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雷蒙德·卡佛

增加 10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社会评价 ==
<p style="text-indent:2em;">读雷蒙德·卡佛<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982715/reviews   雷蒙德·卡佛的书评],豆瓣网 </ref>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众多美国梦的鼓吹者,定然不会喜欢他。在那些保守的批判者看来,他的小说“不够乐观”、“集中展现事物的阴暗面”、“写的不是真正的美国人”,如此等等,一言以蔽之,“没有给美国涂脂抹粉”。的确,他笔下的小人物能让第三世界国家望“美”兴叹的人找到些许心理平衡:原来美国老百姓也是辛苦工作赚钱养家,歇下来只想看电视;他们也做着永远实现不了的梦,凑合着度过平庸的每一天;他们也外表默不作声,内心歇斯底里。   卡佛的小说,乍一看像是流水账,仔细一看,是写得挺不错的流水账。但他在流水账中倾注的情绪,是相当有特色的。卡佛与爵士时代的短篇作家林·拉德纳有一点很相似:他也看到平民日常生活的乏味、琐碎、无聊,背后的愚昧、平庸、悲哀、无奈。只是他不像拉德纳那样冷嘲热讽、酣畅淋漓。他认认真真记流水账,仿佛没有情绪,内心压抑的郁闷不时通过主人公及其难听的话或歹毒之至的小动作表现出来。<br>
<p style="text-indent:2em;">《大教堂》是他最著名的短篇之一。主人公的妻子多年来与一位盲人朋友保持联系。一次,盲人朋友终于要来拜访这对夫妇,妻子兴致勃勃,主人公却非但不激动,反而竭力克制自己毫无理由的敌意和鄙夷。和其他一些故事一样,主人公对生活这种无所谓和厌弃相混合的态度,始终是个没有提示的谜题。除了从卡佛自己的生活经历入手,恐怕很难找到别的解释。《大教堂》结尾,主人公在闭着眼睛和盲人一起画画的过程中,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不是四两拨千斤,而是花大量篇幅在天平一端放了过多郁闷之后,在另一端放一茶匙淡淡的欢欣意思意思。然而,这便是雷蒙德·卡佛。<br>
 
== 影响 ==
<p style="text-indent:2em;">“极简主义”“肮脏现实主义”是评论家给他的定义,反过来,他一点不喜欢这样的标签。但是他的确标志着“一种新的小说”、“一种新的语调和文学质地”在美国的出现。正是这种语调与文学质地,深刻影响了日本的村上春树、中国的作家王朔、苏童、韩东、朱文、李洱等。<br>
[[File:雷蒙德·卡佛04.jpg|缩略图|左|雷蒙德·卡佛04|[http://s2.sinaimg.cn/bmiddle/533b260dx9e854c51cef1&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3b260d0100pnry.html 来自新浪网]]]
 
== 主要作品 ==
短篇小说集
《通往瀑布的新路》(1989)。
== 诗歌摘录 ==
<big>'''1、欣悦'''</big>
时间尚早,屋外的天色仍然晦暗不明。
我手捧一杯咖啡,依窗而坐,
任何一个谈论它的早晨。
<big>'''2、迟来的断片'''</big>
即便如此,你从这人生中
得到了你所追求的吗?
自己在大地上为人所爱吧。
<big>'''3、最美好的时光'''</big>
凉爽的夏日夜晚,
窗户洞开,
永远不能。
<big>'''4、鱼漂'''</big>
冬季,我们--我的父亲、瑞典人
林格伦先生和我--在靠近华盛顿市
[[File: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jpg|缩略图|右|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3/6607a1e3bc5e4871b1a422fa1afdc46f.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79212183_186302 来自简书网]]]
<big>'''5、蛛网'''</big>
几分钟之前,我走上房子的
露台。从那儿,我能看到和听到水的踪迹,
我将从这儿搬离。
<big>'''6、今天早晨'''</big>
今天早晨非同寻常。些微的雪
在大地上尚未化去。太阳飘浮在
向着我必须行进的方向飞去。
<big>'''7、我父亲二十二岁时的照片 '''</big>       十月。在这间潮湿而陌生的厨房,    我研究我父亲那张拘束的年轻人脸庞。    他腼腆地咧着嘴笑,一只手拎着一串    多刺的黄鲈鱼,另一只手上    是瓶卡斯巴德啤酒。    他穿着牛仔裤、粗棉布衬衫,靠着    一辆一九三四年出厂的福特车前挡泥板。    他想为他的后代摆出虚张声势而开心的样子,    把旧帽子戴得翘到耳朵上。    我父亲这辈子都想显得大胆。    可是他的眼神暴露了他,还有那双手    无力地拎着那串死鲈鱼    和那瓶啤酒。父亲,我爱你,    可我又怎么能说谢谢你?我也无法饮酒有度,而且根本不知道去哪儿钓鱼。
== 卡佛自话 ==
== 极简主义 ==
<p style="text-indent:2em;">最早来自评论家赫金格对卡佛作品的定义,“表面的平静,主题的普通,僵硬的叙述者和面无表情的叙事,故事的无足轻重以及想不清楚的人物。” 小说家杰弗里·伍尔夫更干脆地把卡佛及他的追随者命名为“减法者”。而颇具号召力的“加法者”约翰·巴斯,则以一种喜恨交加的语态,为“极简主义”文学做出了最令人信服的定义:“极简主义美学的枢纽准则是:艺术手段的极端简约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即回到了罗伯特·勃朗宁的名言‘少就是多’──即使这种节俭吝啬会威胁到其他的文艺价值,比如说完整性,或陈述的丰富性和精确性。”<br>
<big>''' 穷困'''</big>
<p style="text-indent:2em;">写作从来就没有带给他生活中的改变,这是卡佛成名后接受访谈时常常提到的。他多次宣告经济破产,曾经靠失业救济金活了一年。<br>
<big>''' '''</big>
<p style="text-indent:2em;">父亲是酒鬼,卡佛也一喝就是十几年。但是,一直把戒酒看做自己最大成就的卡佛,最后却是死于吸烟。<br>
<big>''' 职业'''</big>
<p style="text-indent:2em;">卡佛高中毕业后辍学,当过锯木厂工人、清洁工、在医院当过守门人兼擦地板,在好莱坞卖过电影票。<br>
《大教堂》 <p style="text-indent:2em;"> 卡佛公认的成熟之作,曾被选入《1982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br>
== 作品改编 ==
<p style="text-indent:2em;">《大教堂》小说集中的《好事一小件》与《维他命》曾一起被改编进了美国导演奥特曼的电影《浮世男女》(又名《银色性男女》。《羽毛》也被改编成电影。<br>
695
次編輯