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本土化

增加 41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本土化.jpg|缩略图|居中|[ 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外文名: localization
释 义: 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环境而做的变化,   俗称入乡随俗
|}
'''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更不是族群的对立,而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现代 [[ 社会 ]] 由于交通发达,地区与地区之间往来密切,旅游、参访,甚至移民风气普遍频繁。到了一个新地方,想要融入当地 [[ 生活 ]] 环境,学习当地的语言、接受当地风俗习惯,就成为必要的 [[ 条件 ]] 。<ref>[ https://www.sohu.com/a/165336330_389458 “本土化”和“中国化”到底有什么区别 ], 搜狐 , 2017-08-17</ref>
==基本定义==
所谓“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 [[ 活动 ]] 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因此,本土化战略又叫当地响应能力,当地化经营。所谓“本土化”实际上就是当事双方所寻求到的一种战略协调模式。“本土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东道国 [[ 经济 ]] 中的过程,也是着实承担着东道国公民责任,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文化模式的过程。
==基本特点==
本土化不仅指跨国企业,在中国企业在国内的经营活动中还意味着如下几点:
1)尊重并注重本土人文环境的 [[ 研究 ]] ;也就是说企业在营销活动,制度建设时都要考虑企业每位成员的情况。
2)注重对本土消费者、各市场所在地的研究。我国地域广阔,市场的区域化特征比较突出,因此,本土化还要注意营销的地域化,注重人文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差异的地域研究。
3)本土化在管理上意味着渗透和融入,对于现代 [[ 企业 ]] 管理的本土化研究是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点。
==详细解释==
本土化应该理解成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一个事物为了适应当前所处的 [[ 环境 ]] 而做的变化,通俗的说就是要入乡随俗。
本土化概念是与国际化、全球化概念紧密相关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它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国际品牌的全球扩张战略下出现的。没有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也就没有本土化。
==风俗本土化==
每一个地方的风俗民情不一样,到了一个新环境,可以带入自己国家的习俗,但更重要的是先接受当地的风土民情。倘若一味要求别人接受自己的 [[ 文化 ]] 风俗,只会显得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节庆活动或纪念日,应当随喜参与,融入大众中。西谚说:「身在罗马,行罗马人之行。」入境随俗,尊重包容,才能同体共生。
==习惯本土化==
每个国家的礼节、习惯不一样,举凡生活、饮食、 [[ 工作 ]] 、招呼方式上,都有所差异。好比北方人性喜面食,南方人则习惯米饭;西方国家以拥抱、亲吻为招呼方式,东方国家则握手寒暄表达热忱;西方人使用刀叉,东方人则用筷子。因此,习惯要依循当地本土化,才能与人相融和。
==教育本土化==
来到一个新的地方,不能不了解它的 [[ 历史 ]] 文化;要能深入了解不同环境的文化背景,则必须尊重当地的教育。好比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融汇儒家的「仁爱」和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而发展出特有的中国佛教来。
每一个人能认知「本土化」的真义,将眼光放远,才能扩大自我的成长,促进族群的和谐,进而展现一个多元文化 [[ 社会 ]] 的丰富内涵。
== 参考来源 ==
<center>{{reflist#iDisplay:p00171fvrz8|480|270|qq}}<center>国际化前提是做好本土化</center></center>== 参考资料 ==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