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窦默

增加 12,267 位元組, 5 年前
增加或调整分类
(1196~1280 '''<big>窦默</big>''' ==人物简介==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495&filename=ZGSJ502.014&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VG1COG9jZzUxQ3NoaWxpRGVmL3Y5SzZ5O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jU0MzRua1ZnPT1QeXJZWkxhNEhNL01yb3NxRjU0T2ZnZzV6aEFVNGpoNE9YNlRySDAzZWJPZFJiaWRZZWR0Rmk= |title=论窦默[J]. |author=陈高华. |work=中国史研究, |date=1995(02):116-125. }}</ref><br>  窦默(公元1196—1280 )字子声,起初 )是元代的理学名臣,又是杰出的医学家。窦默原 名杰,字汉卿 ,金朝末年,流亡他乡 。金 元间广 亡后“复归乡里,更其旧名曰默,字子声。<br>==人物生 ==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9495&filename=ZGSJ502.014&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VG1COG9jZzUxQ3NoaWxpRGVmL3Y5SzZ5O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jU0MzRua1ZnPT1QeXJZWkxhNEhNL01yb3NxRjU0T2ZnZzV6aEFVNGpoNE9YNlRySDAzZWJPZFJiaWRZZWR0Rmk= |title=论窦默[J]. |author=陈高华. |work=中国史研究, |date=1995(02):116-125. }}</ref><br>  窦默是 ( 河北 省) 肥乡) 。他的曾祖窦亨,“值金正隆间科民为兵 元代著名针灸学 曾祖以丁力富强,被选为签军 ,乡人遂以签军目之。”窦默的祖父窦荣、父亲窦思不曾在官府中任职。他的叔祖窦旺为络州防御使下属的司吏 氏自 默“ 从学, ”,拒绝跟窦旺 为吏之道,理由是:“趋近利而弃远图,非计也,不若仍旧”,此后仍然致力于儒书。<br>  蒙古成吉思汗六年(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蒙古发动对金战争 胸怀 窦默一家在这场动乱中也同 多数北方百姓一样,遭遇悲惨 青年 蒙古军初次来到 适逢战事 俘,“同时被俘者三十人,皆见杀,惟默得脱归其乡”。当他“间关险阻,还走达乡井,家人辈皆已去,惟母氏存焉。惊怖之际,母子俱得时疾。”母亲不久病死。<br>  蒙古军再次南下时,窦默“亲属亡没,家业荡尽,惟余一身。暮夜潜出,收亲属之可识者埋痤讫,即南走渡河,依母党吴氏”。母丧守制三年,“服阕,赘于 清流河 者王氏”。医者 翁招为门婿,并将其 氏 “授公以 方脉之术 授予 ,公由是从容安居而生理瞻足,平昔义理之学益得所养而日进于高明矣”,窦默的生活暂时安定了下来。<br>  窝阔台汗四年(公元1232年),蒙古军在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大败金军,进围汁京。五年正月,金帝逃出注京,先到归德,后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这一年年底,蒙古军与宋军会合,围攻蔡州。六年,蔡州破,金亡。这一次战争造成河南地区的巨大破坏, 默又成了新的流迁高潮的一分子,在动乱中辗转流徙,其艰难是可想而知的 <br>  金朝灭亡 ,南宋以为有机可乘,出兵收复河南,结果惨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端平入洛”之役。蒙古国便以此为藉口,发动对南宋的战争。各种传记资料于窦默此时遭 的记述都比较隐晦,只是说:“河南既下,中书杨君奉朝命招集释、道、儒士,公应募北归。”窦默二度遭受家破人亡,辗转流徙,最后因偶然的机会才得以回到家乡。<br>  窦默是幸运的,他在杨惟中、姚枢奉命“招集”之列,因而没有沦为驱口(奴隶),保持了良民的身分。窦默先回 ,后来又回到乡里,亦以教学为业。<br>  窦默的谋生之道并不限于教授学生, 他还为人治病, 是著名的针炙 生。<br>  他的医术是在流亡过程中学得的。他自述学医的动机时说:在动荡的战争年代,疾病必多,而药物难得,只有针炙,易于施用见效,这是窦默受外舅之教决定学习针炙的原因所在。经过十七年之久的逃难中,窦默在蔡州时遇到了明师——李浩。“逃难之际,遇儒医李浩,授以铜人绒法,能得其微妙”。 李浩 不但医术高明 而且医德高尚。窦默得到李浩的 传授 ,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代针炙大家。需要说明的是,窦默逃亡到河南时,入赘“医者王氏”,王氏“授公以方脉之术”,对于一般的诊断治疗,窦默也是有一定修养的。<br>  因为流徙过程中的上述遭遇,窦默在回乡后便一面教书,一面替人治病,很快便博得了声誉。“乡人好学者来问经书,疾病者来求医药,率皆欣然应答”。 继承了李浩的高尚医德。“ 无贫富贵贱,视之如一。 法。1237 石所加,医药所施,病辄痊安,而未尝有一毫责报之心。久之,道誉益重”。<br>  公元1249年,窦默因医术而受忽必烈之礼聘,深受重用。公元1255年或稍后,窦默“请南还”,上命大名、顺德两处各给第宅及土田、婢仆、冬夏衣服,岁以为常,待遇优厚。<br>  庚申年(公元1260 ) 元世祖 忽必烈 即位, 窦默入朝。这时他已六十五岁。自此直到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去世,窦默一直在朝中任职。原 为翰林侍讲学士。 不久辞官回乡 “至元十一年,迁嘉议大夫,职如故。” “十七年,又迁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同年去世 <br>==医学著述==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02&filename=HBZY200205054&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VG1COG9jZzUxQ3NoaWxpRGVmL3Y5SzZ5O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YzMjNSZDdHNEh0UE1xbzlBWU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T2ZaZVJwRnl2a1U3N0lMUy8= |title= 氏出仕以后,仍然潜心研究 默医著内容与版本考[J]. |author=李会敏,董尚朴,邓国兴. |work=河北中医, |date=2002(05):392-393. }}</ref><br>  窦默在行 医学 道中整理师法、总结经验 并且 他的宅第设立燕山活济堂 金天兴壬辰年(1232)前后 完成著述。计有《针经八穴》(又名《流注八穴》)、《补泻法》、《标幽赋》 、《流注通玄指要赋》(《流注指要赋》)四种。后二种为赋体又合称《针经指南》。当时传本 时地为人治病 知是刊刻还是手抄,后朱良能于元贞年(1295)刊行,元至大辛亥年(1311) ,窦 氏的医学 桂芳将窦默 著作 合称为《针经指南》编入《针灸四书》刊行。<br>   《针经指南 》1 》一 :书中首列有《针经标幽赋》 主要全面总括针灸学基础理论,次列 窦太师 流注 通玄 指要赋 》1 》,精选五十多种疾病的针治腧穴,后列针经直说、络说、交经辨、气血问答、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八穴定位及所主病证、真言手法、素问泻必用方补必用圆法、呼吸补泻法、寒热补泻法、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法、手指补泻法、迎随补泻法、生成数法、夫妇配合、古法流注、杂忌法等。还录有五 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的“避忌太一之图” 。<br>  《针经标幽赋》( 《标幽赋 》2 》)一卷:该赋不分 卷, 赋中不少文句与金代阎明广 《子午流注 》1卷, 针经》所载何若愚 窦太师 流注指微 及阎氏注文相同或相近 可知该赋系发挥阎注 铜人 流注指微针赋》之作。赋名中“ 针经 密语》1卷, ”即指 窦文贞公六十六穴 子午 流注 针经》,“标幽”之“幽”亦取何氏“既而感指幽微,用针直 》1卷 ”之义。赋文言简意赅 《疮疡 论述了 验全书》 络、脏腑、气血、取穴、刺法、宜忌等丰富的针灸基础知识及常见病症的证治,可谓精辟的针灸学纲要 窦氏是元代 他以天人相应的思想方法,将形气的虚实、脏腑的强弱、经脉气血的多少及循行流注 名医 规律 也是元代 作为取穴 名臣 依据 形象地描述了气至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如闲处幽堂之深邃”的针感体会。 在针 刺治疗 方面 有杰出的贡献 对针灸学理 既根据经络系统辨证 治,又遵循经气流注、经脉循行顺序重视按时开穴 宗旨 子午流注针法 依据 且重用十二经膝肘以下的五腧穴及八脉交会穴、三根四结、十二经十二原。<br>  《流注通玄指要赋》(《流注指要赋》、 内经 通玄指要赋 》、《 通玄赋》)一卷:据该赋题记知,窦默避 经》理论 于蔡邑时,遇名医李浩 加以阐发创新 精通针术 秘穴四十三个,效果神验,“除疼痛迅若 法、选穴等方面 拈,破结聚涣如冰释”,窦默恐有遗忘,因而“辄裁八韵 都作了深刻探讨 赋就一篇” 并用歌 于金天兴壬辰年(1932)重九前二日编就。 形式记录下来 文简短 ,不 但便于临床运 分章节,首述针刺治疗蠲邪扶正、回阳倒阴的作 及通晓经络的重要意义 而且利于学习记诵 后列行步难移、脊膂强痛、呆痴、风伤项急、头晕目眩、耳闭、眼痛等五十多种病症的治疗用穴 窦氏要求“ 各种病证均 ,共 四十多个, 必端;取三 肘膝以下的五腧穴占大多数,体现了选穴精、疗效显著的学术特点。<br>==学术特色== <ref>{{cite book|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03&filename=ZYHS200312103&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VG1COG9jZzUxQ3NoaWxpRGVmL3Y5SzZ5O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HtwkF4VYPoHbKxJw!!&v=MTkzODViRzRIdExOclk1Rlo0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E9mWmVScEZ5dmtVN3pNUHpURGY= |title=窦默针灸学术思想考释[J]. |author=严善馀. |work=中医药学刊, |date=2003(12):2163-2166. }}</ref><br>  '''治病莫如用针'''<br>  窦氏在《针 使一 指南》中,首载《针 标幽赋》曰:“拯救之法,妙用者针。……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 应,众穴主持。 窦氏偏主用针,且尤重用毫针 确定12原 窦氏重视八脉交会穴的应用,《流注八 序》曰: 交经八穴者,针道之 也。 《八穴交会》述八穴与八脉关系 流注8 《定八 为“纲纪”。从而使医者 众多腧 》述八穴部位、取 的选 法,述八 主治病证。善用针法 执简驭繁 列《真言补泻手法》述补法、泻法、《素问》泻必用方补必用圆、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呼吸补泻、寒热补泻、生成数法、手指补泻、迎随补泻等。此外 提纲挈领 还有《夫妇配合》、《古法流注》、《杂忌法》、《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冬至叶蛰宫说》等有关针法的内容 全书字数不多,但内容丰富,体现了 窦氏 突出 针灸 学术思想 <br>  '''制针灸歌诀'''<br>  窦氏制针灸歌诀《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二文,内容丰富,言简意赅,论理明析,文字清丽,文法精练,结构严谨,应律叶韵,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为古医籍的佳作,为后世学者习诵的名篇,尤其是《标幽赋》叙述了岁时、藏腑、经络、气血、取穴、刺法、证治、宜忌等内容。 注重 《内经》以来,有关针刺理论的总结和发展。<br>  '''首创下针十四法'''<br>  窦氏在《真言补泻手法•手指补泻》中,把 针刺 的基本手法归纳为“下针十四法”,曰:“凡补泻,非必呼吸出纳,而在乎手指……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者是也”。后列下针十四种基本 手法 的具体操作 主张 曰:“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 摇者,凡泻时,欲出 与妙刺相通 ,必须动摇而出者是也 ;“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 ,此 为退也”;“盘者,为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而已,为盘之也”;“弹者,凡补时,可用大指甲轻弹针,使气疾行也,如泻不可用也”;“循者,凡下针于属部分经络之 ,用手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是也”; 妙刺 扪者,凡补时,用手扪闭其穴是也 即是 ;“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 适宜 甲上下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等,这些颇具特色 针刺 手法 ,至今仍在临床中应用 十四法为以后的针灸大全、针灸大成论针法奠定基础。<br>  '''流注八穴'''<br>   窦氏 对流注八穴颇为推崇,《流注八穴序》曰:流注八法得于山人宋子华之手,乃“少室隐者”之所传。“予嗜此术,亦何啻伯伦之嗜酒也”。因窦氏善用此法,故又称“窦氏八穴”。《八穴交会》曰:奇经八脉与 分明确地提出了 二正经的八穴相交会,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会合于胸、心、胃;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会合于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会合于目内眦、颈项、肩胛;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会合于肺、喉咙、胸膈。《定八穴所在》述八穴位置、归经、取穴法。后述八穴主治的213种病证。曰:八穴治病 拯救 先刺主证之穴,随病左右上下所在取 ,仍循扪导引,按 祛除 妙用者 如病未已,必求合穴。未已,则求之须要停针待气,使上下相接,快然失其所苦,而后出 针” ,并认为 <br>  '''真言补泻'''<br>  真言补泻手法对 针刺 调补阴阳气血 手法有具体的论述和独特 关键 见解, 窦氏针刺 手法 的经验总结。补法曰:“左手掐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人咳嗽一声,针入透于腠理,复令病人吹气一口,随吹针至分寸。待针沉紧时 转针头向病所。以 法的关键是巧运 循扪,觉 至,却回针头向下 觉针沉紧, 令病人吸气一口,随吸气 针,急闭其穴。虚羸气弱痒麻者补之。”泻法曰: 轻滑慢而未来 左手掐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病人咳嗽一声,针入于腠理,复令病人吸气一口,随吸气入针至分寸 觉针 而已 ,转针头向病所,觉气 ,若觉病退,便转针头向下,以手循扪,觉针沉闷,令病人吹气一口,徐出其针,不闭其穴。丰肥坚硬疼痛者泻之。 ,“凡 押手、 手分别操作 ,使 患者咳嗽以移 散气,配合呼吸、针头 向、针感、候气、调气、行气等整个施术过程作了具体描述。寒热补泻补冷法曰:针入 入;既刺也 ,“问病人觉热否?……捻针 ,使 本神定而 下行至病所 。” 讲究的是“意”与“气”的相合 也描述得十分细致,使人易于学习 对提高针刺疗效有很重要的作用 易于掌握 。 ==参考来源=={{Reflist}}
1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