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6
次編輯
變更
偃月刀
,创建页面,内容为“{{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偃月刀 </big> ''' |- | File:T018cccaf8a0eb22dfe.j…”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偃月刀 </big> '''
|-
|
[[File:T018cccaf8a0eb22dfe.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8cccaf8a0eb22dfe.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662417&sid=6876241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偃月刀属于长柄刀的一种。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兵器]]。刀身或柄头都有许多精细的雕刻。正因其重量较重,所以斩、劈的威力非同小可。但也因此,却不适用于战场杀敌,而成为训练、仪仗,或宫殿侍卫的武器。
青龙偃月刀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兵器,它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人们几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关羽应当使用这把刀,关于它的传说大家耳熟能详: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即便到今天,这种造型的刀仍被称作"关刀"或"关王刀"。可见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偃月刀
外文名称;
Crescent moon knife
出现时间;
宋朝
用途;
训练、仪仗,作为宫殿侍卫的武器
结构性能;
但历史上,关羽使用的并非是青龙偃月刀,而是类似于矛一类的兵器。遍查史书,三国时代无人曾使用"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中说到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很可能他使用的是矛,同时随身佩有短刀,以便对刺杀的敌将进行斩首。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是一种附会,为的是使人物的英勇形象更加丰满,其实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宋代《武经总要》中就有这种刀的绘图。这种宽刃大刀的制造工艺在三国时还不成熟,很难造出。三国时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在1米左右,东吴的刀长60多公分,蜀国的刀则长1.2米以上,有坚厚的刀背和单侧刃,不再有锐利尖锋,而且一般都有环首,环首上的布条缠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杀时刀从手中脱落。
自西汉时起刀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传到朝鲜、日本。秦末农民起义经过楚汉相争之后,骑兵日渐增多,由于马速很快,想要毙伤敌人主要靠挥臂劈砍,而不是用剑向前突刺,快速冲杀的骑兵需要一种便于砍杀、不易折断的短兵器,用以取代重量较轻、只宜刺杀不宜砍杀的剑。这样一来,尖长的剑锋的作用不大了。虽然剑两侧都有刃,但是劈砍时只能用其中一侧的刃,另一侧的刃不但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使制造工艺更为复杂,剑的最厚部分在中脊,不但工艺要求高,劈砍时还容易折断。用剑刺杀还有一个缺点:因为当时马镫还没发明,骑兵在马上刺杀极容易把自己顶下马来。于是,自西汉时起就出现了环首的长刀,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劈砍的短柄兵器,一侧有刃,另一侧做成厚实的刀脊,同时去掉了锐利的长剑锋。厚脊薄刃不但从力学角度看利于劈砍,而且刀脊无刃,可以加厚,因而不易折断。所以,《释名》说:"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三国时环首刀已经普遍装备军队,其在实战中的地位超过了传统上的剑。当时的炼[[钢技]]术也有了重大发展,在此之前,上等的钢只有反复锻打而成的"百炼钢"。"百炼"是形容其多的意思。西汉晚期以后,随着炼炉的增大以及鼓风技术的改进,炉温提高,可以将铁熔化了。生铁可逐渐除碳变成熟铁,造刀、剑时,用生铁和熟铁糅合在一起,反复折叠锻打,乃是百炼成钢。在由生铁炼成熟铁的过程中,如工艺不够或原料较差,就炼成质量比较差的钢,有的环首刀就干脆是铁制的。这一时期优质钢刀的代表作品,应该是山东苍山发现的一把有纪年铭的长刀,全长111.5厘米,大约是一与三之比。刀身上饰着错金的火焰纹,并且有十八个错金的隶书刀铭:"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大刀吉羊宜子孙。"由此可以知道这把刀是汉安帝永初六年,即公元112年制造的。这把刀经过鉴定,是以含碳较高的钢为原料,经过反复多次锻打的。铭文中的"卅",即"三十炼",指将钢锻造后折叠锻打,这样反复锻打三十层而制成的。同时,这把三十炼大刀的刃部还经过了淬火。采用百炼钢造刀,大大提高了质量。
=='''配备状况'''==
百炼钢虽好,但成本高,费时久。曹操曾下令作百炼刀5把,耗时3年才造成,自己留了两把,另3把分给了3个儿子用来随身佩带。东汉晚期,炼钢技术出现决定性突破,发明了灌钢法,这一技术水平在全世界一直领先到十七世纪。所谓灌钢法,就是把生铁液淋灌在熟铁板上,再加以锻打,仅需几个昼夜就可以炼成品质令人比较满意的钢。这种钢虽然品质比百炼钢要差一些,但成本比百炼钢低了数倍以上。造刀技术的日趋精良使造刀业规模增大,一次造刀动辄上千。蒲元为刘备造刀5000口,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3000口,其淬火技术已十分先进。当甘宁百骑劫魏营归来后,孙权一次赏给甘宁刀百口。由于生产量大,铁环刀基本取代长剑,成为军中最主要的格斗短武器。
虽然青龙偃月刀在三国并未出现,但带有木柄的长刀却是可能有的,《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就称:"韦好使大双戟与长刀"。不过这一时期带柄长刀不是常见兵器,三国时将领使用的主要是长矛,如关羽、张飞、吕布等用的都是矛,取其突刺作用。
到了唐宋时期,长柄大刀已成为长兵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唐代有种被称为"陌刀"的长刀就常被使用,这种刀两面有刃,前边带尖,能刺能砍,极为凶悍。唐代名将李嗣业就是著名的陌刀将。宋代的长柄大刀形制多样,有掉刀、屈刀、笔刀、眉尖刀、戟刀等五花八门的名称和样式,当然,也有偃月刀。<ref>[ ],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偃月刀 </big> '''
|-
|
[[File:T018cccaf8a0eb22dfe.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8cccaf8a0eb22dfe.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662417&sid=6876241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偃月刀属于长柄刀的一种。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兵器]]。刀身或柄头都有许多精细的雕刻。正因其重量较重,所以斩、劈的威力非同小可。但也因此,却不适用于战场杀敌,而成为训练、仪仗,或宫殿侍卫的武器。
青龙偃月刀是整个三国故事中最为著名的兵器,它几乎与关羽融为一体,人们几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关羽应当使用这把刀,关于它的传说大家耳熟能详: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即便到今天,这种造型的刀仍被称作"关刀"或"关王刀"。可见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尊崇地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偃月刀
外文名称;
Crescent moon knife
出现时间;
宋朝
用途;
训练、仪仗,作为宫殿侍卫的武器
结构性能;
但历史上,关羽使用的并非是青龙偃月刀,而是类似于矛一类的兵器。遍查史书,三国时代无人曾使用"青龙偃月刀",《三国志》中说到关羽"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很可能他使用的是矛,同时随身佩有短刀,以便对刺杀的敌将进行斩首。
《三国演义》中说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是一种附会,为的是使人物的英勇形象更加丰满,其实偃月刀到宋代才出现,也叫"掩月刀",偃月,即半月的意思。宋代《武经总要》中就有这种刀的绘图。这种宽刃大刀的制造工艺在三国时还不成熟,很难造出。三国时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在1米左右,东吴的刀长60多公分,蜀国的刀则长1.2米以上,有坚厚的刀背和单侧刃,不再有锐利尖锋,而且一般都有环首,环首上的布条缠在手腕上,可以防止格杀时刀从手中脱落。
自西汉时起刀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传到朝鲜、日本。秦末农民起义经过楚汉相争之后,骑兵日渐增多,由于马速很快,想要毙伤敌人主要靠挥臂劈砍,而不是用剑向前突刺,快速冲杀的骑兵需要一种便于砍杀、不易折断的短兵器,用以取代重量较轻、只宜刺杀不宜砍杀的剑。这样一来,尖长的剑锋的作用不大了。虽然剑两侧都有刃,但是劈砍时只能用其中一侧的刃,另一侧的刃不但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使制造工艺更为复杂,剑的最厚部分在中脊,不但工艺要求高,劈砍时还容易折断。用剑刺杀还有一个缺点:因为当时马镫还没发明,骑兵在马上刺杀极容易把自己顶下马来。于是,自西汉时起就出现了环首的长刀,这是一种专门用于劈砍的短柄兵器,一侧有刃,另一侧做成厚实的刀脊,同时去掉了锐利的长剑锋。厚脊薄刃不但从力学角度看利于劈砍,而且刀脊无刃,可以加厚,因而不易折断。所以,《释名》说:"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三国时环首刀已经普遍装备军队,其在实战中的地位超过了传统上的剑。当时的炼[[钢技]]术也有了重大发展,在此之前,上等的钢只有反复锻打而成的"百炼钢"。"百炼"是形容其多的意思。西汉晚期以后,随着炼炉的增大以及鼓风技术的改进,炉温提高,可以将铁熔化了。生铁可逐渐除碳变成熟铁,造刀、剑时,用生铁和熟铁糅合在一起,反复折叠锻打,乃是百炼成钢。在由生铁炼成熟铁的过程中,如工艺不够或原料较差,就炼成质量比较差的钢,有的环首刀就干脆是铁制的。这一时期优质钢刀的代表作品,应该是山东苍山发现的一把有纪年铭的长刀,全长111.5厘米,大约是一与三之比。刀身上饰着错金的火焰纹,并且有十八个错金的隶书刀铭:"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大刀吉羊宜子孙。"由此可以知道这把刀是汉安帝永初六年,即公元112年制造的。这把刀经过鉴定,是以含碳较高的钢为原料,经过反复多次锻打的。铭文中的"卅",即"三十炼",指将钢锻造后折叠锻打,这样反复锻打三十层而制成的。同时,这把三十炼大刀的刃部还经过了淬火。采用百炼钢造刀,大大提高了质量。
=='''配备状况'''==
百炼钢虽好,但成本高,费时久。曹操曾下令作百炼刀5把,耗时3年才造成,自己留了两把,另3把分给了3个儿子用来随身佩带。东汉晚期,炼钢技术出现决定性突破,发明了灌钢法,这一技术水平在全世界一直领先到十七世纪。所谓灌钢法,就是把生铁液淋灌在熟铁板上,再加以锻打,仅需几个昼夜就可以炼成品质令人比较满意的钢。这种钢虽然品质比百炼钢要差一些,但成本比百炼钢低了数倍以上。造刀技术的日趋精良使造刀业规模增大,一次造刀动辄上千。蒲元为刘备造刀5000口,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3000口,其淬火技术已十分先进。当甘宁百骑劫魏营归来后,孙权一次赏给甘宁刀百口。由于生产量大,铁环刀基本取代长剑,成为军中最主要的格斗短武器。
虽然青龙偃月刀在三国并未出现,但带有木柄的长刀却是可能有的,《三国志·魏书·典韦传》就称:"韦好使大双戟与长刀"。不过这一时期带柄长刀不是常见兵器,三国时将领使用的主要是长矛,如关羽、张飞、吕布等用的都是矛,取其突刺作用。
到了唐宋时期,长柄大刀已成为长兵中的重要武器之一,唐代有种被称为"陌刀"的长刀就常被使用,这种刀两面有刃,前边带尖,能刺能砍,极为凶悍。唐代名将李嗣业就是著名的陌刀将。宋代的长柄大刀形制多样,有掉刀、屈刀、笔刀、眉尖刀、戟刀等五花八门的名称和样式,当然,也有偃月刀。<ref>[ ],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