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应纳税所得额

增加 3,258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应纳税所得额</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www.xyj3…”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应纳税所得额</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www.xyj321.com/attachs/2018071410_0c72ba4ac252a34c1c0fe29b76b9264f.jpg?watermark/1/image/aHR0cHM6Ly9pbWcueHlqMzIxLmNvbS93ZWNoYXRfYWxidW0vMjAxNzEwMjgxMV82NjNiNjViYmMyOGJlODI3MzA3ZjllYTRhNTdjNGRmNy5wbmc=/dissolve/100/gravity/Center/dx/0/dy/0/ws/0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xyj321.com/zx/69154.html 来自 信用家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名称 应纳税所得额

功 能
税收确认

适用对象
纳税人

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所得税法]]》

计算方法
直接法、间接法
|}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ref>[https://www.xyj321.com/zx/69154.html 应纳税所得额], 贴吧, 2020-01-18</ref>

== 计算原则==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入,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计算方法==
直接法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

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术语==
收入总额

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具体有: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入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不征税收入

包括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财政性资金。

免税收入

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收益,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的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虚构人物]]
136,51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