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恒生銀行
,無編輯摘要
'''恒生銀行''' 全名恒生 是一間[[香港]][[商業銀行]],於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偉]]、[[盛春霖]]及[[何添]]創立,曾為香港主要[[華資]] 銀行 有限公司 (英語:Hang Seng Bank) 之一,1965年後成為[[匯豐集團]]成員,目前以香港及[[中國大陸]]業務為重點 。其亦負責算出[[香港 交易所股市]]的參考[[指數]] 上市編號 00011, 亦是:[[恒生指數 成分股]]。
== 管理層命名 =====董事會===*[[錢果豐]] 獨立非執行董事 根據恒生官方網頁的說法,是取「永恒生 長<ref>{{cite web|url=https://www.hangseng.com/zh-hk/about-us/directors-organisation/board-of-directors/ |title=董事簡介 |publisher= 」之意;但據曾經出任 恒生 銀行 |accessdate=2020-04-09}}</ref>*鄭慧敏 副董事長 兼行政總裁*[[ 陳祖澤何添]] 獨立非執行董事*陳力 表示,「恒 生 非執行董事 *蔣麗苑 獨立非執行董事*顏杰慧 非執行董事*關穎嫺 執行董事兼財富管理 」二字分別取自當時盛春霖開設的恒興銀號 及 個人銀行業務主管*利蘊蓮 獨立非執行董事*[[ 李家祥林炳炎]] 獨立非執行董事*[[羅康瑞]] 非執行董事*伍成業 非執行董事 *[[王冬勝]] 非執行董事*伍偉國 獨立非執行董事的生大銀號。
== 業績歷史 ===== 創辦初期 ===1933年恒生[[銀號]]創辦時期,4位創辦人中,何善衡出資最少,只有[[港幣]]1,000元,但他卻與恒生的發展關係最為密切。
恒生銀號最初設於銀號[[錢莊]]林立的[[上環]][[永樂街]]70號一幢舊建築物內,面積只有800[[平方呎]]。當時,銀號董事長由[[林炳炎]]出任,經理和副經理則分別為[[何善衡]]及梁植偉,全銀號職員僅11人,規模較小。初期主要經營買賣[[黃金]],匯兌及找換的業務。開業首年,獲利10,389港元。恒生銀號以香港為基地,其後業務擴張至[[廣州]]、[[上海]]等大城市。
== 集團動態= 日本侵華時期 ===2019年6月,恒生銀行宣佈於8月起 1937年 , 取消一系列最低餘額存款收費。此減免收費將和其他三間 [[日本]] 發 鈔銀行匯豐 動[[抗日戰爭 (中國)|侵華戰爭]] , 渣打 大陸富戶紛紛南下 , 和中 急於把 銀 香 元兌成[[ 港 看齊 幣]] 。<ref>{{cite web|url=https://www.hk01.com/%E8%B2%A1%E7%B6%93%E5%BF%AB%E8%A8%8A/345323/%E6%81%92%E7%94%9F%E9%8A%80%E8%A1%8C%E5%8F%96%E6%B6%88%E5%80%8B%E4%BA%BA%E6%88%B6%E5%8F%A3%E4%BD%8E%E7%B5%90%E9%A4%98%E6%9C%8D%E5%8B%99%E6%9C%88%E8%B2%BB-%E5%90%8C%E6%96%BC8%E6%9C%88%E7%94%9F%E6%95%88 |title= 由於 恒生 銀行取消個人戶口低結餘服 已在中國大陸遍設業 務 月 網絡,生意滔滔不絕。[[中華民國|中國]][[國民政府]]急需[[外匯]]以資軍 費 同於8月 ,恒 生 效 |publisher=hk01 |date=2019-06-26|accessdate=2020-04-09}}</ref>更獨家代理政府的兌換業務,從中抽佣,獲利甚豐。
1945年,[[香港重光]]後,他們返港,並把恒生銀號搬往新址上環[[皇后大道中]]181號自置物業重新開業,新店規模較以前大。1946年,[[利國偉]]應邀加入,主理海外黃金買賣。
== 視頻=戰後初期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j807NEYAs|alignment=inline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於大陸實行一連串嚴格的外匯管制。至[[韩战|dimensions=460韓戰]]時期,[[联合国|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 無卡提款一嘟OK!恒生 聯合國]]對中國大陸實行經濟封鎖,這既打擊了海外對中國大陸的投資信心,也對原先擁有大陸網絡的銀行業務不利。此外,戰後[[香港經濟]]起飛,製造業及地產業崛起,借貸需求增加。在這兩種因素下,香港的 銀行 率先推出!一APP攪掂晒 2019-12-11}}開始轉型。
=== 1965年銀行危機:恒生控股權易手 ===
1965年1月,香港爆發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型的銀行危機。
事緣在1月23日,[[明德銀號]]發出約值700萬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消息傳出後,許多存戶紛紛擁至提取現金,由於銀號一時間無法支付數額龐大的提款,最後1月27日,香港政府正式接管明德銀號。其後,擠提蔓延至其他華資銀行,如[[廣東信託銀行]]、恒生銀行、[[星展銀行 (香港)|廣安銀行]]、[[星展銀行|道亨銀行]]、[[永隆銀行]]等等。經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渣打銀行]]聲明對香港的華資銀行作出無限量支持,加上港府採取多項措施,至2月10日,風波暫告平息。但事件並未就此完結。直到3月,仍有部分報紙刊登了一些沒有根據、中傷本地銀行的流言,恒生是其中之一。期間,大客戶悄悄地取消帳戶;至4月初,擠提再次爆發,恒生銀行更是首當其衝。
最先出事的是[[香港仔]]分行。當時大批客戶湧至提取存款,身為總經理的何添勸告不要急於提款。個別二、三十萬港元的大客戶如警司[[韓森 (香港)|韓森]],要求何添簽名擔保才停止提款。在總行,提款的人潮更伸延至[[皇后像廣場]]的[[香港會所]]。滙豐再次表明支持恒生銀行,並委派職員駐守恒生總行大堂,以證明有足夠的現金供應,一疊疊的鈔票遍佈大堂的各個角落。但是,情況並未有改善的跡象。4月5日,恒生銀行一日之內失去了8,000萬港元存款,佔銀行存款總額的六分之一,至4月上旬共失去了2億港元。
面對這個困境,何善衡召開了董事局會議商討對策。其時,得出了三個解決方案:
# 接受[[美國大通銀行]]的援助;
# 停業並由政府接管;
# 向[[滙豐銀行]]尋求協助。
經過多日商討,在4月8日,董事局決議把銀行控股權售予滙豐,並交由通曉英語的[[利國偉]]全權處理。4月9日,在得到[[香港財政司]][[郭伯偉]]的批准後,立即與滙豐進行談判。在談判中,雙方在恒生的總價值及出售股權數量分歧較大。滙豐認為恒生總值6,700萬港元及要求收購恒生76%股權;但恒生方面認為其總值1億港元,並只願意出售51%股權。遂於4月12日答允以5,100萬元收購恒生51%股權(其後增持至62.14%至今),由匯豐成為控股股東。消息傳出後,風潮也告平息。
據悉,[[何善衡]]因恒生控股權從此斷送而哭了兩個晚上。不過,在出售當日,他親自召開大會向員工解釋,穩定人心。滙豐卻無疑成了大贏家。滙豐不單以低廉的價錢買入當時在香港最有發展前景的金融資產,也除去了香港本地銀行業最具威脅的對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銀行零售業的[[壟斷]]優勢。匯豐在完成收購後,雖然成為最大的持股股東,取得銀行的控制權,但匯豐仍保持恒生銀行獨立運作,只派出4名代表加入董事局,並繼續保持原來的華人管理層,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這是滙豐的遠識卓見,利用恒生在本地銀行業與華人社會緊密往來的優勢,有利在香港拓展銀行網絡。當時,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經理[[桑達士 (滙豐銀行)|桑達士]]認為,恒生銀行的成功在於其華人的管理層,所以滙豐不必插手。
=== 被滙豐收購後的恒生 ===
在滙豐作為後盾下,恒生業務更大為擴展。
==== 主力中小企業務 ====
管理層仍堅持著專向中小企業埋首為主要方針。當時1960至7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中小企普遍缺乏資金擴展,恒生卻給予財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證及出入口融資服務。如華資大戶[[鄭裕彤]]發跡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寶,得力於恒生的資助,往後由珠寶業進軍地產業。而[[長實]]也與恒生素有淵源,當年[[李嘉誠]]經營塑膠花廠時,曾設法與何善衡會面。會面後,何善衡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並認為他做事幹練,是有潛質的客戶。
小公司演變成大企業後,更成為恒生的長期客戶。例如長實不少的樓盤,就由恒生提供按揭;由鄭裕彤主政的[[新世界發展|新世界]],恒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來的銀行。
==== 住宅樓宇按揭服務 ====
自1960年代開始,[[香港地產業]]也逐漸變得興旺。為了力爭中小型[[樓宇按揭]]市場,在1967年,恒生首創為[[中產階級]](又稱「夾心階層」)提供長達7年期的住宅樓宇[[按揭]]服務,一改當時最多為期3年的做法,令[[中產階級]]得以置業。
==== 招股上市 ====
1972年,恒生銀行在香港上市。它將股份面值降低,由1股變為10股,並發行新股,使實收資本從4,500萬港元增至1億港元。同年5月,恒生將其已發行股份的十分之一,每股面值10元共100萬股,以每股價格100元公開發售,結果獲得29倍的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8億港元,相等於香港政府1971年財政收入的一半。6月20日,恒生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戰後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銀行。當天,恒生以175元高開,全日最高-{升}-至186元,最後以165元收市,即恒生市值已高達16.5億。
此外,恒生的名字更因其在1969年編制的「[[恒生指數]]」而深入人心。
==== 擴展分行網絡 ====
另外,恒生銀行也在香港及中國大陸擴展分行,建立更廣泛的網絡。至1972年上市為止,恒生在香港已擁有20間分行,超過2,000名員工,成為僅次於匯豐的商業銀行。及至1981年,分行數目更增至45間。同年,更取得在[[香港地鐵|地鐵]]沿線開設分行的專營權。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恒生在中國大陸陸續建立分行。
==== 收購永安銀行 ====
1980年中期,銀行危機爆發。1984年,[[永安銀行]]傳出醜聞,總經理郭志匡挪用1,000萬美元作為己用。1985年,永安由於無法收回該行董事及行政領導人的貸款,銀行資本出現負值。1986年5月,恒生銀行與永安銀行達成協議,由恒生向永安注資1.76億港元,取得該行50.29%股權,至此,恒生銀行成為永安銀行的最大股東。在恒生經營下,永安轉虧為盈。1993年1月,恒生將永安銀行賣給[[大新金融集團]],獲利4.78億港元。
==== 開拓中國大陸市場 ====
'''恆生銀行(中國)'''為恒生銀行全資子公司,於2007年5月28日成立,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廣州]]、[[東莞]]、[[深圳]]、[[福州]]、[[南京]]、[[昆明]]及[[寧波]]共14間分行及35間支行,並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東莞及南京設離行式的[[自動櫃員機]]。
== 集團架構 ==
恒生銀行是滙豐集團成員之一,其母公司是[[滙豐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持有恒生銀行62.14%股權。恒生銀行的股份亦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買賣,並在[[美國]]為投資者提供第一級贊助形式之[[美國預託證券計劃]]。
=== 董事會 ===
*[[利蘊蓮]]([[董事長]]兼[[獨立董事|獨立非執行董事]])
*[[施穎茵]]([[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
*[[關穎嫺]](署理行政總裁,執行董事兼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主管])
*[[顏杰慧]](非執行董事)
*[[羅康瑞]](非執行董事)
*[[伍成業]](非執行董事)
*[[王冬勝]](非執行董事)
*[[陳祖澤]](獨立非執行董事)
*[[蔣麗苑]](獨立非執行董事)
*[[郭敬文]](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主席
*[[伍偉國]](獨立非執行董事)
=== 附屬公司 ===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70%
*[[恒生銀行信託有限公司]]
*[[恒生期貨]]有限公司
*[[恒生金業]]有限公司
*[[恒生授信]]有限公司
*[[恒生資訊服務有限公司]]
*[[恒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
*[[恒生證券]]有限公司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
*[[恒指國際]]有限公司
*[[恒生保險]]有限公司
*[[恒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恒生(代理人)有限公司]]
*[[恒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恒生保安管理有限公司]]
*[[高泰投資有限公司]]
*[[Imenson Limited]]
*[[恩年發展有限公司]]
*[[輝昌企業有限公司]]
*根據2014年恒生銀行年報,按照[[新香港公司條例]](第622章)第15條釋義共20間附屬公司。
=== 五大股權分佈 ===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 - 62.14%
*[[貝萊德]] - 1.62%
*[[先鋒領航]] - 1.37%
*摩根資產管理 - 0.53%
*道富環球投資管理 - 0.40%
*公眾 - 不少於25%
== 業務概況 ==
恒生銀行的業務主要可分成個人理財服務及商業理財服務。
個人理財服務包括綜合理財服務、[[存款]]服務、[[信用卡]]服務、[[按揭]]服務、私人[[貸款]]服務、[[投資]]服務及[[保險]]服務等。在綜合理財服務中,恒生設有3個各具特色的理財服務以針對不同的顧客,分別為優越理財、優進理財,以及綜合理財戶口。
商業理財服務包括商業綜合戶口、商業現金管理、投資、貸款、商務卡、保險及[[強積金]]等。
恒生的存款、信用卡結餘、按揭及壽險市場的佔有率分別為9.4%、18%、12.5%及9.5%。
2012年3月7日澳大利亞QBE Insurance(昆士蘭保險)以4.2億美元現金收購恆生銀行旗下子公司恆生財險(香港)有限公司和阿根廷一般保險業務
2012年11月恒生銀行以5.608億元將筲箕灣道171號恒生西灣河大廈售予亮慧有限公司
2013年3月12日南豐以29億元出售旗下旺角[[亞皆老街113號]]全幢商廈給恒生銀行,樓高約30層,總樓面約34萬方呎,是次成交平均呎價約8529元
2004年恒生銀行以17億人民幣(約16億港元)購入興業銀行股份,佔其擴大後股本的15.98%,2010年以23億元人民幣(約26億港元)參與興業銀行供股計劃,恒生由04年投資興業銀行至今,恒生收到興業銀行所派發之現金股息合計44億元
2015年2月10日恆生銀行以每股購股價13.36元人民幣,配售[[興業銀行]]5%股權或9.53億股,料最高籌得127.3億元人民幣(約157.9億港元)。是次交易完成後,恒生仍持有興業銀行5.87%股權。
2015年5月12日恆生銀行以每股購股價17.68元人民幣,配售[[興業銀行]]4.99%股權或9.507億股,料最高籌得168.08億元人民幣(約209.9億港元)。是次交易完成後,恒生仍持有興業銀行0.88%股權。
== 恒生後勤中心 ==
'''恒生中心'''('''Hang Seng Tower''')位於[[香港]][[九龍灣]][[偉業街]]33號[[德福廣場]]二期,為恒生銀行在[[九龍]]區的後勤總部,類似位於[[創紀之城一期]]的[[渣打中心]]。
2006年,恒生租用[[企業廣場五期]]2座全幢15層高的辦公大樓,作另一個後勤總部,總樓面面積約262,000平方呎。
2012年,恆生以15.67億元向[[信和置業]]購入[[九龍灣]][[國際交易中心]]16至22層共7層辦公室樓面以及至少30個車位,以用作銀行其下的人壽保險及退休福利業務部門辦公室。
2013年,恒生以29億元向[[南豐]]購入[[旺角]][[恒生113|亞皆老街113號]],用作後勤部門作辦公室用途,包括目前租用的九龍灣企業廣場5期2座辦公室,亦有計劃遷至亞皆老街商廈。發言人又表示,由於目前該廈部分樓層的租約未滿,後勤部門計劃在未來3年內陸續遷入。<ref>{{Cite web |url=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313/news/ea_eac1.htm |title=Šúłř°]¸gşô-°]¸gˇsťD-¸gŔ١sťD-ŤÂIˇsťD-ůÚĽÍ29ťőÁĘŠô¨¤°ÓˇH-20130313<!-- Bot generated title --> |access-date=2015-04-28 |archive-date=2021-01-2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120090322/https://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0313/news/ea_eac1.htm |dead-url=no }}</ref>
== 評級及獎項 ==
重要獎譽
*2017年,獲得《[[人民幣業務傑出大奬]]》跨境商業銀行獎項
* 2013年,於《[[亞洲銀行家]]》雜誌主辦「2013年零售金融服務卓越大獎」中,榮獲「亞太區最强資産負債表銀行」;
* 2013年,於《[[2013年Randstad企業大獎 ]]》中,獲選為香港「銀行及金融服務界最具吸引力僱主」;
* 2013年,於《[[Asian Banking and Finance]]》雜誌主辦中,榮獲「香港最佳本地貿易融資銀行」;
* 2013年,中小企業最佳拍檔獎(連續8年)(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
* 2012年,於2012年「Euromoney私人銀行評選」中,評選為「最佳服務─特級富裕客戶組別(以資產淨值區分)」《[[Euromoney》]]);
* 2010-2012年,香港最佳本地私人銀行《[[Euromoney》]]);
* 2012年,榮膺「香港最佳本地現金管理銀行」《Asian Banking and Finance》;
* 2012年,香港最佳本地銀行(連續13年)《財資》;
* 2012年,恒生強積金智選計劃的北美股票基金榮獲「北美股票-最佳強積金基金3年獎」《理柏香港基金年獎2012》;
* 2012年,恒生強積金智選計劃的北美股票基金榮獲「北美股票-最佳強積金基金5年獎」《理柏香港基金年獎2011;
* 2012年,於「2011年大中華大獎」中,榮獲「香港最佳本地銀行」《Private Banker International》;
* 2012年,於「亞洲風險大獎」評選中,榮獲「最佳銀行(香港)」《亞洲風險》;
* 2008年,於《[[亞洲貨幣]]》的「2008年最佳銀行大獎」中,榮獲「香港最佳本地銀行」;
* 2008年,於《[[亞洲銀行家]]》雜誌主辦「2008年零售金融服務卓越大獎」中,榮獲「財富管理卓越獎」;
* 2006年,於《[[亞洲銀行家]]》雜誌主辦「2006年零售金融服務卓越大獎」中,榮獲「亞洲最佳零售銀行獎」、「香港最佳零售銀行獎」及「財富管理卓越獎」
===企業責任===
* 2011年,本地首家成為道瓊斯亞太區可持續發展指數成員的香港銀行(道瓊斯指數)
* 2011年,企業責任報告(2010)獲「全球報告倡議組織」認證並達至B+級應用水準的首間本地銀行
* 2011年,「香港公共關係獎」中「最佳創意獎」及企業社會責任組別–優異獎(香港公共關係專業人員協會)
* 2010年,全球首間獲得BSOHSAS18001:2007國際認證的銀行
* 2010年,獲納入為「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成份股
* 2009年,最高服務時數獎(私人團體-組別一)優異獎(社會福利署)
* 2009年,「香港環保卓越計劃」金獎(金融、保險及會計業界別)(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
* 2009年,「恒生指數成份股公司企業社會責任調查2009」中獲認可為「領先企業」(樂施會)
* 2009年,「傑出綠色貢獻大獎」(U Magazine)
* 2008年,亞洲最佳持續發展報告獎(Lafferty Group)
* 2008年,中國最佳公共關係案例大賽銀獎(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
* 2007年,亞洲企業社會責任大獎─卓越環保大獎(Asian Instituteof Management)
* 2007年,綠色企業大獎(香港工業總會)
* 2005-2010年,全港首間獲得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的本地銀行
* 2004,2006年,中國最佳公共關係案例大賽金獎(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
* 2003-2010年,「商界展關懷」機構(香港社會服務聯會)
* 2001-2010年,富時全球社會責任指數成份股(富時集團)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62 銀行]]
[[Category:營利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