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山芒

增加 2,443 位元組, 2 年前
特性
多年生宿根性叢生草本;稈高 50~150(~200) 公分,直徑 0.2 公分以上。葉舌長 0.1~0.3 公分,頂端圓鈍;葉片長 30~80 公分,寬 0.4 公分以上。圓錐花序狹窄,長 10~40 公分,由 5~10 枚直伸的總狀花序組成,紫褐色;孿生小穗同型,具不等長之小穗柄;小穗長約 0.55 公分,第一穎紙質,寬披針形,具 5 脈,上部脈間有小橫脈相連;第二穎具 3 脈,邊緣膜質撕裂,密生纖毛;第一外稃膜質,長約 0.4 公分,邊緣具細毛;第二外稃帶紫色,上部邊緣具纖毛,先端 2 裂,芒扭轉膝曲,從裂齒間伸出,長約 0.8 公分;第二內稃長約 0.15 公分,窄三角形,紫色。。花期 6~9 月;果熟期約 10~12 月;落葉期為 11~12 月。有兩則台語俚諺:其一為與氣候有關:『菅芒花那開,冷死老烏龜。菅芒花那紅,冷死老大人。菅芒花那白,冷死恁老爸。菅芒花那謝,冷死老乞丐。』(註:老烏龜係指遊手好閒之人)。其二為與情感有關:「稻尾沉重心輕鬆,菅芒若開心茫茫,秋風吹起含笑夢,娘子生美害死人。」文字淺顯易懂,卻寓意深遠。
 
==高山芒生長特性之研究==
芒草在台灣是一種分佈相當廣的本地野草,從河床到海拔3000公斤的高山,由北到南,均可見到此種野草之生長。在台灣最常見的芒草有四種,即五節芒、中國芒、台灣芒及高山芒等。芒草遍佈生長於山坡地,形成一自然植被植物,對山坡地水土保持有相當的助益。同時芒草也曾被台灣先民用來建構房舍及編造用具的材料。高山芒比五節芒更能適應高海拔山區(海拔2400公尺以上)的環境生長,尤其在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附近(東經120°53',北緯23°30'),海拔2600公尺的山區,更形成一自然的植被群落,對山區水土保持發揮很大的作用,且長成的綠野草原,令人心曠神怡,也是國人觀光旅遊的好去處。為了探討高山芒適應高海拔山區的生理生態特性,本所及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周昌弘所長在行政院國科會的經費補助下,乃針對高山芒生長特性共同作一系列的研究。高山芒的植株及葉片均比五節芒為小,割後生長二年的最上葉領(葉片與葉鞘交摺點)株高平均為21公分,若抽穗開花時,穗頸高可達60公分左右,單株葉片數平均有4.7片,單株葉面積為18.7平方公分。高山芒於八月間開花,種子於十至十一月間成熟,每穗穎花數平均有8137個,種子稔實率變異相當大,平均只有0.5%左右,雖然其稔實率甚低,但因每穗之穎花數多,故每生長季節結實的種子也是相當的多。高山芒生長的臨界低溫在7.7℃,其最適生長季節為六至九月間,此期間之日平均溫度在14℃左右,而且降雨量也較多,有助於高山芒之生長。另外高山芒的比葉重很大,亦即單位葉面積之葉乾重很高,顯示其葉片長得很紫實,且高山芒植株比五節芒含有較高的鉀含量,而鉀有助於調整植物細胞滲透壓的功能,該等待性均有助於說明高山芒能適應在高海拔山區低溫環境下生長的原因。因此,高山芒經過長期的生長適應的結果,已能適應生長於本省2600公尺以上的山區,對高山地區生態環境發捕自然保護的作用,且提供國人休閒遊憩的好去處。<ref>[http://www.miobuffer.com.tw/fnm/199512/11.htm 高山芒生長特性之研究],高山芒-飼料營養雜誌(p.98)─省畜產試驗所</ref>
==合歡山上的秋芒==
31,46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