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舜微

移除 8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 张舜微]]'''
| 图像 =
[[File:张舜微.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baike.ssl.qhmsgso.com/t01aec90a6cdb990c3f.jpg 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262221&sid=6475642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6262221-6475642.html 来自360图片]]]| 出生日期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出生日期 = 1911年7月
| 出生地 = 湖南沅江县
| 逝世日期 = 1992年11月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 授,博士生导师育科研工作者
}}
'''张舜徽'''(1911年7月-1992年11月)[[) 湖南 ]] 沅江县]] 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 [[ 教授 ]] [[ 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等。中国现代著名 [[ 历史学家 ]] 、文献学家,长于校勘、版本、目录、[[ 声韵]] 、文字之学。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由父亲自授业,后又转益多师,从小到大,走的是自学之路。在[[ 华中师范大学]] 执教40年之久,曾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是中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一生完成学术著作24部共计八百万字。精于"小学",博通四部,成为一代"通人"大家。其学术著作全部由[[ 毛笔]] 撰写完成。
<ref>[http://www.sohu.com/a/212520223_488518 国学大师张舜徽:凌晨三点起床,读书著述!]搜狐网</ref>
== 生平简介 ==
1911年7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厌恶[[ 八股文]] ,终身不应科场考试,埋头钻研朴学,尤擅长天文算法。在父亲的引导下,他致力自学,掌握了许多治学的方法。他主张走博通的路,赞赏通人之学。自小学(过去学者称文字、声韵、训诂之学为小学)而经学。 张舜徽《郑学丛书》
17岁写成《尔雅义疏跋》一文,指出《尔雅》《说文》的异同和郝氏《义疏》不足之处,这是他考证文字的开端。 1928年,其父去世。他负笈出游,寻师访友,初到长沙,后到北京。在北京他认识了不少通人硕学,得到多方指教。
1932年回到长沙,在文艺、雅礼、兑泽等高级中学担任语文、历史教师。在此期间,仍矢志自学,精读了《史记》《汉书》《三国志》,又通读了《资治通鉴》正续编,还仔细涉猎了"全史"--《二十四史》。
1941年起,先后在[[ 国立师范学院]] 、民国大学、[[ 兰州大学]] 任教。
1946年写成《皇明经世文编选目》,在《兰州大学学报》上发表。
1950年起任教于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
十年"[[ 文革"]] 时期,撰写《劳动人民创物志》《中国社会之分析》《史学三书平议》《说文解字约注》《广文字蒙求》《郑学丛著》《清人笔记条辨》等10部学术专著,共370多万字。
1979年,创建[[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 ,任会长10年。
1981年被评为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同时创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并任所长10年。
[[File:丛书22.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5%BC%A0%E8%88%9C%E5%BE%BD/1252555/0/6a22e824d10a751b8744f9b0?fr=lemma&ct=single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a47df3aab9014a90853e41bf99763971/09fa513d269759ee87072cd3b2fb43166d22df57.jpg 张舜徽《郑学丛书》][https://baike.baidu.com/pic/%E5%BC%A0%E8%88%9C%E5%BE%BD/1252555/0/6a22e824d10a751b8744f9b0?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学堂、湖南[[ 优级师范学堂]] 算学教习;在授课之余,刻苦治学,撰有《二进数考数根术》《循环小数新术》等数学著作。
张舜徽自七岁发蒙,其父以王筠的《文字蒙求》为课本,稍长即读《说文解字》。[[ 段玉裁]] 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解字释例》都是他这一时期的常备书。十六岁后,他开始研究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并于十七岁时撰写了《尔雅义疏跋》,这是他一生上千万字的浩博著作中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张舜徽对文字和训诂的兴趣与功底就是这时培养起来的。
张淮玉虽然深恶八股,但对[[ 四书五经]] 还是非常看重,在张舜徽具备了文字基础之后,即开始让他读经。因为自己的学术兴趣和治学观念,他并不要求儿子死记硬背;张淮玉认为,不知天文,不足以读《诗经》和《尚书》,因此引导他学习天文与历算。《尚书》佶屈聱牙,于是指导他对照《史记》阅读。我们由此可知,由于父亲的治学旨趣和张舜徽本人的气质,他从一开始读书就偏重学问,而不是文章,这一点对他以后几十年的治学生涯具有深刻的影响。在《[[ 清人文集别录]] 》中,他推重的是学问湛深之人,对纳兰性德、龚自珍这样的文章尔雅之士倒不甚在意。
民国初年的沅江,依旧还很闭塞,尤其是僻处乡下的长岛。但张淮玉崇尚新知,非常留心各种新出版物,并为张舜徽订购了《东方杂志》《学衡》《少年杂志》,还把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和历史教材买来给他看。也是在这个时期,张舜徽接触到了梁启超的新著《清代学术概论》,这本书对他影响至巨。他在《庭闱受学记》中曾说:"生平服膺乾嘉诸儒之学,盖自此始。"
除了父亲张淮玉,在张舜徽的学术生涯中,有三个人对他有尤其深刻的影响:早岁姑父[[ 余嘉锡]] ,自北平南归直到中岁,[[ 杨树达]] ,晚岁[[ 顾颉刚]]
在回忆杨树达的一篇文章中,张舜徽曾深情地说:"平生所识老一辈学者名流,算来不是太少。而亲
训诂诸书。早在童稚,即闻鸡而兴,嗜学不怠,一生早起之习,实始于此时。年十有七,遽倾严荫,于是负笈出游,求师觅友。及旅居燕蓟,博访通人,公私藏书,得观美富。弱龄还湘,为中学师,讲授之余,伏案不辍,教学相长,期于积微末以至高大。未几而倭寇入侵,流离转徙,生资荡然。从行惟骨肉数口,旧书一囊耳。身历百艰,仅得不死。年过三十,始都讲上庠,四方奔走,由是历丁壮迄乎耄耋,以教学终其身。生平无他事可述,讲习之外,惟读书数十年,著书数十种耳。
余之治学,始慕乾嘉诸儒之所为,潜研于文字、[[ 声韵、训诂]] 之学者有年。后乃进而治经,于郑氏一家之义,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学、[[ 经学]] 为基石,推而广之,以理群书。由是博治子、史,积二十载。中年以后,各有所述。爰集录治小学所得者,为《说文解字约注》;集录治经学所得者,为《郑学丛着》;集录治周秦诸子所得者,为《周秦道论发微》《周秦政论类要》;集录治文集笔记所得者,为[[ 《清人文集别录]] 》《清人笔记条辨》。而平生精力所萃,尤在治史。匡正旧书,则于《史通》《文史通义》皆有《平议》;创立新体,则晚年尝独撰《中华人民通史》,以诱启初学。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平生致力于斯,所造亦广。若《[[ 广校雠略]] 》《[[ 中国文献学]] 》《汉书艺文志通释》《汉书艺文志释例》《四库提要叙讲疏》诸种。固已拥慧前驱,导夫先路。此特就平生著述中较费心力者,约略言之。至于薄物小书,不暇悉数也。
少时诵陶靖节诗,即想慕其为人。所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斯又仰止高贤,情符曩哲。加以生长洞庭之滨,处山水清胜之境,观鱼跃鸢飞,天机活泼,以为人生当适性自乐,安能降志辱身,与时俯仰。由是胸怀恬淡,不慕荣利。升沉宠辱,委之自然。平生服膺老庄,有轻世之志。等穷达,壹寿夭。惟视读书为性命,终其身寄情于卷帙。于世俗荣枯亨困,未数数然也。当余晚岁闭门沉思,独造《通史》时,尝取范蔚宗论班叔皮语「敷文华以纬国典,守贱薄而无闷容」,书为楹帖,悬左右以自策励,亦可以见吾志趣矣。
《广校雠略》(附《世说新语释例》《汉书艺文志释例》《毛诗故训传释例》三种)1945年有长沙排印本,中华书局1963年4月增订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积石丛稿》(含《积石丛稿》《[[ 广校雠略]] 》《扬州学记》《诗毛诗故训传释例》《乾嘉三通儒故训传》五种)1946年兰州排印本。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11月出版。修定后易名为《中国古代史籍举要》,湖北人民
[[File:学术44.jpg|缩略图|[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c24e9d056709c93d03f209f5af3cf8bb/c995d143ad4bd11378a960395aafa40f4bfb0550.jpg 张舜徽][https://baike.baidu.com/pic/%E5%BC%A0%E8%88%9C%E5%BE%BD/1252555/0/cebd001781db5b3a4a90a7b2?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中国史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年9月出版。
《顾亭林学记》[[ 湖北人民出版 社]]1957 社1957 年9月出版。后又由[[ 中华书 局]]1963 局1963 后12月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二辑,[[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 社2005 年12月第1版。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7月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清代扬州学记》[[ 上海人民出版 社]]1962 社1962 年10月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 清人文集别录]] 》(上、下)中华书局1963年11月出版。台北明文书局,1982年翻印。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周秦道论发微》[[ 中华书 局]]1982 局1982 年11月出版。含《道论通说》《道论足征记》《老子疏证》《管子四篇疏证》《太史公论六家要指述义》等,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12月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史学三书平议》(含《史通平议》《通志总述平议》《文史通义平议》,中华书局1983年2月出版。并收入《张舜徽集》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说文解字导读》巴蜀书社1990年1月出版。
 
 
[[File:古代史888.jpg|缩略图|[https://gss3.bdstatic.com/-P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s%3D220/sign=ea5ba8abf603738dda4a0b20831ab073/279759ee3d6d55fbe1a1a12d6d224f4a20a4dd52.jpg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举要》][https://baike.baidu.com/pic/%E5%BC%A0%E8%88%9C%E5%BE%BD/1252555/0/6a211233d41e09c31a4cffb3?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ref>[http://news.lzu.edu.cn/c/201811/52400.html 国学大师 张舜徽]兰州大学报</ref>
== 文献 参考 来源=={{Reflist}}[[Category: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授]][[Category: 中国现代文献 历史 学家]]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