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香港科学馆

增加 18,833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8D8E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香港科 学馆.jpeg|有框學館''' </p>| -|<bigcenter> 香港科学馆</big>[http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resource01-proxy.cdnulifestyle.sohucscom.comhk/res/v3/image/content/images2370000/201811222373064/5049d49d8d78425e83e7ecc54300a50dE2671_1024.jpeg 原图链接]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zone.sohuulifestyle.com.hk/article/a2373064/277089069_260697 来自 %E9%A6%99%E6%B8%AF%E7%A7%91%E5%AD%B8%E9%A4%A8%E6%8E%A8%E5%85%A8%E6%96%B0%E6%81%90%E6%87%BC%E9%AB%94%E9%A9%97%E5%B1%95%EF%BC%81%E5%85%8D%E8%B2%BB%E7%8E%A9%E3%80%8C%E6%81%90%E6%87%BC%E9%AC%A5%E5%AE%A4%E3%80%8D%EF%BC%9F 搜狐 的图 來自ulifestyle]]]</small> |}
'''香港科 学馆學館''' (英语: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簡稱'''科學館''', 是[[香港]]一所以 [[ 学为 學]]為 的[[博物 ]],位 於[[ 龍]][[ 尖沙咀 東]] ,毗 [[香港 史博物 ]],其前身 為[[ 漆咸道 军营 軍營]] [[ 及文化事 ]] 管理。2005年全年,香港科 学馆参观 學館參觀 数达92數達92.7 人次,是康文署 下十多 博物 中,每年平均 参观 參觀 人次最多的博物 馆。 到2015/16财务年度则接待多达1,124,887人次
香港科学馆楼高4层(包括地下),共16个展区,楼面总面积为13500平方米,拥有约500件展品,覆盖各不同种类之[[科学]],其中约十分之一展品可供参观者亲自操作。而整个科学馆大楼,是一个灵活的网络结构。在馆外,灰色的柱梁便是这个[[网络]]中的结构性建筑,[[粉红色]]的砖墙部分可以按需要而改建,使科学馆在日后扩建或修改展览场地时,毋须大幅更改结构<ref>[https:到2015//www.sohu.com/a/339137516_100023095 世界十大科技馆香港科学馆,香港孩子都喜欢这里],搜狐,2019-09-06</ref> 16財務年度則接待多達1,124,887人次
香港科學館樓高4層(包括地下),共16個展區,樓面總面積為13500平方米,擁有約500件展品,覆蓋各不同種類之科學,其中約十分之一展品<ref name="one">{{cite web|url= 馆徽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st/chinese/welcome.htm|title=展廳導覽|author=香港科學館網頁|accessdate=2007年4月22日|date=2007年2月28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1117050315/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st/chinese/welcome.htm|archivedate=2004年11月17日}}</ref>可供參觀者親自操作。而整個科學館大樓,是一個靈活的網絡結構。在館外,灰色的柱梁便是這個網絡中的結構性建築,粉红色的磚牆部分可以按需要而改建,使科學館在日後擴建或修改展覽場地時,毋須大幅更改結構。
== 館徽 ==香港科 学馆 學館 徽是以[[ 色]][[等 三角形]] [[ 反白 ]][[ ]] 有一 红点 紅點 [[ 橙色 ]] 笔画组 筆畫組 成的 设计 設計 。三角形和 形是[[数学]] 數學 上的基本 案。反白的半 虽无 雖無 外框,但人仍能 它分辨出 是生命科 中的有趣 象。 三角形及半 形亦同 代表科 学馆顶 學館頂 部的[[ 圆锥圓錐體]] 塔及半球形塔。
徽上 红点 紅點 笔画 筆畫 代表 镇馆 鎮館 展品 能量 航天飞机” 穿梭機」 球和[[轨 ]] 。具 感的 笔画 筆畫 反映出科 学馆 學館 展品及活 动蕴 動蘊 含的 趣、 激及 启发 啟發
徽展示出 简洁 簡潔 明及富 代的形像。 重的[[ 三角形]]与 反白的半 形配上大 气势 氣勢 ,予人一 具吸引力的[[视觉]]动 視覺動 感。 徽同 亦反映出 代科 学馆 學館 新精神 与创 與創 艺术 藝術 共冶一 的特
现时 現時 学馆 學館 徽在2001年 始使用。
== 史==香港科學館早於1976年<ref name="two">{{Cite book zh | author = 香港科學館編輯委員會編輯 | title = 香港科學館導覽指南 | location = 香港 | publisher = 香港市政局出版,ISBN:962-7797-01-4 | date = 1993 |}}</ref> 由現時已解散的[[市政局 (香港)|市政局]]計劃興建,並於1980年代完成進一步研究,選址[[九龍]][[尖沙咀東]]。1988年2月1日正式開始興建香港科學館,建築由[[巴馬丹拿]]公司負責設計<ref>{{Cite web|title=Hong Kong Science Museum|url=https://web.p-t-group.com/en/project-detail.php?projects_id=302|accessdate=2020-01-30|author=|date=|format=|publisher=P&T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Ltd.|language=en}}</ref>,由[[禮頓建築]]承建,於1990年11月8日落成,並由[[英國]][[雅麗珊郡主]]主持香港科學館落成典禮,並於1991年4月18日正式啟用,由時任[[港督]][[衛奕信]]爵士主持揭幕儀式,總建築開支為3億4千萬。科學館同時獲得1990年[[香港建築師學會]]建築設計優異獎。
而與科學館一同興建、位於科學館西面(即漆咸道軍營舊址)的 香港科 学馆早于1976年 由现时已解散的 學館休憩公園,因 市政局 计划兴 ,并于1980年代完成进一步研究,选址[[ 九龙香港歷史博物館]]新館而在1997年拆卸,而原先放在該處展出的九鐵313號舊車卡,亦因而要遷往茶果嶺政府垃圾車車廠停放,至2017年因[[ 尖沙咀將軍澳藍田隧道]] 东。1988年2月1日正式开始兴建香港科学馆,建筑由巴马丹拿公司负责设计,于1990年11月8日落成 工程 并由才獲安置到[[ 英国香港鐵路博物館]] 雅丽珊郡主主持香港科学馆落成典礼 并于1991年4月18日 並在兩年後 正式 启用,由时任港督卫奕信爵士主持揭幕仪式 入館 。科 学馆同时获得1990 學館外的露天廣場原有的噴泉裝置亦在2001 香港 時被改 筑师学会[[建筑设计]]优异奖 為花糟
== 而与科学馆一同兴建、位于科学馆西面 各層展廳 即漆咸道军营旧址 常設展覽廳 的香港科学馆<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1129/c1057及設施 ===== 能量穿-{}-23694080.html 梭機 === 能量穿-{}-梭機為 香港科 学馆联合内地举办“恐龙传奇” 學館最大展品,更是現時世界上同類型展品中最大的一件。能量穿-{}-梭機位於 覽廳中央,高22[[米 (單位)|米]], 人民网,2013並分甲塔、乙塔及接駁廊三個部分,軌道全長超過1.6[[公里]]。圆球经过其中最長的路線回到甲塔要90秒。能量-11{穿梭機}-29</ref>休憩 會利用約24個由[[合成纖維]]製成、重2.3 斤、[[直徑]]19厘米的紅色圓球(啟用初期 因市政局兴建香港历史博物馆新馆而在1997年拆卸。科学馆外 圓球的顏色為紅、藍、綠),由中央電腦控制 露天广场原 開關裝置及軌道選擇裝置將圓球 系統地送往不同軌道滾動,並令各種[[樂器]]產生各種不同 聲音、[[ 喷泉霓虹燈]] 装置亦在2001年时被改 及部份設施的移動,表達出[[勢能]]轉化為[[動能]]、[[聲能]]及[[光能]]。能量穿-{}-梭機只會於特定時間運行。能量太空梭由美國公司[[West Office]]負責設計和Ride & Show Engineering, Inc.負責 为花糟 造,並由香港蜆殻有限公司贊助。每次啟動時,都會暫時關閉能量穿-{}-梭機甲塔和乙塔下面的常設展覽廳以確保所有人安全
== 视频==設施===<center> 香港科学馆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参观香港科学馆</center><center>{能量穿-{#iDisplay:j0197ejopf8|560|390|qq}}</center>-梭機原有以下設施,但有部分設施現已被改動或拆除:*[[阿基米德螺旋]](已停用)*提升鏈*[[圓錐形]][[螺旋]]*[[圓柱形]]螺旋*[[加速]]*[[自由下墜]](已停用)*大回環*波動器(已拆除)*空中飛球*數球器*複[[鐘擺]]*重力井*搖擺弧*帆翼鐘擺(被鋸開一半)*[[木琴]]*波浪軌道*之字形軌道*管鐘*小方旗(已拆除)*霓虹燈*搖滾軌道*[[鼓]]*[[鐘]]*[[鑼]]*收集站
<center>香港科学馆8.16</center>====開放時間====<center>{{#iDisplay*星期一、二、三及星期五:10:q0321td70cp|560|390|qq}}</center>30、13:00、15:00及17:00(共4場)*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1:00、13:00、15:00及17:30(也是共4場)
== 参考文献= 常設展覽廳 ======= 地下 ====2013年9月6日起,因進行「巨龍傳奇」展覽,地下除展覽廳賽馬會環保廊正常開放之外,地下其餘展覽廳已改建為臨時展場,當中力學廳展品會移至2樓。展覽於2014年4月結束後,生命科學廳進行改善工程,關閉至2016年8月。2017年4月21日起,因進行「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永生傳說 — 透視古埃及文明」展覽,光學廳、數學廳、力學廳及鏡子世界暫停開放。
* [[力學]]廳:介紹[[力]]與[[運動]]的關係,並設有[[人力踏輪]]、[[彈球]]、[[釘床]]、[[齒輪拼圖]]、[[滑輪]]、[[混沌鐘擺]]等展品。(於能量穿-{}-梭機運行時會暫時關閉)
* [[聲學]]廳:介紹[[聲音]]的特點,2007年4月,一度搬至[[生命科學]]廳,到2020年再次遷回原位置。
* [[光學]]廳:介紹光的特性和[[幻像]]
* [[鏡子]]世界:展廳內大部份的展品原是2002年特備展覽《鏡花緣》之展品,由多面平面鏡子組合而成,經過巧妙的設計和不同的拼合,便會產生奇特的反射效果。
* [[數學]]廳:讓參觀者發掘數學的奇妙,在2003年設立腦筋挑戰站,大部分展品取消,到2021年4月搬遷至2樓交通廳範圍。
* 賽馬會環保廊:於2010年10月開放,由環保大使小企鵝帶領遊人參觀40件互動展品,當中涵蓋10個環境保育主題,讓參觀者建立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 生物多樣性展廳:於2016年9月2日開放,設「本地生物多樣性」、「世界生物多樣性」、「時光變遷」和「自然實驗室」四個主題展區。
* 生命科學廳:原為館內最大展覽廳,2013年9月6日起,因進行「巨龍傳奇」展覽,改建為臨時展場,其後進行改善工程,到2016年8月才重新開放。
 
====1樓====
* 導覽廳:導覽廳即科學館的大堂,位於科學館的正門,屬免費參觀展覽廳,並會不定期舉行展覽。
* 資源中心:在2004年增設,位於科學館的大堂,提供各種科學書籍、雜誌、電腦及影音器材。
* [[磁]][[電]]廊:原稱磁與電廳,翻新後的磁電廊於1999年11月1日開幕<ref name="three">{{cite web|url=http://hk.science.museum/newgallery/emg/index.html|title=首頁|author=香港科學館磁電廊網頁|accessdate=2007年4月22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518094243/http://hk.science.museum/newgallery/emg/index.html|archivedate=2007年5月18日}}</ref>,磁電廊介紹電流及磁場等知識。它於能量穿-{}-梭機運行時會暫時關閉。
* [[地球科學]]廳:在2021年4月23日對外開放,展出約30組互動展品、模型和場景裝置,解釋火山爆發、地震、海嘯等自然現象的成因,以及颱風的威力。當中包括颱風模擬室,讓參觀人士親身體驗每小時120公里風速的威力。
 
====2樓====
*[[電訊]]廊:原稱通訊科技廳,設有7個展區介紹由古至今人類的通訊方法,部份展品由[[香港電訊]][[電訊堡]]提供
*[[交通]]廳:展出[[國泰航空]]退役的[[道格拉斯DC-3|DC3飛機]],是館內第一件安裝展品(1989年安裝);廳內亦設有飛行模擬器(已拆除)及模擬駕駛,並介紹空中、陸上及水上交通的科技。該處的水池設有鄭和寶船航行示範,到2020年4月未清拆。<ref>{{cite web |title=鄭和寶船後會有期 |url=https://www.facebook.com/hkscm/photos/3568026423267668 |publisher=香港科學館 facebook |accessdate=2021-04-23}}</ref>
*[[食品科學]]廳:主要介紹各種[[食物]]的成分及健康飲食。設有食物劇場,介紹各種[[食物]]的製作過程。
*[[家居科技]]廳:介紹各種家居用品、[[電器]]用品的運行情況。
*[[數學]]廳:原本為水池,到2020年移平後設立腦筋挑戰站。而數學廳原本位於地下。
 
==== 3樓 ====
*[[能源]]效益中心:原稱能源廳,介紹現時地球上的各種能源,及介紹各稱電器。展廳預計於2016年1月7日起永久關閉,以騰出空間進行新展廳工程。
*兒童天地 : 設有讓兒童玩樂的科學展品,讓小朋友開始接觸科學的地方。有[[肥皂泡]]、[[泡泡競賽]]、[[火車輪]]、[[輕功漫步]]等展品。兒童天地於2006年初被移至[[生命科學]]廳,到了2010年,兒童天地暫時關閉。2011年部份展品移至3樓(原本餐廳位置),到2016年1月7日起開始關閉,進行新展廳工程。新「兒童天地」已於2017年4月7日開放。
 
=== 特備展覽廳及演講廳 ===
特備展覽廳面積約745平方米<ref name="six">{{cite web|url=http://hk.science.museum/about/hiring.htm|title=場地租用|author=香港科學館網頁|accessdate=2007年4月22日|date=2007年2月28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422205356/http://hk.science.museum/about/hiring.htm|archivedate=2007年4月22日}}</ref>,定期展出各種不同的科學展覽。本特備展覽廳於2004年前曾舉辦一年一次的聯校科學展覽,但由第37屆聯校科學展覽開始,展覽移師[[香港中央圖書館]]。特備展覽廳曾展出多個大型展覽,包括:中國航天科技成就展、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展等展覽。而演講廳則提供295個座位,並經常舉辦免費科學講座。
 
==已關閉展廳及展品==
====氣象廳====
位於地下,介紹各種不同的[[氣象]]及展示沒有破壞力的[[龍捲風]],但因安裝新展品,全部展品均已在2007年7月被拆除。
 
====地理廳====
位於地下,介紹[[地球]]上的[[地理]]及[[香港地理|香港的地理環境]],但因安裝新展品,全部展品均已在2007年7月被拆除。
 
====[[水]]與[[波浪|波]]廳====
位於地下,原展出水的特性及波浪的形成等展品,但因專題展覽廳進行擴建,水與波浪廳全部展品已於2006年8月24日拆卸。
 
====電腦與機-{}-械人廳====
位於一樓,原展出各種電腦設備(如:電腦音樂室、[[晶片]]開闢、晶片生產過程、聲控老鼠等(共9個))及機-{}-械人,並設有機械人護衛、機-{}-械人[[迷宮]]、機-{}-械單車手等展品。但在1998年被「職業安全健康展覽廊」取代大部份展品,改稱為「電腦廳」。到了2007年,「電腦廳」部份範圍列入「職業安全健康展覽廊」擴建部分,只剩下電腦實驗室。到了2010年,電腦實驗室已關閉,該展廳完全消失。
 
====磁與電廳====
位於一樓,現已由磁電廊於1999年10月26日取代,並提供由[[法國科學工業城]]製作的展品,與磁與電廳類似,但卻取消了電磁示範。
 
====建築工程廳====
建築工程廳位於2樓,介紹古代的[[建築]]方法,至現今的建築成就。其中設有一條[[懸臂橋]],並屬建築工程廳中最大的展品。其中,並有一展品介紹擺動的橋,介紹[[塔科馬海峽吊橋]]的倒塌及倒塌原因。但因2000年8月舉辦「中國太空科技成就展」展覽<ref>[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008/17/0817145.htm 中國航天科技成就展下周於科學館舉行]</ref>,建築工程廳全部展品被拆除。
 
====通訊科技廳====
通訊科技廳位於2樓,大多展出與通訊科技有關的模型,如:[[微波]]、[[電話桿]]等模型展品,亦有像電話、電視和錄影帶的標準操作展品。由於2000年8月至10月期間舉辦「中國太空科技成就展」展覽,全部通訊科技廳的展品被拆除。並於展覽後進行翻新工程,終於在2005年下半年分階段開放電訊廊,歷時4年才翻新完成。由通訊科技廳翻新至電訊廊,只剩下人手接線總機展品,其餘均為新展品,部分展品由[[電訊盈科]][[電訊堡]]提供<ref name="nine">{{cite web|url=http://hk.science.museum/about/hiring.htm|title=電訊廊|author=香港科學館網頁|accessdate=2007年4月22日|date=2005年9月16日|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422205356/http://hk.science.museum/about/hiring.htm|archivedate=2007年4月22日}}</ref>。
 
====能源廳====
能源廳位於3樓,大多展出日常使用的[[能量]]來源及消耗量,並介紹[[電力]]生產的方法及供應情況。在1996年便改建為能源效益中心,並加設多項有關[[節約能源]]的展品。
 
====能源效益中心====
於1996年開放,介紹現時地球上的各種能源,及介紹各稱電器。展廳已於2016年1月7日起永久關閉,以騰出空間進行新展廳工程。
 
====兒童天地====
設有讓兒童玩樂的科學展品,讓小朋友開始接觸科學的地方。到2016年1月7日起開始關閉,進行新展廳工程。新「兒童天地」於2017年4月7日開放。
 
====[[職業安全]]健康展覽廊====
位於1樓,在1998年加設,介紹各種職業的安全知識,並設有立體影院。到了2008年新建「擴增實境」部份,展示建築工地的安全措施。展覽廊在2018年關閉,改為地球科學廳。
 
====科訊廊====
在2003年增設,最初設於2樓,屬全科學館最小展廳,僅佔50平方米,定期介紹不同的科技,2012年起遷至1樓前電腦實驗室之位置。展廳在2018年關閉。
 
====新展品區====
設於2樓的小型展覽廳,展示由科學館構思、設計和製作的互動展品,並會定期更新主題。新展品區的設立是希望透過一個嶄新的平台,讓觀眾率先嘗試使用最新設計的互動展品,收集觀眾對展品的意見,進而改良它們的設計,並隨後將受歡迎的展品移到相關主題的展覽廳內繼續展出。2010年代初期設置,第一個展覽為展出五件與「力學及運動」有關的展品。展廳在2018年關閉。
 
===被縮小展廳===
1995年,因3樓展覽廳改為能源效益中心,食品科學廳及家居科技廳則移至2樓交通廳北端,同樣地受到面積的限制,食品科學廳及家居科技廳,交通廳部分展品取消。
 
2003年,因[[力學]]廳附近興建一條連接1樓至地下的樓梯,[[力學]]廳部份展品取消。
 
2006年初,因[[聲學]]廳及兒童天地改建為「鏡花緣」(後來部分設施改裝後成為永久展廳「鏡子世界」),兒童天地被移至[[生命科學]],同樣地受到面積的限制,部分展品取消。
 
2007年3月,因新增「幻影」展覽,電腦音樂室、聲控老鼠、條形碼、視像會議展品及電腦劇場設施取消。
 
===被改建或取消的重要展品===
*迷宮:位於'''兒童天地'''內,早期設有繩網、隧道、吊橋和滑梯等設施。但在1998年因有兒童在該處發生意外,原有設施拆卸,只剩基本設備結構。到了2003年初,因兒童天地改建,設施取消。
 
*機-{}-械人護衛:位於'''電腦與機-{}-械人廳''',機-{}-械人護衛能夠不停地在預定範圍內巡邏,是科學館中其中一項最受歡迎的展品之一。由於維修成本昂貴,到了2000年初被取消。
 
*冒險號飛船:早期位於'''交通廳''',透過科技控制整座影院的運動,製造出身歷其境感覺。因交通廳在1995年進行改建冒險號飛船搬遷至'''生命科學廳'''。到了2003年初取消。
 
==批評==
===展品過時===
有線於2012年1月報道科學館開館即將21年,不過部份展品已經很舊。其中展品「風洞示範」已損壞4-5年,但因有零件損壞而不能修復,只能繼續放在該處。
 
科學館館長表示由於科學定律不變,有關展品不需要經常更換,不過關於科技的展品就需要經常更換,但未必做到。至於一些經常壞的展品,館長指館內有681件展品,2011年維修次數達10,600多次,平均每日有30件展品要維修。館長亦表示80%展品三日內可以修復,到2015年會加開兩個新展廳,亦正研究使用旁邊的停車場擴建。<ref>[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news_video/index.php?news_id=376481 有線新聞:科學館開館廿一年展品陳舊]</ref>
 
==未來發展==
早於香港科學館建館時,館方已預留了地方作為該館第二期的發展用途,現時作為[[停車場]]之用。第二期建築物面積為8,000平方米,預計耗資2億港元,正等待政府批准撥款。而館方正計劃增設的永久展覽包括「鏡花緣」、「環保廊」及「安全健康科學廊」。「鏡花緣」曾在2002年展出,參照[[清朝]]著名小說《[[鏡花緣]]》,以[[鏡]]及[[光學]]為主題。「環保廊」由[[香港賽馬會]]贊助,介紹[[環保]]知識,展品包括模擬的[[水族館]]。「安全健康科學廊」則是由[[職業安全健康局]]協助設立,介紹職業安全常識。唯擴建工程一直未能成事。
 
到2014年4月,總館長薛雯透露,有五個展廳已列入更新計劃,原有生命科學廳當中3分1空間會被翻新成「生物多樣性展廳」,位於3樓的「兒童天地」展廳更新工程料在2015年尾至2016年初相繼竣工,涉及1,800多萬元。
 
館方在2018年12月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翻新另外三個展廳,包括將生命科學廳部分範圍改為古生物展廳,展示史前恐龍和海洋生物;一個介紹地震、海嘯等天文現象的地球科學廳;以及重整展出多年的交通廳、家居科技廳和食品科學廳,以至將電訊廊改為創科廊,料每個展廳需要2000萬元翻新。
 
[[201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擴建香港科學館及香港歷史博物館的計劃<ref>{{Cite web|title=Legislative Council Panel on Home Affairs: Pre-construction Activities for Expansion of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and 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url=https://www.legco.gov.hk/yr19-20/english/panels/ha/papers/ha20191209cb2-318-9-e.pdf|access-date=2021-12-14|author=Home Affairs Bureau,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date=2019-12-09|format=PDF|publisher=Legislative Council|language=en}}</ref>,擬於科學館道和[[加連威老道]]交界(博物館私人停車場現址)增建1座附屬建築物,以及近漆咸道南的露天廣場另建兩座(其中近廣場樓梯的一座會連接舊有兩座博物館),同時美化現有博物館的立面。計劃由[[泰福畢建築設計諮詢]]擔任建築總顧問<ref>{{Cite web|title=Farrells has been appointed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and Hong Kong Museum of History|url=https://farrells.com/news_item/farrells-has-been-appointed-for-the-expansion-of-the-hong-kong-science-museum-and-hong-kong-museum-of-history|access-date=2021-12-14|date=2020-10-26|publisher=Farrells|language=en}}</ref>,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亦於2021年中聯同[[建築署]]舉辦「1+1設計比賽」,邀請香港建築師為擴建項目提供設計概念。
 
==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三及五:10:00-19: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00-21:00
 
*逢星期四(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全日休館
*聖誕前夕及農曆年除夕開放時間:10:00-17:00(適逢星期四除外,如2018年2月15日星期四,當天是農曆年除夕,但適逢星期四,故連同農曆年初一及初二,連休3天,而2月14日星期三則維持不變,10:00-19:00)
 
*票務處於開館時同時開放,休館前1小時停止售票(如當天開至19:00則18:00停止售票)
*2020年12月2日開始暫停開放(因應疫情關閉)
 
==入場費用==
常設展覽廳入場費:
*標準票:20元
*團體票:14元(20人或以上於同日參觀的團體之標準票特惠價)
*優惠票:10元(適用於殘疾人士(及一名同行照料者)及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
*由攜票的成人陪同參觀的4歲以下小童免費入場
*全日制學生免費入場
*逢星期三免費入場
*2016年8月1日起,香港科學館常設展覽免費開放予全日制學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
[[Category:博物馆]]
47,97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