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
次編輯
變更
伯特蘭‧羅素
,無編輯摘要
哲學上羅素最大的貢獻是和G.E.摩爾、[[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戈特洛布·弗雷格]]([[Friedrich Ludwig Gottlob Frege]])、[[維特根斯坦和阿弗烈·諾夫·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一起創立了分析哲學,此外他還在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哲學和哲學史方面做出過貢獻。在劍橋大學時羅素信奉唯心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但是在1898年在摩爾的影響下羅素放棄了唯心主義,轉而研究現實主義,並很快成為“新現實主義”的倡導者。羅素此後始終強調現代邏輯學和科學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論。
[[File:伊迪丝.jpg|缩略图|left|200px|frame|[http://p1.pstatp.com/large/5de000a7516f5996632 [[《维也纳宣言》]] 原图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6285947369662136577/ 來自今日头条-SME科技故事]]]
羅素的分析哲學由此誕生:通過將哲學問題轉化為邏輯符號,哲學家們就能夠更容易地推導出結果,而不會被不夠嚴謹的語言所誤導。羅素認為哲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不同只是在於其研究的方向(哲學研究更廣泛的內容),但他們的研究方法應該是相同的。哲學和數學一樣,通過應用邏輯學的方法就可以獲得確定的答案,而哲學家的工作就是發現一種能夠解釋世界本質的一種理想的邏輯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