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邓景发

增加 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邓景发,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长期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催化和表面化学的科研工作。
在国内率先研制成电解银催化剂用于 [[ 甲醛 ]] 的工业生产。首次阐明了在电解银上甲醇转化为甲醛的分子反应机理,提出并实验证实了IB族金属吸附氧的反馈键模型和催化剂表面存在的诱导酸性,并研制出新型银催化剂。首次把非晶态合金以高分散形式负载在大比表面的载体上,解决了比表面小的问题;提出了 [[ 非晶态合金 ]] 的高催化活性是由几何效应引起的观点,研制成几种新的非晶态合金。研究出环戊二烯催化合成戊二醛的新方法
1972年,在一次下厂劳动中,邓景发看到工厂的甲醛生产仍用浮石银作催化剂。这种方法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一位工人在处理催化剂时曾被浓硝酸烧伤。当时,工厂的干部和工人希望邓景发能研究出电解银催化剂,因为国外的工厂大多已用电解银作催化剂生产甲醛。回校后,他和几位同事一起进行了电解银法制甲醛的实验研究,并很快在全国几十家工厂推广应用。自此,邓景发的科研方向由电化学转向催化,后又扩展到表面化学领域。
80年代初,邓景发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由于表面化学的发展,催化化学正在经历由技艺变为科学的过程,为了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固体表面上的吸附和催化过程,需要有表面谱仪。在没有足够经费购置昂贵的能谱仪的情况下,他利用国内现有条件,自行设计组装了多种研究固体表面的能谱仪,建成了一个从分子水平研究表面吸附和催化过程的表面化学实验室。利用这个实验室,对电解银催化甲醇制甲醛的催化作用作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开发出银系列催化剂,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1984年,邓景发任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目光始终对准学科的前沿。198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研究,几年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1987年开展了高温超导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通过对高温超导体的组成、结构以及电性质与催化性能间关系的研究,首先提出晶格中OI位的氧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可逆地放出和进入,并且在催化反应中充当活性中心。1989年,当他了解到中国石油化工中“碳五馏分”还没有很好开发利用,而戊二醛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业原料和医用消毒剂时,就立刻开展了从 [[ 环戊二烯 ]] 催化合成戊二醛的研究,研究成从环戊烯一步合成 [[ 戊二醛 ]] 的新方法。
==个人荣誉==
邓景发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1986年他被授予“ [[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称号;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的劳动模范,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90年由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和“金马”奖章。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邓景发已年近古稀,仍充满旺盛的进取精神,坚持每天上班,时刻关注学科的前沿发展,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工作中。他说:“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要花巨大的劳动才能得到”,“要一生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reflist}}
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