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57
次編輯
變更
大山镇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大山镇 </big> '''
|-
| [[File:W020210812419930543985.png|缩略图|居中|[ http://www.gzxr.gov.cn/xzjdbsc/dsz/gzdt/202108/W020210812419930543985.png 原图链接][ http://www.gzxr.gov.cn/xzjdbsc/dsz/gzdt/202108/t20210812_69487543.html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大山镇''',地处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盘县南部,位于东径104°33′-104°48′,北纬25°20-25°38′之间,镇机关所在地距县城红果新城88公里,兴义市72公里, [[ 老厂 镇29 镇]]29 公里,距盘南电厂14公里,是盘县南部的地理中心和 [[ 交通枢纽 ]] 中心,具有能源、交通、区位、生态和人力五大优势。
大山镇海拔相对高差较大,最高处为2259.7米,最低处1306.1米,地形呈翼状,中间高两头低。由于受地形影响,气候温差较大。高山、雨谷两处相对较热,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补泥,司寨平均气温在13.8℃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基本均恒,一般在1380mm,全年无霜期270天,属 [[ 亚热带 ]] 湿润季风气候。土地总面积14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万亩,占总面积的42.78%,林地面积4.96万亩,占23.5%,牧草面积2.65万亩,占12.55%,民居工矿用地面积1.15万亩,占1.46%;水域面积0.23万亩,占1.07%;土地面积2.77万亩,占13;13%。经过两年的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面积略有变动。
2015年6月4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盘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 [[ 马依镇 ]] 、 [[ 大山镇 ]] ,新设置的大山镇辖原大山镇、马依镇地域,镇人民政府驻大山居委会。 <ref>[ http://www.gzxr.gov.cn/xzjdbsc/dsz/gzdt/202108/t20210812_69487543.html 大山镇召开统战工作专题会议(附图)], </ref>
=自然资源=
大山镇主要以[[煤炭]]资源著称,境内探明煤炭储藏量约为30亿吨,可开采约13亿吨,主要分布在雨谷、司寨、补泥一线,是盘南矿的主采区。森林覆盖率为39.5%。另外,还有较为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含有少量金、铜、硫等矿。
大山镇海拔相对高差较大,最高处为2259.7米,最低处1306.1米,地形呈翼状,中间高两头低。由于受地形影响,气候温差较大。高山、雨谷两处相对较热,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补泥,司寨平均气温在13.8℃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基本均恒,一般在1380mm,全年无霜期270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海拔、气温的影响,镜内农物分布不均,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等,其中农业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
大山镇主要以煤炭资源著称,境内探明煤炭储藏量约为30亿吨,主要分布在雨谷、司寨、补泥一线,是盘南矿的主采区。另外,还有较为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含有少量金、铜、硫等矿。
大山镇机关坐落在盘县老厂林场大桥河工区内,[[森林]]面积较大,境内还有四个人工水库。在大山镇、水、林融合一体,形成以"十里大洞~老厂竹海~大山百里杜鹃~妥乐银杏"的盘县南部旅游风景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一个开发潜力大的旅游度假圣地。
=社会经济=
大山镇是,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4个村民组42160人,现有煤矿八对,洗煤厂一个、沙石厂六个、页岩砖厂一个、桉油加工厂一个等近20个乡镇企业,盘南煤矿播土采区和雨谷采区坐落在境内。建有无公害[[蔬菜]]基地1个,烤烟基地6000亩,是一个工业、农业、旅游业协调发展,齐头并进的典型乡镇。
2010年底,完成地区生产总产值9604.39万元,实现工业产值6674.51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221.44万元;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亿5千万元,原煤产量130万吨,烤烟收购200万斤,完成财政收入1.2亿元;完成秋粮播种面积近8万亩,实现粮食产量15059.6吨,大牲畜存栏数11950头/匹,[[农民]]人均纯收入2888元。大山镇在"一厂一矿"建设、生产的带动下,产业结构比例协调,呈现出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视频==
{{#ev:youku| XMTQwNjEzMjM1Mg |640|center|<big>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大山镇__张成荣 </big>|frame}}
=参考来源=
[[Category: 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