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醣類

移除 29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醣類''',亦作碳水化合物,顧名思義,就是含有碳(Carbon)和氫和氧原子(H2O,水)的化合物,是人體三大營養素的其中之一,攝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人體能量,多數碳水化合物最終會被分解成[[葡萄糖]],讓人體吸收。<ref>[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y-eating/nutrition/what-is-carbohydrate/ 什麼是醣類、碳水化合物],醣類-Hello 醫師</ref>
 
==醣類的組成==
醣類主要的組成化學元素是碳、氫、氧。基本化學結構式為C6(H2O),由於氫與氧的比例是2:1,與水的化學式相同,故俗稱「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而醣與糖的區別,在於「醣」即泛指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如肝醣、纖維質、澱粉等;「糖」則是指具有甜味的醣類,如葡萄糖、麥芽糖等。
[[File:醣類05.png|350px|缩略图|居中|雙醣類[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3170 照片來自]]]
=== 聚合醣類 (complex carbohydrates)===
1. 寡醣類 (Oligo-saccharides):由3~7分子的單醣鍵結而成,其中化學鍵無法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而易引發腹瀉、脹氣。如豆類所含的四碳水蘇糖,因此食用過多豆類食品容易造成放屁。目前則有利用生物技術所生產的[[果寡糖]]及異麥芽糖可助腸胃道有益菌利用增殖而有益於整腸作用。例如:棉籽糖 Raffinose、水蘇糖 Stachyose、果寡糖 Fructo-oligo、乳寡糖 Galacto-oligo。
[[File:醣類00.jpg|300px|缩略图|居中|醣類[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607413 照川來自]]]
 
 
 
 
 
 
===根據分子的組成===
若根據分子的組成,大致上可分為以下三個種類:
 
單醣(Monosaccharides):單醣是組成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單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都要分解至單醣型態,才能被小腸吸收。單醣包括: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半乳糖(Galactose)。
 
雙醣(Disaccharides):兩個單醣組成的分子就稱為多醣,包括乳糖(Lactose)、蔗糖(Sucrose)。
 
多醣(Polysaccharides):由兩個單醣以上的分子組成,就稱為多醣,澱粉(Starch)和纖維(Fiber)都屬於多醣。
 
===根據飲食上===
若是根據飲食上的分類,則可分為以下三種:
 
糖:糖類有甜味,由單醣或雙醣構成,包含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蔗糖。
 
澱粉: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經過消化系統,最終會被分解為葡萄糖。
 
纖維:人體無法消化纖維,但無法被分解、加上能吸水的特性,反倒能幫助我們排便;而可溶性纖維,則能夠刺激腸道好菌生長,作為它們的食物。<ref>[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y-eating/nutrition/what-is-carbohydrate/ 醣類的分類],醣類-Hello 醫師</ref>
[[File:醣類03.jpg|300px|缩略图|居中|醣與糖有何不同[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vVVJy0?imageSlideIndex=1 照片來自]]]
 
==高醣類食物種類有哪些?==
==碳水化合物有分「好」、「壞」==
碳水化合物有哪些呢?我們可以根據加工程度進行以下分類:
1. 精緻碳水化合物:空有熱量、缺乏營養的「壞」碳水化合物,主要有兩大類,包括:
*精緻澱粉:白飯、麵食、白麵包、蛋糕。
*糖類:含糖飲料、果汁。
一般認為這類的碳水化合物,較無營養價值,因為經過加工處理,流失了許多天然的纖維。許多研究也都發現,攝取精緻碳水化合物,與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高度相關,因為攝取這類食物,會被身體快速吸收,造成血糖值先急遽上升,然後快速下降,使人們產生飢餓感,並渴望更多的精緻碳水化合物,產生惡性循環。
2. 非精緻碳水化合物: 可以 從植物或動 理解成「好」的碳水化合 中找到 亦常見於日常食物中,如 蔬菜 中的 、水果、豆類植物(Legumes)、 馬鈴薯 或全 類等食 、蘋果等。 人體較難直接吸收複合 原型,都屬於非精緻 碳水化合物 。這類食物通常都是相對健康的 在吸收前必須先將其分解 除了擁有纖維和豐富營養素,也不會造 為最小 血糖 單位。  劇烈變化;許多研究都指出,攝取蔬果、全穀類等高纖維 碳水化合物 的功 包括: 能量來源:肌肉是利用從血糖分解所產生 夠提升整體新陳代謝,並降低罹患許多疾病 能量,以進行工作 風險
儲備蛋白質:攝取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滿足能量的需求,還可以確保貯備的蛋白質足以提供身體發育、生長和修補組織之用。
==建立正確觀念不用怕碳水化合物== 中樞神經系統(CNS) 雖然許多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是肥胖的主因,但在肥胖成為流行病之前,人們其實並沒有因為攝取碳水化合物,造成特定健康問題,因此,除非特殊狀況,一般仍然都將碳水化合物,視為重要 燃料 營養來源。(推薦閱讀 長時間運動會令血糖 澱粉、碳 平顯著下降(低 化合物這樣吃!控 糖5招遠離肥胖和 尿病 ,引發中樞神經系統疲勞,造成軀體及精神疲弱、饑餓及眩暈。
持續低血 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建議,成人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應占整日熱量攝取的 45%~65%,不過應避免攝取人工添加 症可以引發意識模糊,甚至令腦 (Added Sugar)。衛福 受損 國民健康署也建議:「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每日總熱量的 10% 」<ref>[https://helloyishi.com.tw/healthy-eating/nutrition/what-is-carbohydrate/ 什麼是碳水化合物?],醣類-什麼是碳水化合物?-Hello 醫師</ref>
碳水化合物的建議攝取量為:
日常攝取量約佔總熱量的 45% - 65%。
31,6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