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范若愚

增加 735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 范若愚| 圖像 = [[File:范若愚.jpg|缩略图|左|[https://p1.ssl.qhmsg.com/t010c72bf5e090761a1.jpg 原圖鏈結][https://baike.so.com/doc/5831695-6044521.html 来自360搜索图片]]]| 出生日期 = 1912年| 逝世时间 =1985年| 出生地点 = 山西五寨| 國籍 = 中国| 職業 = | 知名原因 =| 知名作品 =[[周恩来总理理论秘书]]</br>[[刘少奇主席学习秘书]]</br>[[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br>}}'''[[ 范若愚]]'''(1912年--1985年)一位具有全国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山西五寨人。<ref>[https://baike.so.com/doc/5831695-6044521.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范若愚
山西五寨
出生日期
1912年
1985年
== 目录1个人简介2个人履历3追悼会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简介==
历任:(不分先后)
中共八大代表
== 折叠编辑本段 个人履历==
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五寨县区委书记、晋绥边区二专署秘书主任。1948年入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级党校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主任,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秘书,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中共党刊《红旗》杂志副总编辑,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副教育长、顾问,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四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马列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学研究工作。著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主编《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等。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后,任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顾问,校副教育长、校顾问。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四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这一段回忆,把周恩来当时苦闷、难过的心情,以及他顾全大局的伟大人格,真实地记述下来。同时,也把邓颖超心疼丈夫受到委屈的感情披露出来,并把作者自己对党内生活和党史的无知间接地表现了出来,实属难能可贵。由范若愚起草、周恩来亲自修订的长达8000多字的检讨发言稿,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作为大会材料印发给了与会代表。周恩来十分内疚,感到自己作为总理"犯了错误",考虑自己不便继续担任总理了。于是,在随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提出这一问题,但会议表示挽留他继续担任总理。会后,邓小平草拟了一份会议记录,即:会议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File:范若愚1.jpg|缩略图|左|[http://img11.360buyimg.com/n1/g14/M06/1C/18/rBEhVVNMRMsIAAAAAACEYhCwNfEAAL8gQMqIroAAIR6323.jpg 原圖鏈結][http://item.jd.com/1123469516.html 来自京东图片]]]
此外,作为刘少奇的学习秘书,范若愚在1961年还参加了《刘少奇选集》的编辑工作,当时在康生主持下,曾组织了熊复、姚溱、王力、范若愚、李鑫等几个工作人员,收集和查阅了刘少奇的档案和文章,约有300万字,为编选作准备。
"文革"开始后,范若愚陷入苦难之境。其间,他曾以死抗争,后身陷囹圄,失去自由。"文革"结束后,1977年,中央党校复校,范若愚任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顾问、校副教育长、校顾问。此外,他还是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
== 折叠编辑本段 追悼会==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范若愚同志,因病于1985年6月2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三岁。范若愚同志追悼会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
悼词称其"长期致力于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和教育事业,成为全国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宣传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的理论教育事业,为高级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是理论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将之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参考资料 ==
{{reflist}}
2,5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