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約克柏·史戴納

增加 14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約克柏·史戴納 ''' (Jacob Stainer, ca. 1617-ca. 1683)出生於德國,小時候曾接受教堂唱詩班的歌唱訓練,進而接觸音樂教育,有關於他是否接受過小提琴相關課程,甚至是成為製琴師的課程,至今仍是個謎。傳說中,史戴納曾短暫停留克里蒙納(Cremona)學習阿瑪蒂家族的製琴手法,但至今仍無史料能夠證實。1640年前,他幾乎都待在德國以南的阿布桑(Absam)地區,而後有一段時間活動於奧地利及南德地區,因為宗教理念不同曾經入獄,晚年則遭受疾病所苦。
曾有學者認為史戴納提琴與義大利阿瑪蒂(Amati)家族最大的相異之處在於音色。不同於義大利提琴所主張的大聲響,史戴納則是認為,提琴應具備細緻的音色,加上高貴與甜美的氣質,才能與當時的阿瑪蒂、瓜奈里(Guarneri)家族相抗衡。傳說史戴納獲悉克里蒙納如何製造出良好塗漆的秘密,再加上蒂洛爾地區擁有高品質的木材,因此而提高琴的價值感;此外,史戴納在薩爾茲堡(Salzburg)停留時,除製琴外,也參與音樂的演出,因而擁有極高的知名度。<ref> {{cite web | url =http://cm2.chimeimuseum.org/tw/entry.aspx?id=Gem0001 | title =約克柏.史戴納 | accessdate =2019-03-13}}</ref>
從科希奧(Cozio)提琴網站上的資料即可看出,十八世紀晚期史戴納作品的單價甚至高於尼可羅.阿瑪蒂(Nicolò Amati, 1596-1684)或是[[安東尼奧·史特拉第瓦里|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ca.1644-1737);然而自十九世紀以來,音樂演奏環境及品味的變遷,決定了克里蒙納提琴的興起,其受歡迎的程度亦逐漸超越了史戴納提琴,但是它們依然保有美學及歷史上的重要意義。
[[Category:#内容待查]]
[[Category: #待校稿]]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1]]
[[Category: #纯文字内容2]]
7,81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