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慧卿

增加 8,101 位元組, 5 年前
內容擴充
'''林慧卿'''<ref>{{Cite web|url=http://www.pingpangwang.com/thread-241286-1-1.html |title =乒乓网—林慧卿中华第一代削球女王}}</ref>,中國橫拍削球打法的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她穩守善攻,步伐靈活,動作穩健,是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女子單打冠軍、女子雙打冠軍、混合雙打冠軍於一身的中華第一人。曾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 ==簡歷==[[File: 林慧卿 (1941 -4.jpg|250px|有框|縮略圖|right|六十年代的林慧卿---[http://photocdn.sohu.com/20120930/Img354235318.jpg 圖片來源]]]林慧卿1941 -), 出生 西亞 雅加達 的一個小商人之家 籍廣東新會 。她性格內向 斯文嫺靜,從小喜愛 乒乓球運動 ,讀初中時,曾獲全印尼少年冠軍的稱號。 1959年初,她回到祖國,考入上海體育學院學習,同時入選上海乒乓球隊,開始了乒乓球的系統訓練。林慧卿勤學苦練,技術水準提高很快。該年第一次參加全國青少年乒乓球比賽,獲得第三名。由於她削球步法靈活,又擅長削中起板,轉守為攻,翌年,林慧卿即躋身國家乒乓球集訓隊。 1961年,全國乒乓球錦標賽,林慧卿作為上海隊的主力隊 員, 在團體賽中擊敗了世界女子單打冠軍邱鐘惠和第三名王健。在1 963年的世乒賽中,林慧卿也曾戰勝過著名的日本選手關正子。 1965年參加第二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女子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之一,並獲女子單打亞軍,與鄭敏之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與張燮林合作獲混合雙打亞軍。 1971年在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是女子團體亞軍中國隊的主力之一,並獲女子單打、與鄭敏之合作的女子雙打、與張燮林合作的混合雙打三項冠軍。 林惠卿於1962年即獲國家運動健將稱號,三次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79年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1975年、1978年當選為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1983年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於1979年移居香港。 ==奮鬥歷程== 林慧卿<ref>{{Cite web|url=http://chineseworld.chinaqw.com/2008/7-8/2.shtml |title =華人世界—驰骋乒坛"中华第一代削球女王" ——访 前世界 冠军林慧卿}}</ref>是中國第一位集世乒賽女團、女單、女雙和混雙冠軍于一身的運動員,中華第一代削球女王,第2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冠軍隊成員,第31屆世屆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女子雙打、混合雙打冠軍。 林慧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是和她的努力拚搏、艱苦訓練分不開的。從小就喜愛乒乓球運動的她,讀初中時,就獲全印尼少年冠軍的稱號。1959年初,她回到祖國,考入上海體育學院學習,同時入選上海乒乓球隊,開始了乒乓球的系統訓練。林慧卿勤學苦練,技術水準提高很快,1959年第一次參加全國青少年乒乓球比賽,獲得第三名。翌年,林慧卿即獲選入國家乒乓球集訓隊。 1961年,全國乒乓球錦標賽,林慧卿作為上海隊的主力隊員,雖然在團體賽中擊敗了世界女子單打 冠軍 邱鐘惠和第三名王健;在1 963年的世乒賽中,戰勝過著名的日本著名選手關正子,但她並不以此為滿足,她暗下決心,要攀登世界乒壇最高峰 。她 深深懂得,此非易事,必須經過艱苦磨練。她深知自己打球最大的毛病是急躁,這對於一個打守球的運動員來說,是個致命的弱點。 以往,林慧卿在比賽時,有一條“規律”:全盤看首局,首局看頭幾個球,只要頭幾個球打得不順手,就一定“凶多吉少”。在1961年第26屆錦標賽中,她迎戰高基安,高基安一開始就盯住她的短處不放,打得她很被動,她心裡十分著急,越急就打得越不順手,比分一落後,更失去了鬥志。論技術,當時她是可以和高基安拼一拼的,但她亂打一氣,糊裡糊塗很快就以0比三敗下陣來。那時的林慧卿不僅賽場上如此,在平時訓練時也是這樣,削得比較穩,勁頭就足,削不穩就心煩意亂,拼命攻,攻不成,再回過頭來守,更守不住了。 為了克服自己急躁的缺點,實現自己攀登世界乒壇最高峰的目標,林慧卿有一股倔強勁兒。在訓練場上,她完全以嶄新的姿態出現,被同伴打得彆扭了,困難的球,她都盡最大的努力去把它救起來;有時連削好幾百板,累得站也站不住了,但她振作起精神,咬牙堅持下去。為了激勵自己,她在球網上掛上小標語牌,上面寫著,“沒有救不起的球,只有不頑強的人”, “不要錯過鍛煉自己的機會”等。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林慧卿等來了又一屆的世乒賽。1965年4月,在南斯拉夫舉行的第28屆世乒賽上,她與梁麗珍、李赫男、鄭敏之等同時被選為女子團體賽的主力陣容。剛開始與歐洲選手作戰時,一直是梁麗珍和李赫男出馬,這兩位直拍快攻打法的選手,常常以閃電般的戰術,打得對手片甲不留。然而,當最後與上屆冠軍日本隊爭奪考比倫杯的決戰時,中國隊竟出人意料,派出林慧卿和鄭敏之兩名 橫拍削球 手。 日本隊出場的是上屆世界雙 冠軍關正子和後起之秀深津尚子。她倆都是直拍快攻,球風淩厲,在團體賽決賽前,一路勢如破竹,問鼎呼聲很高。第一盤,鄭敏之勝日本關正子。[[File: 林慧卿-5.jpg|250px|有框|縮略圖|right|28屆世錦賽女雙冠軍林慧卿、鄭敏之---[http://www.baike.com/gwiki/林慧卿 圖片來源]]]中日之戰的第二盤,林慧卿與深津尚子把決賽推向高潮。深津尚子扣殺兇猛,弧圈球旋轉有力,一年前曾先後戰勝過我國最強的幾名攻擊型選手 被譽 日本乒壇稱其 “墨綠色球臺上的希望之星”。兩人開戰各得一局後,第三局林慧卿不斷變化落點,並以兇狠的逼角打亂了深津尚子的陣腳,終於以21比15取得最後勝利。 第三盤,中日選手的雙打使觀眾大飽眼福。兩直兩橫,一攻一守,日方以大刀闊斧的直拍輪番猛攻, 華第 方彩蝶飛舞,盡施削球絕技, 般直拍快攻應占主動,可這場比賽的主動權卻始終操縱在林慧卿和她的夥伴手上。賽場上,球藝高超,動作優美,剛柔並蓄,精彩紛呈。觀眾席上,球迷看得如醉如癡,時時激起滿堂喝彩,林慧卿和隊友不負眾望,以21比11、21比14連下兩城,橫拍 削球 制服攻擊型選手。 這場大戰是以柔克剛的典型,最終中國女隊以3比0大勝曾6獲世界冠軍的日本 王」隊,考比倫杯首次被中國人舉起。 接著,林慧卿與鄭敏之又為中國首次奪得女子雙打冠軍。[[File: 林慧卿-6.jpg|250px|有框|縮略圖|right|林慧卿近年照---[1http://sports.sohu.com/20120213/n334375956_5.shtml 圖片來源]]] 1971年,第31屆世乒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作為中國乒乓球隊女隊副領隊兼隊員的林慧卿,當時已30歲,仍執拍上陣,寶刀不老。在女子單打中,先後戰勝日本冠軍大關行江和歐洲亞軍沃斯托娃等強手,最後在決賽中戰勝隊友鄭敏之,成為我國第二位登上世界女子單打冠軍寶座的選手(首位是邱鐘惠)。 在女子雙打決賽中,林慧卿與鄭敏之再度配合,以3比0戰勝日本選手奪冠。  在男女混合雙打中,林慧卿與張燮林通力合作,戰勝所有對手,這是中國運動員第一次在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獲得混合雙打冠軍。決賽是在張燮林和林慧卿與南斯拉夫的斯蒂潘契奇和羅馬尼亞的亞曆山德魯之間進行的。這場比賽勢均力敵,雙方打得異常艱苦,但最終是張燮林和林慧卿3比1戰勝了對手,贏得桂冠。 在這屆世乒賽中,林慧卿獨攬3枚金牌,幾乎成了“林慧卿的天下”。 1971年世乒賽結束後,林慧卿掛拍,任中國乒乓球隊教練。1979年起任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同年移居香港,改行從商 。 ==參考資料==
1,2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