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白水江镇

增加 8,780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align= center| '''<big>白水江镇</big>''' |- |<center>File:A61baeb1507849f1ad66789f3d22ca50…”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align= center| '''<big>白水江镇</big>'''
|-
|<center>[[File:A61baeb1507849f1ad66789f3d22ca50白水江镇.jpg|缩略图|居中]]</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47184833_9995855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白水江镇

'''行政区划代码''': 610727106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

'''地理位置''': 略阳县北部

'''面   积''': 155 km²

'''下辖地区''': 1个社区、8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大沙坝村

'''电话区号''': 0916

'''邮政区码''': 724302

'''火车站''':白水江站

'''车牌代码''': 陕F

'''人   口''': 657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
'''白水江镇''',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地处略阳县北部,东与五龙洞镇相邻,南与[[马蹄湾镇]]相接,西与[[西淮坝镇]]相连,北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千米 ,总面积155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10月31日,白水江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白水江镇常住人口为6578人。 2011年,白水江镇农业总产值4512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00万元。<ref>[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tjyqhdmhcxhfdm/2021/61/07/27/610727106.html 白水江镇2021年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2-02-02</ref>

==历史概况==
因位于嘉陵江上游,此段江水清澈见底,俗称白水江而得名。

南朝梁大同十一年(545年),曾设长举县。

清雍正元年(1723年),设白水江镇。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白水乡。

1949年12月,设白水江区,下辖9个乡。

1953年,改名江镇区,划出磨坝乡归城关区。

1958年,成立江镇公社,辖5个管理区。

1961年,又改为白水江区。

1984年,改设白水江镇。

1996年4月,撤区并乡建镇,仍设白水江镇,直属县管辖。

2001年12月,撤乡建镇,将青泥河乡并入白水江镇。<ref>[http://www.lueyang.gov.cn/lyxzf/lyzwgk/tjsj/tjgb/202111/281c81b086064b54925eb23e6016192c.shtml 略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略阳县人民政府.2022-02-02</ref>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白水江镇辖江镇1个社区,大沙坝、小河、甘溪沟、封家坝、麻柳塘、梁家湾、张家坪、权力、林家山、铁佛寺10个行政村;下设3个居民小组、4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白水江镇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大沙坝村。
===地理环===
'''位置境域'''
白水江镇地处略阳县北部,东与五龙洞镇相邻,南与马蹄湾镇相接,西与西淮坝镇相连,北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千米 ,总面积1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水江镇地处秦岭南麓,嘉陵江上游,属中山沟谷区。境内主要山峰有云台山、张口岩、青泥岭等,最高峰位于林家山,海拔1786米;最低点位于封家坝,海拔685米。

'''水系水文'''
白水江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及其支流青泥河、小河(洛河)等,其中嘉陵江从甘肃省徽县虞关乡土地庙进入白水江境内,由北向南流经大沙坝、甘溪沟、小河、封家坝村,河床平均宽度100米,境内流长22千米。

'''自然资源'''
白水江镇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主要有褐铁矿、高铁锰、沙金、石英石等。褐铁矿主要分布于甘溪沟、大沙坝、小河、张家坪等村。主要树种有栎类、华山松、漆类、柏类等20余种;野生动物主要有6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有野猪、麝、黄麂等。

'''自然灾害'''
白水江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滑坡、泥石流等。1981年、1990年两次特大洪涝灾害给当地群众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集镇两次搬迁重建。2008年“5·12”汶州特大地震波及该镇,32%农户住房受损,受灾农户1072户4086人,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4600万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白水江镇辖区总人口1032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86人,城镇化率8.6%。总人口中,男性5450人,占52.8%,女性4872人,占47.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5人。

截至2018年末,白水江镇户籍人口9873人 。

根据略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白水江镇常住人口为657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白水江镇农民人均收入5015元。

2018年,白水江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

2018年,白水江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5个。

'''第一产业'''
2011年,白水江镇农业总产值4512万元,比上年增长8.6%,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农业耕地面积2.8万亩,林地面积14.96万亩。

白水江镇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1年,白水江镇粮食生产4285吨。

白水江镇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烤烟、中药材、核桃等。

截至2011年,白水江镇累计造林1.2万亩,其中经济林0.07万亩,防护林0.53万亩,果林0.6万亩,林木覆盖率65%,活立木蓄积量1.6万立方米。

白水江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白水江镇生猪饲养量2.2万头,年末存栏1.2万头;家禽饲养量17.9万羽,上市家禽9万羽。2011年,白水江镇畜牧业总产值385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5.5%。

'''第二产业'''
白水江镇工业主要以褐铁矿采选、运输为主。境内工矿企业有3家。2011年,白水江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白水江镇有商业网点230个,从业人员600人。2011年,白水江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8%;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

截至2011年末,白水江镇境内有白水江镇信用社、白水江镇邮政储蓄所2家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461万元,比上年增长12%;各项贷款余额6167万元,比上年增长8%。

===交通运输===
白水江镇境内宝成铁路通过,过境长12千米,设有白水江火车站,每日停靠2列客车。有县镇级公路2条120千米,通村道路10条50千米,通村道路硬化25.3千米。截至2011年末,白水江镇镇区道路总长度4千米,人均拥有道路4.5米;道路铺装面积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22.6平方米;镇区桥梁2座,总长度200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白水江有镇秦腔、眉户剧团2个,会员40人;农家书屋4个,藏书5000余册。

2011年,白水江镇开通调频转播台,调频广播覆盖率达65%。98%农户采用“村村通”卫星接收器收看卫星转播电视节目,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白水江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3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2所,在校生476人,专任教师45人,初中1所,在校生365人,专任教师3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白水江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其中镇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0个,病床20张。专业卫生人员20人。2011年,白水江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8万人次。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517人,参合率98%。

'''体育事业'''
2011年,白水江镇有体育活动场所3个,配备有篮球场、兵乓球台等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85%。

'''社会保障'''
2011年,白水江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9户,人数222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99户,人数110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35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0人,参保率87%。

==视频==
<center>
===航拍:秦岭略阳白水江镇,小镇紧依嘉陵江,宝成铁路从镇中穿过===
{{#iDisplay:r32474mzynv|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40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