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叩頭

增加 1,91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叩頭.jpg|200px|有框|左|叩頭[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8F%A9%E9%A0%AD&hl=zh-TW&authuser=0&source=lnms&tbm=isch&sa=X&ved=0ahUKEwjZpKm_9eXgAhXMwIsBHa_BBMMQ_AUIDigB#imgrc=_ google]]] '''叩頭'''  '''叩頭'''為 東亞一種傳統儀式和禮節,又稱 為磕頭。行此禮的人以雙膝跪地,手按地面,以頭觸地。用以表示高度的忠誠和尊敬。這種儀式本來用於人類對神佛,子女對父母、祖先,或犯下嚴重錯誤時道歉。 叩頭是頓首禮、稽首禮的動作之一,日本的土下座禮儀也有叩頭動作。    ==歷史== 將頭部觸於地面作為禮節,起於西周已有明文記載;詩經中有稱:「虎拜稽首:『天子萬年』」之文字。實則「稽首」為中國九種拜禮之首,蓋古人席地而坐,將左手壓右手,弓身至地,稱為拜,而「稽首」則指在已下拜之狀態,另將頭部長久觸於地面。 中國在宋代之前,和朝鮮、日本、越南、琉球,傳統上在正式場合中皆席地而坐,稱為正坐,正坐與跪的差異在於正坐時臀部放於腳踝,跪則是殿部向後,只有膝蓋彎曲,正坐時把臀部提起即為跪,再俯身彎腰頭觸地即為叩頭。 康有為在《擬免跪拜詔》中對中國君臣禮儀的演變總結道:「漢制,皇帝為丞相起,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宋乃立,惟元乃跪,後世從之。」  因此,蒙古人將佛教向佛、菩薩等跪拜的儀式世俗化,跪拜轉化為朝臣覲見皇帝的禮儀,到明朝,皇權更盛,因而承續元朝之禮。  清代廢棄了明朝殘忍的廷杖,但保留了明朝已定型的跪拜儀式,包括人子對祖先,普羅大眾對官員,下屬對於長官,臣子對君主的禮儀。 這種禮儀,在清朝近現代與其他國家如英國外交官接觸時,常引起外交禮儀上的重大爭議和衝突。 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廢除了跪拜禮。 ==參考文獻==[https://www.storm.mg/article/22849 專家評析:叩頭者說]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yn5q4vg.html 大臣拜見君王行「下跪叩頭」大禮,其實是從漢朝才開始的!]
7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