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12
次編輯
變更
候外庐
,無編輯摘要
== 研究特色 ==
侯外庐先生系 [[ 马列主义 ]] 新史学和 [[ 有奴派 ]] 的著名学者之一。他的学术成果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上。概括起来,侯先生的思想史研究方法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1948年 [[ 翦伯赞 ]] 与侯外庐在 [[ 香港达德学院]]
第一,将社会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密切结合,运用 [[ 历史唯物主义 ]] 的方法,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有科学的理解,并且提出"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对中国社会历史进行研究,在对中国 [[ 社会经济形态 ]] 的发展历史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思想史进行科学的理解和研究。
第二,侯外庐先生在研究 [[ 社会史 ]] 的基础上,注重对 [[ 社会思潮 ]] 作比较全面的考察,力图把握社会思潮与社会历史的联系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进而研究不同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特色和历史地位。
第三,注重古代学术史研究,把历史上所有思想都视为具体学术背景下的产物,任何思想命题都是从当时的学术研究中酝酿出来的。既要看到社会历史发展对思想的影响,也不忽略学术本身在思想史进程的相对独立的地位。
== 学术年表 ==
侯外庐先生在20世纪众多史学家中,独树一帜,在很多方面自成体系,例如:对中国思想得发展历程做了系统梳理,明确从社会史入手解决思想史问题,扩大了思想史的研究范围,发掘出很多曾经不被重视的的思想家和"异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厘清了中国古代城市和 [[ 国家的起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解决了" [[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1932年'''
'''1936年'''
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原著、与右铭( [[ 王思华]])合译。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与 [[ 山西票号 ]] ,发表于《中山文化季刊》1936年冬季号,重刊于1938年该刊第3卷第4期。
'''1939年'''
中山先生"革命的人文主义"之特征,发表于1939年1月1日《 [[ 时事类编 ]] 》特刊第29期。
中国学术的传统与现阶段的学术运动,发表于1939年4月《理论与现实》第一卷第一期。
中国古代"贤者"之史的研究,发表于1943年7月《中山文化季刊》第1卷第2期。
'''1944年'''
东方古代文明理解之钥匙,发表于1944年5月《文风》杂志第2卷第5期。
中国十七世纪思想家 [[ 李二曲 ]] 评述,发表于1944年5月《中苏文化》第15卷第3、4期合刊。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1944年6月由重庆文风出版社初版。
第十七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一个 [[ 号筒--龚定庵 ]] 思想的历史说明,发表于1944年8月《大学》杂志第3卷第7、8期合刊。
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上卷),1944年11月由重庆三友书店初版。
黄梨洲的诗文论,发表于1944年12月《 [[ 民主世界 ]] 》第1卷第14期。
'''1945年'''
第十七世纪中国的一个新世界观,发表于1945年3月《 [[ 中原]]
[[File:庐集.jpg|缩略图]]
月刊第2卷第1期。
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下卷),1945年6月由重庆三友书店初版。
古代文献最初发现的 [[ 中国古代文明 ]] 考,发表于1945年6月《中山文化季刊》第2卷第1期。
谭嗣同的社会思想,发表于1945年7月《中苏文化》第16卷第6、7期合刊。
"五四"文化运动与"孙文学派"的关系,发表于1945年3月《中华论坛》第1卷第5-6期。
民主的历史考察--在沙坪墺的讲演,发表于1946年4月11日《新华日报》。
复苏联历史学家格莱科夫的信,发表于1946年8月《中国学术》创刊号。
中山先生的哲学思想(从经验方面考察),发表于1946年8月《中国学术》第2号。
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再版)1946年由上海文风书局出版。
人类思维及哲学思想的发生,发表于1947年上海《唯民》周刊第3期。
新哲学教程(与 [[ 罗克 ]] 订合著),1947年3月由上海 [[ 新知书店 ]] 出版。
我怎样研究中国古代史,发表于1947年《青年知识》第5期。
司马迁思想的悲剧性,发表于1947年5月3日上海《 [[ 文汇报 ]] 》"新思潮"专栏第10期。
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上、下册),《新中国大学丛书》于1947年5月由 [[ 上海生活 ]] 书店出版。
司马迁怎样说出 [[ 墨者 ]] 要旨呢,发表于1947年5月24日上海《文汇报》"新思潮"专栏第12期。
司马迁的诸子要旨及其用意,发表于1947年7月《大学》月刊第6卷第3期。
汉代社会新论,发表于1947年8月《大学》月刊第6卷第4期。
《 [[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 》,1947年10月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
论纵横家的商人思想,发表于1947年《读书与出版》第2年第5期。
魏恶儒道论争四派中之"儒道合"派,发表于1948年3月《时代评论》第5卷第99期。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神灭思想的战斗传统与 [[ 范缜 ]] 的神灭论(与纪云彬合作),发表于1948年3月《时代评论》第5卷第102期。
鲁迅与中国思想传统,发表于1948年9月22日香港《文汇报》"新思潮"专栏第2期。
汉代社会史绪论,1950年5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与杜守素、 [[ 赵纪彬、邱汉生 ]] 合著。《新中国大学丛书》。1950年6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五世纪末唯物论者范缜研究,发表于1950年8月《 [[ 中国科学 ]] 》第1卷第1期。
关于学习社会发展史中的几个问题,发表于1950年《展望》第6卷第12期。
'''1951年'''
从鲁迅笔名与阿Q人名说到怎样认识鲁迅并怎样向鲁迅学习,发表于1951年1月26日《 [[ 光明日报 ]] 》。
" [[ 实践论]]"--中国思想史(知行关系)的科学总结,发表于1951年3月6日《新建设》第3卷第6期。
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与 [[ 赵纪彬、杜国庠、邱汉生 ]] 合著,1951年5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1952年'''
严复思想批判,发表于1952年3月5日《新建设》第4卷第3期。
论 [[ 洪秀全 ]] 与 [[ 洪仁玕 ]] ,发表于1952年4月6日《新建设》第4卷第4期。
'''1954年'''
中国封建社会 [[ 土地所有制 ]] 形式的问题,发表于1954年2月《历史研究》第1期,《新华日报》五月号转载。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适用于古代中国问题,发表于《新建设》1954年第4期。
'''1955年'''
揭露美帝国主义的奴才胡适的反动面貌,发表于1955年2月《新建设》第2期,1955年4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的《 [[ 胡适思想批判 ]] 》转载。
孙中山--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发表于1955年3月12日《 [[ 中国青年报 ]] 》。
论明清之际的社会阶级关系和启蒙思想的特点,发表于1955年5月3日《新建设》第5期。
从对待哲学遗产的观点、方法和立场批判 [[ 胡适 ]] 怎样涂抹和诬蔑中国哲学史,发表于《 [[ 哲学研究 ]] 》1955年第2期。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修订本),1955年6月由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
司马迁著作中的思想性和人民性,发表于1955年12月31日《人民日报》,《新华半月刊》1956年第4期转载。
汉代白虎观宗教仁义与神学法典《 [[ 白虎通义 ]] 》--兼评王充对白虎观神学的批判,发表于《历史研究》1955年第5期。
'''1956年'''
批判 [[ 梁漱溟 ]] 反动的历史观点及其 [[ 复古主义 ]] ,发表于《历史研究》1956年第1期。
介绍高级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发表于《历史教学》1956年7月号。
论中国 [[ 封建制 ]] 的形成及其法典化,发表于《历史研究》1956年第8期。195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集》转载,又载入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 [[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 》第一集。
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1956年8月由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
揭露美帝国主义奴才胡适的反动政治面貌,1956年由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
'''1957年'''
中国思想通史一、二、三卷(增订本),1957年3至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介绍 [[ 陈确 ]] 著书中所仅见刊本《 [[ 葬书 ]] 》的思想,发表于《新建设》1957年第6期。
方以智--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下)发表于《历史研究》1957年第7期。
学习先进理论,加强的思想路线,发表于《历史研究》1957年第10期。
苏联科学院编《哲学史》(中国哲学史部分)与 [[ 冯友兰、胡绳 ]] 合著,1957年由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
'''1958年'''
怎样对待 [[ 孔德 ]] 的思想,发表于《 [[ 哲学研究 ]] 》1958年第2期。
中国哲学史略,1958年4月由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1959年 [[ 外文出版社 ]] 译成英文出版。
谈谈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兼评冯友兰先生的看法,发表于《争鸣》1958年第5期。
古史领域中"厚今薄古"方针的斗争意义,发表于《历史研究》1958年第5期, [[ 科学出版社出版 ]] 的《厚今薄古论文集》选载。
《戊戌变法六十周年纪念集》序,1958年9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唯物主义者王安石( [[ 与邱汉生合作]]),发表于《历史研究》1958年第10期。
'''1959年'''
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的农民战争及其纲领口号的发展,发表于《历史研究》1959年第4期。
关于 [[ 封建主义 ]] 生产关系的一些普遍原理,发表于《新建设》1959年第4期。
中国历代大同理想,1959年4月由 [[ 科学出版社出版 ]] 。
《 [[ 王廷相 ]] 哲学选集》序,1959年7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65年6月由 [[ 中华书局 ]] 重印增订本。
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发表于《 [[ 哲学研究 ]] 》1959年第7期。
《陈确哲学选集》序,1959年5月由 [[ 科学出版社出版 ]] 。
《 [[ 明道编 ]] 》序,1959年9月由 [[ 中华书局 ]] 出版。
《 [[ 伯牙琴 ]] 》序,1959年9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十六世纪中国进步的哲学思潮概述,发表于《历史研究》1959年第10期。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与 [[ 赵纪彬、杜国庠、邱汉生、白寿彝、杨荣国、杨向奎、 ]] 诸青合著,1959年12月由 [[ 人民出版 ]] 社出版。
'''1960年'''
'''1961年'''
忆悼 [[ 杜国庠 ]] ,发表于1961年2月8日《 [[ 光明日报 ]] 》。
从"兄弟"谈到历史剧的一些问题(笔名常谈),发表于1961年3月9日《北京晚报》,《文汇报》1965年12月8日转载。
刘知几的哲学和史学思想--纪念 [[ 刘知几 ]] 诞生一千三百周年,发表于1961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中国古代不怕鬼神的思想传统,发表于1961年3月25日《光明日报》。
论刘知几的学术思想--纪念刘知几诞生一千三百周年,发表于《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
侯外庐谈如何对待中国哲学史遗产问题(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编写),发表于1961年5月6日《 [[ 光明日报 ]] 》。
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干革命派 [[ 无神论 ]] 思想的历史特点,发表于1961年7月31日《光明日报》。
论汤显祖《 [[ 紫钗记 ]] 》和《 [[ 南柯记 ]] 》的思想性,发表于《新建设》1961年第7期。
汤显祖《 [[ 邯郸记 ]] 》的思想与风格,发表于1961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方以智对遗产的批判继承态度,发表于1961年9月28日《光明日报》。
'''1962年'''
论汤显祖剧作四种,1962年由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
汤显祖著作的人民性和思想性,发表于1962年6月25日《光明日报》。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与 [[ 张岂之 ]] 合写),发表于1962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吕坤哲学选集》序,1962年10月由 [[ 中华书局 ]] 出版。
《 [[ 方以智《东西均》 ]] 》序,1962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李贽的封建叛逆思想--为纪念李贽逝世三百六十周年而作(与李学勤合写),发表于196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1963年'''
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原名《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1963年1月由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
柳宗元唯物主义与无神论思想,发表于1963年2月9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