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次編輯
變更
托妮·莫里森
,內容擴充
托妮· 莫里森Toni Morrison生於1931年2月18日生於俄亥俄州洛雷恩,美國黑人女小說家 美国黑人被奴役、被压迫的过程也是被殖民化的过程。托妮•莫里森在作品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美国黑人形象,这些黑人对本民族文化和白人文化的不同态度,决定了其不同的命运和遭际。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理解莫里森的创作观和文化观有重要意义。 美国黑人文学领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 莫里森(Toni Morrlson,1931~) 现已发表十部小说,这些作品既描述了美国黑人被迫为奴的经历,也描写了种族歧视下 美国黑人 女 的艰难处境,同时也勾画出当代黑人的精神困境。后殖民主义理论对于“中心和边缘”、“主体与他者”的阐释与莫里森的作品的主旨相契合,因此也成为分析莫里森 作 家 品的有力理论依据 。 伴随着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没落,后殖民主义理论逐渐兴起。20世纪70年 代 表 ,后殖民主义在美国发展成为一股思潮,它“从德里达那里获取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从巴赫金那里获取了对话诗学,从格拉姆希那里获取了霸权的观念,从福柯那里提取了基于权利和知识的写作等”。后殖民主义将这些理论进行杂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后殖民主义认为西方的主流文化与殖民地本土文化之间的“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造成了殖民地人民身份认同危机,进而引发了个体和社会的种种问题。著名 作: 品: 《最 蓝 藍 的眼睛》(The Bluest Eye1970) 《秀拉》(Sula, 1973) 《所 罗门 羅門 之歌》(Song of Solomon,1977,1977)《秀拉》(Sula,1973) 《柏油 孩子 娃娃 》(Tar Baby,1981,1981) 《 宝贝儿》又称《宠儿 寵兒 》(Beloved,1987,1987) 《爵士 乐 樂 》(Jazz (1992) 《天堂》(Paradise,1999,1999) 《 爱 愛 》(Love,2003,2003) 《恩惠》(A Mercy,2008)《家園》(Home,20082012)這些作品均以美國的黑人生活為主要內容,筆觸細膩,人物、語言及故事情節生動逼真,想像力豐富。2012年5月8日,81歲高齡的托尼莫里森又出版了新作,《家園》。《家園》則講述了一個赴朝鮮戰場的美國老兵自我救贖的故事。<ref>[https://www.itsfun.com.tw/ 介紹]</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