ 伏尔泰]] 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他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只有四个时代是理性彰显和值得赞美的时代:希腊时代艺术和科学的第一次繁荣;凯撒和奥古斯都的罗马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学问、科学和美术重新发展;路易十四时代,“人类理性已臻成熟”。至于其他时代,世界呻吟在愚昧、野蛮和迷信的统治之下。 <ref>杨 芳.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6</ref>
[[伏尔泰]]在对人的理性备加推崇的同时,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断的种种弊端,认识到“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断。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
11,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