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移动电话

增加 521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File:手机.jpg|缩略图|居中|[ 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手机,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通常称为 [[ 手机 ]] ,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
,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 [[ 发展 ]] 而来。
1958年,苏联 [[ 工程师 ]] 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历经2G时代、3G [[ 时代 ]] ,迄今为止已发展至4G时代了,而5G时代也紧随其后,国内已经出现5G的商用。<ref>[ https://www.10086.cn/index_5074.htm 10086热线_服务中心_中国移动通信], 中国移动官网 , 2020-09-26</ref>
==分类==
手机分为智能手机(Smart phone)
和非智能手机(Feature phone),一般智能手机的性能比非智能手机要好,但是非智能手机比智能手机性能稳定,大多数非智能手机和智能 [[ 手机 ]] 使用英国ARM公司架构的CPU。智能手机的主频较高,运行速度快,处理程序任务更快速,日常更加的方便(例如:诺基亚n81主频有369兆赫兹);而非智能手机的主频则比较低,运行速度也比较慢(例如:诺基亚5000主频就是50兆赫兹)。
智能手机(Smart phone),是指像个人计算机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大多数是大屏机,而且是电容式触摸屏,也有部分是电阻式触摸屏,功能强大实用性高。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包括游戏等第三方 [[ 服务 ]] 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 [[ 商品 ]] 、应用程序下载、音乐图片,游戏下载等等。
==发展史==
如果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30年代就出现了,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30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 [[ 电话 ]] 。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1973年4月,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当库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事实上,第一代模拟 [[ 手机 ]] 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如今,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于是,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 [[ 技术 ]] 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发展历史==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 [[ 电磁波 ]] 的存在。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 [[ 硫酸 ]] 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特耳,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902年,一位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194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战地移动电话机。
1946年,世界上从圣路易斯的一辆行进的汽车中打出了第一个电话用移动 [[ 电话 ]] 所拨打电话。
1957年,苏联杰出的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1958年,他已对自己的移动电话做了进一步改进。设备重 量从3公斤减轻至500克(含电池重量),外形精简至两个香烟盒大小,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进行拨打,可接通任意一个固定电话。到60年早期,库普里扬诺 维奇的移动电话已能够在200公里范围内有效 [[ 工作 ]]
1958年,苏联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Алтай)。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尔泰”系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一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 [[ 电话 ]] 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 [[ 电源 ]] 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如今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 [[ 手机 ]]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发展详情==
当下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是所谓的第四代 [[ 手机 ]] (4G),以欧美的FDD-LTE制式和中国的TD-LTE为主,4G通信技术基于3G通信技术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创新发展而来,融合了3G通信技术的优势,并衍生出了一系列自身固有的特征,以WLAN技术为发展重点。4G通信技术的创新使其与3G通信技术相比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首先,4G通信在图片、视频传输上能够实现原图、原视频高清传输,其传输质量与电脑画质不相上下;其次,利用4G通信技术,在软件、文件、图片、音视频下载上其速度最高可达到最高每秒几十兆,这是3G通信 [[ 技术 ]] 无法实现的,同时这也是4G通信技术一个显著优势;这种快捷的下载模式能够为我们带来更佳的通信体验,也便于我们日常学习中学习资料的下载;同时,在网络高速便捷的 [[ 发展 ]] 背景下,用户对流量成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4G网络通信收费来看,价格较低,向5G过渡。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距今的手机安全产品基础防护功能比较完备,但在防骚扰、隐私保护和数据保护方面仍有欠缺,未来仍有较大的 [[ 市场 ]] 空间,QQ手机管家、安全管家、网秦等安全厂商纷纷宣布进军云安全领域,2013年将是移动云安全加速落地的关键年,各大安全厂商必将继续加大对移动云安全解决方案的投入力度。
1G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 [[ 香港 ]] 、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手机的是美国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 [[ 语音 ]] 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2G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 [[ 时间 ]] 。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2.5G
3G
,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 [[ 技术 ]] 。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国际电联规定3G手机为IMT-2000(国际移动电话2000) [[ 标准 ]] ,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国际上3G手机(3G handsets)有3种制式标准:欧洲的WCDMA标准、美国的CDMA2000标准和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TD-SCDMA标准。
所谓3G,其实它的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 [[ 数字 ]] 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而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数字手机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受电子邮件或网页;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2G数字手机,3G通信的名称繁多,国际电联规定为“IMT-2000”(国际移 动电话2000)标准,欧洲的电信业巨头们则称其为“UMTS”通用移 动通信系统。该标准规定,移 动终端以车速移 动时,其传转数据速率为144kbps,室外静止或步行时速率为384kbps,而室内为2Mbps。但这些要求并不意味着用户可用速率就可以达到2Mbps,因为室内速率还将依赖于 [[ 建筑物 ]] 内详细的频率规划以及组织与运营商协作的紧密程度。
3.5G/3.75G
3.5G采用HSDPA、HSDPA +、HSDPA 2+及HSUDA。可以让用户享用7.2M到42M的下载速率。在提供高速数据 [[ 服务 ]] 的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改善,3.5G手机偏重于安全和数据通讯。一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强数据业务的研发,更多的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手机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不再只是个人的通话和文字信息终端,而是更多功能性的选择。移动办公及对通讯的强劲需求将使得手机与个人电脑的融合趋向加速,手机将逐渐拥有个人电脑的功能,这方面,在中国的 [[ 手机 ]] 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G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 [[ 技术 ]] 产品。
4G通信技术基于3G通信技术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创新发展而来,融合了3G通信技术的优势,并衍生出了一系列自身固有的特征,以WLAN技术为发展重点。4G通信技术的创新使其与3G通信技术相比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首先,4G通信在图片、视频传输上能够实现原图、原视频高清传输,其传输质量与电脑画质不相上下;其次,利用4G通信技术,在软件、文件、图片、音视频下载上其速度最高可达到最高每秒几十兆,这是3G通信技术无法实现的,同时这也是4G通信技术一个显著优势;这种快捷的下载模式能够为我们带来更佳的通信体验,也便于我们日常学习中 [[ 学习 ]] 资料的下载;同时,在网络高速便捷的发展背景下,用户对流量成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G
近年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已经成为通信业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5G的 [[ 发展 ]] 主要有两个驱动力。一方面以长期演进技术为代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已全面商用,对下一代技术的讨论提上日程;另一方面,移动数据的需求爆炸式增长,现有移动通信系统难以满足未来需求,急需研发新一代5G系统。
5G的发展也来自于对移动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中,新的 [[ 服务 ]] 和应用层出不穷,全球移动宽带用户在2018年有望达到90亿,到2020年,预计网络的容量需要在当前的网络容量上增长1000倍。流量的暴涨将给网络带来严峻的挑战。首先,如果按照当前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容量难以支持千倍流量的增长,网络能耗和比特成本难以承受;其次,流量增长必然带来对频谱的进一步需求,而移动通信稀缺,可用频谱呈大跨度、碎片化分布,难以实现高效使用;此外,要提升网络容量,必须智能高效利用 [[ 网络 ]] 资源,例如针对业务和用户的个性进行智能优化,但这方面的能力不足;最后,未来网络必然是一个多网并存的异构移动网络,要提升网络容量,必须解决高效管理各个网络,简化互操作,增强用户体验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流量需求,亟需发展新一代5G [[ 移动通信 ]] 网络.
==数据报告==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国内手机出货量3340万部,同比增长25.6%。2021年全年,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3.507亿部,同比增长13.9%。全年来看,国产 [[ 品牌 ]] 手机出货量累计3.04亿部,同比增长12.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6.6%;上市新机型累计438款,同比增长6.3%,占同期手机上市新机型 [[ 数量 ]] 的90.7%。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移动 [[ 电话 ]] 用户164283万户。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o0194b0jnci|480|270|qq}}
<center>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粉墨登场</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970 技藝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