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深水埗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深水埗''' </p>
|-
|<center><img src="https://1.bp.blogspot.com/-7Cmb46aczU8/WjHUPCGVmkI/AAAAAAAAA08/IF_PS-3N0tYS2jQOKCLjNv4foc8vTXMHwCLcBGAs/s1600/DSC0009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olatours.blogspot.com/2017/12/HONGKONG-ShamShuiPo.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
</small>
|}
'''深水埗'''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有着悠久的歷史。當中「埗」、「埔」及「埠」三字相通,意思是深水而無淺灘的海灣<ref>{{Cite web|url=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40216/20860|title=說南蠻|accessdate=2018-08-17|author=陶傑|date=2014-02-16|publisher=壹週刊|archive-date=2018-08-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817225510/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40216/20860|dead-url=no}}</ref>,皆解作碼頭,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一個深水碼頭。
== 地域及地名错乱 ==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區]]原有臨近海傍的一部分,大致上以[[長沙灣道]]、[[東京街]]和[[南昌街 (香港)|南昌街]]為界,1970-80年代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應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 (選區)|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圍。深水埗與[[塘尾]]、[[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但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加上興建[[香港地鐵|地鐵]][[荃灣綫]]時,區內的車站沒有按照其所在地的地名進行命名,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的一部分。
==歷史==
過去數十年香港不少地區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其中[[大埔區]]更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所以深水埗也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已經有人類定居和活動。隨着[[李鄭屋漢墓博物館|李鄭屋漢墓]]的出土,可以確定深水埗地區起碼於[[東漢]]時代就有人類定居。
據舒懋官主编的[[新安縣志]]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九龍半島]]的[[深水埗區]]內已有「深水莆」(亦作「深水埔」,亦即現今的深水埗)、「[[長沙灣]]」等村落。1898年[[大英帝國|英國政府]]與[[滿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港英政府]]在取得[[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的土地,其後1930年代將界限街以北的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及[[九龍塘]]一帶歸入九龍範圍,並命名為「[[新九龍]]」。
進行市區發展之前,深水埗一帶已經有不少村落,有位於北部的[[元洲]]村,東南的[[田寮村]],西面的[[菴由村]](大約位於今天的福華街),以及西北的[[馬龍坑村]]。至於深水莆甚麼時候改名爲「深水埗」則難以稽考。1912年以前,政府並未熱衷於發展深水埗區,區內主要的道路設施僅有1902年建成的[[大埔道]]及其後建成的[[青山道]],其餘發展則由私人發展商小規模進行,如[[南昌街 (香港)|南昌街]]至[[桂林街]]一帶的填海工程。數十年前,深水埗曾稱作「深水埔」。時至今日,深水埔[[街坊福利會]]仍然以「深水埔」爲名。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而[[西九龍填海區#深水埗西|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傳統[[唐樓]]集中的印象,加上近年在[[大南街]]和[[黃竹街]]一帶並陸續有多家咖啡店、家居精品小店以及藝術畫廊進駐,成為了年輕人的「打卡」勝地。<ref>{{cite news |title=咖啡店進駐深水埗 成文青新勝地 |url=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10828/s00004/1630088124624/%e5%92%96%e5%95%a1%e5%ba%97%e9%80%b2%e9%a7%90%e6%b7%b1%e6%b0%b4%e5%9f%97-%e6%88%90%e6%96%87%e9%9d%92%e6%96%b0%e5%8b%9d%e5%9c%b0 |accessdate=2021-08-28 |work=明報 |date=2021-08-28 |archive-date=2021-12-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224125508/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10828/s00004/1630088124624/%E5%92%96%E5%95%A1%E5%BA%97%E9%80%B2%E9%A7%90%E6%B7%B1%E6%B0%B4%E5%9F%97-%E6%88%90%E6%96%87%E9%9D%92%E6%96%B0%E5%8B%9D%E5%9C%B0 |dead-url=no }}</ref>
1980年代曾為報紙撰寫本地旅遊故事的方志研究專家沈思先生於2018年接受有關地名由來的訪問時表示,早於鴉片戰爭前已經有「深水埗」這地名出現在文獻中,而於1898年,於《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深水埗就是當時人口密度最多的地區<ref>{{Cite web |url=https://bkb.mpweekly.com/cu0001/20180301-68027 |title=【真本土】深水埗命名因為水夠深?方志研究專家沈思拆解地名由來 |access-date=2018-03-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312083955/https://bkb.mpweekly.com/cu0001/20180301-68027 |archive-date=2018-03-12 |dead-url=yes }}</ref>。
區內人物:
* [[列航飛]]博士 (故): 一九六二年創立[[華夏書院]], 2018年故
* [[司徒宏]]:[[宏德船廠]]東主
* [[馮檢基]]: 政壇人士
( 以上資料參考:《深水埗風物志》)
* 司徒惠: 工程師
* 李雨夢: 香港《蘋果日報》女記者
區議員:
* 袁海文(民主黨)
* 冼豪輝(公民黨)
* 譚國僑(民協)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深水埗''' </p>
|-
|<center><img src="https://1.bp.blogspot.com/-7Cmb46aczU8/WjHUPCGVmkI/AAAAAAAAA08/IF_PS-3N0tYS2jQOKCLjNv4foc8vTXMHwCLcBGAs/s1600/DSC00095.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olatours.blogspot.com/2017/12/HONGKONG-ShamShuiPo.html 圖片來自blogspot]
</small>
|}
'''深水埗'''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有着悠久的歷史。當中「埗」、「埔」及「埠」三字相通,意思是深水而無淺灘的海灣<ref>{{Cite web|url=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40216/20860|title=說南蠻|accessdate=2018-08-17|author=陶傑|date=2014-02-16|publisher=壹週刊|archive-date=2018-08-17|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817225510/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40216/20860|dead-url=no}}</ref>,皆解作碼頭,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一個深水碼頭。
== 地域及地名错乱 ==
深水埗包括[[深水埗區]]原有臨近海傍的一部分,大致上以[[長沙灣道]]、[[東京街]]和[[南昌街 (香港)|南昌街]]為界,1970-80年代以[[通州街]]為海岸綫,其後因應填海工程而成為現今模樣。欽州街至[[東京街]]則為'''深水埗'''與[[長沙灣]]的過渡地帶,故此[[深水埗區議會]]的[[長沙灣 (選區)|長沙灣選區]]大部份屬於'''深水埗'''範圍。深水埗與[[塘尾]]、[[石硤尾]]、[[長沙灣]]、[[荔枝角]]、[[昂船洲]]等地在行政區劃上同屬[[深水埗區]],但沒有明顯分界而且互相交接,加上興建[[香港地鐵|地鐵]][[荃灣綫]]時,區內的車站沒有按照其所在地的地名進行命名,區內設施亦有類似情況,因此市民經常出現混淆,將[[深水埗區]]內非深水埗的地方誤作深水埗的一部分。
==歷史==
過去數十年香港不少地區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其中[[大埔區]]更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所以深水埗也可能在新石器时代已經有人類定居和活動。隨着[[李鄭屋漢墓博物館|李鄭屋漢墓]]的出土,可以確定深水埗地區起碼於[[東漢]]時代就有人類定居。
據舒懋官主编的[[新安縣志]]記載,清代[[嘉慶]]年間,[[九龍半島]]的[[深水埗區]]內已有「深水莆」(亦作「深水埔」,亦即現今的深水埗)、「[[長沙灣]]」等村落。1898年[[大英帝國|英國政府]]與[[滿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港英政府]]在取得[[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的土地,其後1930年代將界限街以北的深水埗、[[長沙灣]]、[[荔枝角]]及[[九龍塘]]一帶歸入九龍範圍,並命名為「[[新九龍]]」。
進行市區發展之前,深水埗一帶已經有不少村落,有位於北部的[[元洲]]村,東南的[[田寮村]],西面的[[菴由村]](大約位於今天的福華街),以及西北的[[馬龍坑村]]。至於深水莆甚麼時候改名爲「深水埗」則難以稽考。1912年以前,政府並未熱衷於發展深水埗區,區內主要的道路設施僅有1902年建成的[[大埔道]]及其後建成的[[青山道]],其餘發展則由私人發展商小規模進行,如[[南昌街 (香港)|南昌街]]至[[桂林街]]一帶的填海工程。數十年前,深水埗曾稱作「深水埔」。時至今日,深水埔[[街坊福利會]]仍然以「深水埔」爲名。
現今深水埗已經成為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人口密度非常高,區內有業主經營[[劏房]]、棺材房以至[[籠屋]],部分居所生活環境惡劣。商業活動發達,並已經成為電子產品、潮流玩意、服裝配飾、古玩玉石等多方面商品集中地。而[[西九龍填海區#深水埗西|深水埗西]]填海區[[深旺道]]一帶亦陸續發展高密度的住宅區,區內亦有零星的重建項目,改變外界對深水埗傳統[[唐樓]]集中的印象,加上近年在[[大南街]]和[[黃竹街]]一帶並陸續有多家咖啡店、家居精品小店以及藝術畫廊進駐,成為了年輕人的「打卡」勝地。<ref>{{cite news |title=咖啡店進駐深水埗 成文青新勝地 |url=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10828/s00004/1630088124624/%e5%92%96%e5%95%a1%e5%ba%97%e9%80%b2%e9%a7%90%e6%b7%b1%e6%b0%b4%e5%9f%97-%e6%88%90%e6%96%87%e9%9d%92%e6%96%b0%e5%8b%9d%e5%9c%b0 |accessdate=2021-08-28 |work=明報 |date=2021-08-28 |archive-date=2021-12-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1224125508/https://news.mingpao.com/pns/%E7%B6%93%E6%BF%9F/article/20210828/s00004/1630088124624/%E5%92%96%E5%95%A1%E5%BA%97%E9%80%B2%E9%A7%90%E6%B7%B1%E6%B0%B4%E5%9F%97-%E6%88%90%E6%96%87%E9%9D%92%E6%96%B0%E5%8B%9D%E5%9C%B0 |dead-url=no }}</ref>
1980年代曾為報紙撰寫本地旅遊故事的方志研究專家沈思先生於2018年接受有關地名由來的訪問時表示,早於鴉片戰爭前已經有「深水埗」這地名出現在文獻中,而於1898年,於《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後,深水埗就是當時人口密度最多的地區<ref>{{Cite web |url=https://bkb.mpweekly.com/cu0001/20180301-68027 |title=【真本土】深水埗命名因為水夠深?方志研究專家沈思拆解地名由來 |access-date=2018-03-1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312083955/https://bkb.mpweekly.com/cu0001/20180301-68027 |archive-date=2018-03-12 |dead-url=yes }}</ref>。
區內人物:
* [[列航飛]]博士 (故): 一九六二年創立[[華夏書院]], 2018年故
* [[司徒宏]]:[[宏德船廠]]東主
* [[馮檢基]]: 政壇人士
( 以上資料參考:《深水埗風物志》)
* 司徒惠: 工程師
* 李雨夢: 香港《蘋果日報》女記者
區議員:
* 袁海文(民主黨)
* 冼豪輝(公民黨)
* 譚國僑(民協)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