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陈永灿

增加 12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陈永灿.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928552633&di=5f1c3d6113b9bfae6ade4d430a5e8fd3&imgtype=0&src=http%3A%2F%2Fjxsl.gov.cn%2Fupload%2F20120427034706390.jpg 原始图][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9%99%88%E6%B0%B8%E7%81%BF 来源百度]]]
人物履历编辑
<br>1980年09月至1985年07月,清华大学读本科,1985年7月获学士学位;<br>1985年09月至1990年08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读研究生,1990年8月获博士学位;<br>1990年10月至1992年09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博士后;<br>1992年10月至1993年11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研究生组长;<br>1993年12月至1995年12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教授,系研究生组长;<br>1995年12月至1997年02月,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Research Associate;<br>1997年03月至1998年07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副教授,水力学教研组主任;<br>1998年10月至1999年03月,The University of Tokyo,Visit Professor;<br>1998年08月至1999年03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水力学教研组主任;<br>1999年04月至1999年12月,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流海洋研究所副所长;<br>2000年01月至2001年02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br>2001年03月至2015年04月,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副教长等职位,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br>2015年05月至2018年07月,西南科技大学校长; <br>2018年07月至2018年09月,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br>2018年09月至,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任免信息==
正在研究中的主要项目
九五攻关项目"溪落渡水电站水垫塘优化布置与底板稳定性试验研究" 负责人之一(横向科研,1996-2000)
<br>"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 负责人之一(横向科研,1996-2000)<br>"三峡库区主要城市排污口典型污染带计算方法研究"(回国基金,1999-2001)<br>"溪落渡水电站泄洪洞龙落尾段数值分析"负责人(横向科研,2000-2001)<br>"三峡工程等关键技术研究" 负责人(校985项目,2000-2002)<br>"溪洛渡水电站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之一(校985预启动项目,2000-2002)
==主要论著==
陈永灿、冬俊瑞、王艳明. 三峡溢流坝下游冲坑流动特性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水利工程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水利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水利学会中国执委会副主任,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常务理事、高教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水工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力发电学报》编委会副主任。
==所获荣誉==
<br> 数字图象和PLIF技术及其测量射流浓度场的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 <br> 搞好中青年教师接班,提高水力学教学质量,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998) <br> 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1998) <br> 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1997) <br> 流体力学教学,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996) <br> 潮汐流动中污染物垂向排放的整区计算模型,北京市水利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996) <br> 感潮河段混合输移特性研究与应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 <br> 感潮河段混合输移特性研究与应用,清华大学基础性研究成果奖(1995) <br> 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奖一等奖(1994)、二等奖(1992、1993) <br> 非恒定流中污染混合区计算方法研究,清华大学基础性研究成果奖(1992) <br> 应用于双曲线方程的变区域有限元法,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 <br> 应用于双曲线方程的变区域有限元法,中国水科院科技进步论文一等奖(1988)
6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