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紫斑症

增加 1,140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紫斑症 ''' 是常見的血液疾病。它其實是一種症狀,而這種症狀又與血液凝固方面很有關係。它的症狀其實可以包含各種不同的疾病。 紫斑是因為皮下出血所引起的皮膚的紅紫色的斑點。其實它的本質是出血性疾病因,所以可能還會有其他跟出血有關連的症狀如:粘膜出血、關節出血、腸道出血、尿道出血等等。因此,如果發現皮膚上有紫斑出現,還需要注意是否有流鼻血、牙齦出血、便血、血尿等症狀,可能這些都是同一病因所造成的。 
==認識紫斑症==
紫斑(purpura)是 [[ 皮膚 ]] 上出現紅色或紫色斑點的狀況,在施予壓力時不會變白,大小通常介於 0.3-1cm(3-10mm)之間,若小於 0.3cm 稱為瘀點,大於 1cm 則是瘀斑,斑點產生可能是 [[ 血小板疾病 ]] [[ 血管疾病 ]] [[ 凝血障礙 ]] 或其他原因引起。在兒科常見的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及過敏性紫斑症(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此疾病會造成出血外,甚至影響其他器官,降低家屬及兒童生活品質。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種 [[ 自體免疫性疾病 ]] ,也有可能與感染相關,其特徵是血小板破壞增加、血小板生成減少引起的循環性低血小板計數(血小板減少症)。又可分為原發性(與血小板減少症無關)及繼發性(因免疫介導的血小板減少症);發病率男性多於女性,病患因血小板低下導致容易出血、容易瘀傷。血小板減少症使患者發生輕微或出血加重的風險較高,兒童罹患 ITP 一般是與先前的疾病或感染有關,且通常在 1-6 個月內消退。
ITP 的診斷標準:血小板計數<100,000 / microL、正常的全血細胞計數、直接抗球蛋白試驗(DAT)呈現陰性、沒有其他血小板低下相關病史。罹患 ITP 的病童一般而言不需要治療,除非有大量出血或血小板計數非常低,通常會在 6 個月內自行消失,其間必須密切關注,以確保 ITP 不會惡化或最後需要住院治療。藥物治療包括: 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2019 年 04 月 137 期 [[ 類固醇 ]] [[ 免疫球蛋白 ]] 製劑(阻止身體破壞 [[ 血小板 ]] )、輸血治療(嚴重出血者)、切除脾臟、可以增加血小板的藥物等。護理措施採支持性療法,此外更要注意護理指導,尤其是精力旺盛的病童,限制他們的身體活動而不是阻止其參加某些運動,特別是會有身體碰撞的運動,應該明確說明避免哪些活動和運動;此外也要避免服用某些藥物,如:阿斯匹林(會影響血液凝固),避免造成出血可能性。
===過敏性紫斑症===
過敏性紫斑症(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是兒童中最常見的系統性小血管炎,但其致病機制尚未完全確定。由於 HSP 經常伴隨呼吸道感染,因此各種病毒和細菌病原體都被認為可能是該疾病的誘因,因為涉及多系統性小血管,該疾病表現多元,包括:非血小板減少性紫斑、關節炎/關節痛、腹痛和腎炎,這些臨床表現可能在數天到數週內發展,並且可能在呈現順序上有所不同,平均發病年齡為 6 至7 歲。
常規血液檢查(例如:全血球計數,血清化學和尿液分析)的結果是非特異性的,由於胃腸道出血,病患可能會有正常色素性貧血;其他結果如:細菌感染後更可能以白血球增多(白血球計數> 20,000/ mm3)和 [[ 紅血球 ]] 沉降率(ESR)升高為特徵;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時間PTT)和血小板計數通常都是正常的。絕大多數病患都能自行恢復,主要是採支持性護理,包括充分的液體補充,休息和緩解疼痛症狀,以降低併發症的風險。<ref>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904/PDF/認識紫斑症,紫斑症-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ref>  ==血小板指數異常,導致病友日常不便==正常的血小板數值為15萬-40萬/ul之間,ITP患者嚴重時會掉到2萬/ul以下,可能導致致命的[[腦出血]]。周文堅理事長形容ITP是「突然闖進生命裡」的疾病,正因為來得措手不及,打亂生活的節奏,導致許多患者在確診後,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感到徬徨。 中華民國紫斑症病友會理事陳佳美提到,紫斑症(ITP)病友因為容易瘀青、體內出血,影響工作與人際社交關係,例如月經來血流不止而頻頻跑廁所換衛生棉,曾被主管認為工作偷懶而被資遣。ITP孩童容易瘀青,在求學期間與同學相處需要更多協助,才不會容易被排擠。  ==皮膚現紫斑,流鼻血、牙齦出血都是警訊==目前台灣有超過3000位ITP患者,有些患者出現症狀卻不知求診管道。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說明,ITP屬於自體免疫疾病,會讓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攻擊血小板,除了阻礙血小板的生成,也加速破壞的速度,造成血液中血小板含量過低。 導致內出血,皮膚上出現的紫斑、瘀青即是一種警示,除此之外,流鼻血、牙齦出血、月經異常出血、嚴重異常的腸胃道出血等也都是常見症狀,須提高警覺心,若有發現上述病兆,務必盡快到血液科就診。 皮膚現紫斑、瘀青別大意!「紫斑症」上身體內恐已內出血 - Heho健康https://heho.com.tw/archives/139011
31,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