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何自然

增加 120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何自然
| 图像 = [[File:何自然.jpg|缩略图|
center||[https://p1.ssl.qhmsg.com/t016cf88680c77bccf6.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6577302-6791067.html 来自360搜索]]]
| 出生日期 = 1937年
| 母校 = 西安外国语学院
}}
'''何自然''', [[ 语言学家 ]] ,毕业于 [[ 西安外国语学院 ]] ,担任 [[ 广州外语学院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人物简介 ==
何自然, 男,1937年3月 生于 [[ 香港 ]] ,祖籍 [[ 广东中山 ]] ,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自然教授曾任 [[ 广州外语学院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涉外秘书系主任,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 任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学术刊物[[《现代外语》]]编委副主任。曾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英语学科评议组组长、广东省翻译人员高级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以及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语用学学刊》(Journal of Pragmatics)、[[《跨文化语用学》]](Intercultural Pragmatics)的编委及特约审稿人。
何自然教授曾是 [[ 广东 ]] 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第二届委员; [[ 比利时 ]] 国际语用学学会(IPrA)顾问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先后受聘为包括 [[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 等国内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曾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英语学科评议组组长;现任广东省 [[ 翻译 ]] 人员高级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学者。
何自然教授曾开设英语、英语语法、语言学概论、 [[ 翻译 ]] 、语言与文化、英语写作及当代语言学、句法学、语用学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并在博士生中讲授语用学、语言哲学、语言逻辑、认知语用学等学位课程,指导语用学方向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
=论文专著=
何自然教授自1978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二百篇,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1988),出版其他有关英语语法及语用学的译著、论著及合著十多部,如《语用学概论》(1988,2002)、《现代英语语法教程》(译著,1990)、《语用学与英语学习》(1997),《语用学探索》(2000),Notes on Pragmatics ([[《语用学讲稿》]])(2002),[[《当代语用学》]](2004),[[《英语语用语法]]》(2004),《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2007),《英语语用学》(译著,2009),《新编语用学概论》(2009)和《语用学十二讲》(2010)等。2010年,任《创新大学英语》(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全套教材的总顾问。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何自然教授的论著在各学科论文中被引用次数多年来都排在全国前列,具有相当大的学术影响,入选2008年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
== 主要经历 ==
1959毕业于 [[ 西安外国语学院 ]] ,留校任教;
1959-1963 [[ 西安外国语学院 ]] 俄语系任教 助教、讲师(1963) 其中1960-1961于该校俄语助教进修班结业
1963-1973 [[ 西安外国语学院 ]] 英语系任教 讲师 其中1965-1966于该校英语系进修英语、1965-1966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进修英语)
1973年调广州外国语学院(现为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973-1992 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 讲师、副教授(1983)、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1984-1986)、 教务处副处长(1984) 、教授(1988)、教务处处长(1990),其中1983-1984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进修语言学;1987年5-6月赴加拿大作学术考察;
1983-1984年赴加拿大 [[ 西蒙·弗雷泽大学 ]] 攻读语言学,师从著名学者S. Davis教授,专攻语用学;
1989获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优秀奖及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2-1995 广州外国语学院涉外秘书系任教 教授、系主任(1992-1995) ,其中1994年3-9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 [[ 英国杜伦大学 ]] 从事语用学研究;
1993被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 遴选为语言学博士生导师,任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英文学院博士生导师(1993),其中1998年3-8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社会语用学方面的合作研究;
2000-现在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 专职研究员、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研究室主任
2000-2004年遴选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2003-现在 [[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 ]] 创办人、会长
2007年,应日本语用学学会邀请到大阪 [[ 关西外国语大学 ]] 作英语学术讲演,并发表论文
== 社会评价 ==
在《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中,何自然教授入选2008年(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文学学科)名单;
根据《2009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北京),何自然教授作为第一名入选为"2008年语言文字学科高被引作者"(见该书197页);其撰写的《语用学与英语学习》及《语用学概论》分别排行第5名和第7名入选"2008年全国外语学科高被引指数图书"(见该书239页);其发表在《语言科学》(2005年第6期)的论文"语言中的模因"则入选"2008年全国高被引文章前100名排行"中的第69名(见该书259页);何教授还以第47名入选"2008年全国高被引作者前100名排行表"(见该书262页);
2010年,在广外举办45周年校庆时,校友会指出何自然教授是广外最有学术影响的学者之一。
== 人物贡献 ==
20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 [[ 桂诗春、李筱菊 ]] 、何自然等学者留学归来,广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班并倡导全国的外语测试,他们还共同组建了一门反映当代语言学各分支学科的"当代语言学"课程,何自然教授是主讲教师之一。从那时起,广外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逐步提高。如今,广外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基地。连远在欧洲的学者都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中心在广州,这与 [[ 桂诗春、李筱菊、黄建华、陈建平、钱冠连 ]] 、何自然等教授们的努力多少是有关联的。
为加快中国语用学的发展,何自然教授还带头举办了语用学假期学习班,面向全国招收学员,共同研讨语用学的研究课题。
=== 参考资料:===1. [[ 【口述历史】何自然:情牵广外 师心永恒 ]] . .广外新闻网 . 2014-05-212. [[ 何自然教授简介 ]] .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 . 2014-05-21
28,11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