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9
次編輯
變更
音訊
,無編輯摘要
*不論是從電腦或 CD 播放器將數位訊號輸出至 DAC,均需透過「數位傳輸介面」傳輸,常見的有以下幾種:S/PDIF、USB、 Firewire、AES/EBU、HDMI、 乙太網路線等, 其中又以 S/PDIF 及 USB 在家用音響界最為普遍,以下將簡單介紹這兩種介面的應用。
*S/PDIF 的全名為 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connect Format, 是 Sony 與 Philips 這二大製造業巨頭在 1980 年代為家用器材所制定出來的數位訊號傳輸介面,主要應用於 CD 播放器。
**同軸與光纖 (如下圖) 所傳輸的信號都是 S/PDIF 格式,是相同種類的數位資料,只是使 用的接頭形式不同而已。
*USB介面則是由 Intel 與 Microsoft 於 1990 年代倡導發起,其開發的最初目的並不是用來傳輸數位音樂,主要應用於電腦。發表初期普及度遠不如 S/PDIF,因此早期的 DAC 多配備 S/PDIF 介面。
*幾乎每台電腦、智慧型手機都配有 USB 介面,隨著這些電子裝置的盛行,USB 的普及度也大幅提升,甚至超越 S/PDIF 介面。
*讓兩端同步發送與接收最簡單的解決方式,就是發送端把資料(Data)與時脈(Clock)同時傳給接收端,告知接收端發送的頻率是多少,接收端即依照此時脈的頻率接CM 收資料
*USB 介面當初設計時只能單獨傳輸 Data,無法同步傳輸 Clock,因此發送端與接收端須有各自的 Clock,兩端各依照自己的 Clock 工作,稱為「非同步模式」。
*想像棒球場上,投手與捕手之間要培養默契,傳遞訊號就像是投手(發送端,電腦)與捕手(接收端,USB DAC)之間的丟接球,為了維持兩者之間的工作順暢,USB Audio 與電腦間協定出三種傳輸模式:自由傳輸模式(Synchronous)、 改良的自由傳輸模式(Self Adaptive)與迴授式傳輸模式(Asynchronous) 。*自由傳輸模式--就像投手與捕手矇住眼睛耳朵,並在投捕手之間架一座供球傳輸的軌道,雙方約定好開始的時間點以及傳、接球的速率,各自根據自己的時鐘默數節奏,依照「默契」傳球。**這種模式的設計最為簡單,但如果兩者的時鐘快慢不一致,一段時間之後,便可能產生傳太快導致漏接、或是因為傳太慢而撲空的問題。對於音質要求不高的 USB 揚聲器,所使用的便是此類模式的產品。*改良的自由傳輸模式--各項條件與自由傳輸模式相同,不同的是換了個會自動調整接球頻率的捕手。**投手依然遵照約定,按照自己默數的節奏丟球;但捕手在接球時多了點訣竅,如果漏接了球,便隨時微調自己的接球頻率。**捕手並不是每次都可以猜中投手的投球節奏,不停調整接球頻率的結果,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迴授式傳輸模式--也稱為「非同步傳輸」。投手、捕手依舊矇著眼,但不同的是投手張了耳、捕手開了口。**捕手一邊接球、一邊開口數拍子;投手聽到捕手唸的拍子,修正自己的節奏再投球出去。**理論上這是最好的方式,如果還能給捕手再配 個「名錶」(優質的振盪器、甚至是原子鐘), 正是我們所期待的正確傳輸資料、低失真的理想狀態。*電腦扮演的角色就像投手,在迴授式傳輸模式下,不但要尋找一個會開口數拍子的捕手(USB DAC),也要確定自己的電腦聽得懂拍子。**並非每台電腦的作業系統都會聽拍子,此時只能仰賴工程師在軟體上另闢出路,自行開發 DAC 專屬的驅動程式,協助您打開投手的耳朵。**由於作業系統版本眾多,與其他應用程式間的相容性也是一大問題,「迴授式傳輸模式」(Asynchronous)產品架構複雜,軟體 開發成本高,因此多使用於高階的產品 。<ref name="SoundBody">{{cite web |url=https://soundbody-audio.com/1002/?v=be50e6de11f8 | title= <知識家> 搭起數位類比的橋樑,你不可不知的DAC | language=zh | date=2018-10-24 | publisher=SoundBody | author=Susan 珊迪、林彥君修訂/書世豪 | accessdate=20192022-01-2230}}</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File: 青木宣親音訊.jpg png | thumb | 300px | 青木宣親 音訊 <br> [httphttps://sports.ltnsoundbody-audio.com.tw/news/breakingnews1002/1954901 ?v=be50e6de11f8 原圖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